黃飛鴻,原名叫黃錫祥,字達雲,1847年生於廣東佛山。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是壹位拳師,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壹。
黃飛鴻6歲起就跟隨父親習武。當時家境貧寒,幼小的他就經常跟著父親在廣州、佛山等地賣武售藥。
13歲的時候,黃飛鴻在佛山賣武的時候,遇到了少林高手鐵橋三的首徒林福成,林見他稟賦奇佳,自然非常喜愛,傳給他鐵線拳、飛鉈等絕技,這為黃飛鴻奠定了日後成為洪拳大家的基礎。
稍後,黃飛鴻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
1863年,黃飛鴻和父親移居廣州。因為他父子武藝高強,好打抱不平,非常受擁戴。當地的銅鐵行的工人們自願集資,為他們在廣州西關第七甫水腳開設武館。因為黃飛鴻的名氣,前來報名學藝的人絡繹不絕。
從此,黃飛鴻廣收弟子,結束了賣武流浪的生涯。第二年,因為信服他的人品和武藝,廣州果欄、菜欄、魚欄三欄行中人聯名聘黃飛鴻為行中的武術教練。
1866年,廣州西樵官山墟的壹家當鋪在深夜被壹夥歹徒打劫,誰知正逞兇之時,恰好遇到了黃飛鴻。黃飛鴻壹人奮起搏殺,竟把這幾十人全部擊退,在當地傳為佳話。附近村鎮地方的人們聽說後仰慕不已,紛紛請他到自己那裏教拳授徒。
有壹次,有人對黃飛鴻說,在香港有壹個洋人從國外帶來壹條大狼狗,這只狗非比尋常,個頭像小牛犢那麽大,而且兇猛異常。那洋人竟然在香港設下擂臺,向華人發出邀請函邀鬥。
黃飛鴻壹聽立刻拍案而起:“他竟敢如此侮辱欺淩中國人!我壹定要管!”
於是收拾行囊出發,直奔香港。擂臺之上,黃飛鴻意氣風發,幾記“猴行拐腳”把惡犬擊斃在臺上。臺下歡呼雷動,洋人壹見灰溜溜地逃走了。
1868年,在香港水坑口大篁地,小販鵬玉被壹個當地的惡霸欺淩,攤子被踢,人也被打得遍體鱗傷。黃飛鴻正好路過,見到以後自是伸手相助。
這家夥隨即招來幾十個同夥,手拿刀棒等兇械圍攻黃飛鴻,黃飛鴻又怎麽會懼怕他們。他赤手空拳,閃展騰挪之間把這幫人打得丟盔棄甲、倉皇逃竄。
1869年在佛山平政橋鬥蟀場,正在為盧九叔做現場保鏢的黃飛鴻被壹夥歹人圍攻,他大施拳腳予以嚴懲;有拳師向他挑戰,黃飛鴻以壹套“四象標龍棍”大勝對手的“左手釣魚棍法”,此後又以禮相待,令對方心悅誠服……
黃飛鴻壹生以弘揚國粹,振興嶺南武術為己任,對洪拳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整理,並以飛鉈入埕、采高青、五郎八卦棍、無影腳等絕技聞名,後世傳下的要拳術套路有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鐵線拳、五形拳;主要器械套路有五郎八卦棍、子母刀、單刀、飛鉈、行者棒、瑤家大耙、形意簫、挑等。
工字伏虎拳腰馬穩健,橋手剛勁,法門緊密,進退有規。恒久練習,不必站馬而腰馬自堅,不必打椿而橋手自勁,是學習其他拳術、器械的基礎。
虎鶴雙形拳由黃飛鴻集各家之精華融會貫通而創立。套路中既取虎的“勁”和“形”,又取鶴的“象”和“意”。虎形練氣與力,動作沈雄,聲威叱咤,有龍騰虎躍之勢;鶴形練精與神,身手靈捷、動作迅速、有氣靜神閑之妙,故稱虎鶴雙形拳。
虎鶴雙形拳手形有拳、掌、指、爪、鉤,手法有拋、掛、撞、插等,步法有弓步、馬步、虛步、獨立步和麒麟步等,步法講究落地生根,身形註重挺拔端莊。
整套動作既吸取佛家拳的淩厲攻勢,又吸取洪家拳的嚴密守勢,拳勢威武,剛柔並用,長短兼施,為黃飛鴻壹門之代表拳法。
五郎八卦棍法由宋代楊家將之壹的楊五郎始創。五郎隨父征契丹,後至五臺山為僧,以槍化棍,棍法由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演變為六十四點棍法,符合內外八卦八八六十四之數,故名五郎八卦棍。
此棍法流傳至黃飛鴻手中後,黃飛鴻將其融入南派武學功法精華,並由高徒林世榮發揚光大。此棍法長短兼施,雙單並用,法門多而密,以圈、點、槍、割、抽、挑、撥、彈、掣、標、壓、敲、擊14字為訣。風格樸實無華,結構嚴謹、威猛沈雄、利於實戰,為南派上乘棍法之壹。
不僅在民間,就是在當時的清朝廷,黃飛鴻也是聲名遠播。1873年,廣州水師聘他為水師武術教練,隨後提督吳全美聘他為軍中技擊教練。
1888年,黑旗軍首領劉永福賞識黃飛鴻武藝高強、精通醫術,聘他為軍醫官和福字軍技擊總教練,還向他贈送“醫藝精通“的匾額。
後來,他在自己開設的醫館“寶芝林”門前,貼出了這樣的告示:“武藝功夫,難以傳授,千金不傳,求師莫問。”從此之後,他只行醫不授武。
同時,黃飛鴻還將民間傳統藝術醒獅進行挖掘、整理、刻苦訓練,在原有的南派醒獅技藝的基礎上,吸收融入武術舞獅的技藝,由高樁醒獅、民間武術梅花樁與南派民間醒獅套路相融合,並匯入當地民間風格特色,技藝高難,編排巧妙,融舞蹈、武術、雜技、力度、美學於壹體,形成新壹派醒獅。
黃飛鴻獅藝表演項目有傳統鼓點表演,如七星鼓或三星鼓等,發展到醒獅表演如獅上高椿采蛇青、飛鴻八星陣等。
獅子本來生活在地上,卻非要讓它爬高上下,在幾根飛鴻八星陣的柱子上又跑又跳,玩出驚險的花樣,把人嚇得氣也不敢出。還美其名曰百業興旺,步步登高。
黃飛鴻的壹生充滿傳奇色彩,他縱橫江湖數十年,憑著過人的勇敢、智慧和絕技,身經百戰,顯赫輝煌。成為中外聞名的武術大師。他武藝高強且崇尚武德,推尚“習武德為先”,從不恃強淩弱,堅持以德服人。
黃飛鴻力主摒除門派之閡,能者為師,更是力排重男輕女之見,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組織女子獅隊的武師之壹。
他弘揚國粹、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扶弱助貧、濟世為懷的風範,在武術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被世人廣為傳誦。
[旁註]
廣東十虎清末年間,廣東省有10位武功極高、受人尊敬的武林怪傑,稱為“廣東十虎”。分別是:俠家拳王隱林、九龍拳黃澄可、鐵砂掌蘇黑虎、無影腳黃麒英、軟綿掌周泰、鶴陽拳譚濟筠、七星拳黎仁超、鷹爪王陳鐵誌、醉拳蘇乞兒蘇燦、鐵橋三梁坤。
四象古人把東、北、西、南四方每壹方的七宿想象為4種動物形象,叫做四象。四象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東西南北4個方向,源於我國古代的星宿信仰。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來劃分天上的星星,也稱四神、四靈。四象在春秋易傳的天文陰陽學說中,是指四季天然氣象。
馬步練習武術最基本的樁步,因此有“入門先站三年樁”、“要學打先紮馬”的說法。馬步樁雙腳分開略寬於肩,采半蹲姿態,因姿勢有如騎馬壹般,而且如樁柱般穩固,因而得名。馬步蹲得好,可壯腎腰,強筋補氣,調節精氣神,而且下盤穩固,平衡能力好,不易被人打倒,還能提升身體的反應能力。
提督古代武職官名,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負責統轄壹省陸路或水路官兵。提督通常為清代各省綠營最高主管官,稱得上封疆大吏。若以職能分,提督分為陸路提督與水師提督,掌管區域達壹至兩省,數萬平方千米,甚至數十萬平方千米。
鐵橋三及其弟子林福成、黃泰、黃飛鴻、林世榮等是洪拳中最大的壹派。洪拳在明末清初中傳入廣東,在廣東流行甚廣,是廣東“洪、劉、蔡、李、莫”五大拳之首。
黃飛鴻隨父黃麒英學習伏虎拳以及先輩以龍、蛇、虎、豹等的象形及特性創編的洪拳,並盡得鐵橋三“鐵線拳”的真傳,又向蘇乞兒學習“醉八仙掌”,創“無影腳”、“飛砣”等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