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歷史發展
黎錦堪稱中國紡織史上的“活化石”,歷史已經超過3000年,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史書上就稱其為“吉貝布”,其紡織技藝領先於中原1000多年。海南島因黎錦而成為中國棉紡織業的發祥地。黎錦服飾異彩紛呈,包括筒裙、頭巾、花帶、包帶、床單、被子(古稱“崖州被”)等,用黎族織錦和單、雙面繡布料制作的黎錦筒裙絢麗多彩,黎族婦女還要在上面鑲嵌上諸如雲母片、貝殼片、銀片、琉璃珠,穿上鑲嵌珠寶的筒裙,行動或跳舞時,熠熠生輝。潤方言區(白沙壹帶)黎錦的裙子是所有支系的筒裙中最短,可以說是最早的超短裙。
黎錦在春秋時期就有盛名,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黎錦包括筒裙、頭巾、花帶、包帶、床單、被子(古稱“崖州被”)等,有紡、織、染、繡四大工藝,色彩多以棕、黑為基本色調,青、紅、白、藍、黃等色相間,配制適宜,富有民族裝飾風味,構成奇花異草、飛禽走獸和人物等豐富圖案。黎錦精細、輕軟、潔白、耐用,中原無可比擬。“黎錦光輝艷若雲”就是古人對黎族織錦工藝發出的由衷贊美。古時中國南方各地的棉花是由原產地印度、南美等地通過海路經海南島等地傳入。
宋朝以前,黎族人的棉紡織技術遠遠領先於中原漢族,元朝黃道婆將黎族的紡紗、織布等技術加以改進傳播到內地,迅速推動了長江下遊棉紡業的發展,掀起了被海內外學者稱譽的持續數百年的“棉花革命”,使棉織品取代麻織品成為生活必需品,黃道婆也成為中國紡織業的始祖。古稱"吉貝"布、"崖州被"、"棉布",是黎族的壹種特色花布,遠在春秋時期就盛行,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黎族人民采用木棉花蒴果內的棉毛、苧(zhu)麻纖維,及分別來自於美洲和印度的海島棉、巴西木棉、大陸棉和樹棉等灌木類棉花,以織繡、織染、織花為主,刺繡較少,用天然植物色素作顏料,紡織成壹種特色花棉布(以麻、棉分別做經線和緯線)。因木棉又名吉貝,故黎錦也叫吉貝。黎錦精細、輕軟、潔白、耐用,古語稱"黎錦光輝若雲"。宋朝以前黎族人的棉紡織技術領先於中原漢族,後來灌木類棉花逐漸由海南島傳入中國南方,元朝時黃道婆又將黎族的紡紗、織布等技術加以改進傳播到內地,迅速推動了長江下遊棉紡業的發展,掀起了被海內外學者稱譽的持續數百年的"棉花革命"。
二.用途
黎錦多用於婦女筒裙、搖兜等生活用品。今海南通什專設有“黎錦研究所”從事研究和生產。中國紡織藝術的壹朵奇葩。
三.特點
它制作精巧,色彩鮮艷,富有誇張和浪漫色彩,圖案花紋精美,配色調和,鳥獸、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在紡、織、染、繡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黎錦以織繡、織染、織花為主,刺繡較少.各地黎族人民根據自己的喜好,創造了多種織、染、繡技術。比如,白沙縣黎族人民有壹種兩面加工的彩繡,制作精工,多姿多彩,富有特色,有蘇州"雙面繡"之美稱。
四.工藝
黎錦是以棉線為主,麻線、絲線和金銀線為輔交織而成。東方、昌江地區黎族創造了紮染與織造相結合的織錦工藝。其經線多采用纈染法(即紮染),在壹個紮線架上編好經線,然後用紗線在經線上紮結,染色後拆去紗線,即出現藍地白花的圖案,再織進彩色緯線。紡織、織造的工具仍然沿用古老的傳統工具,如手搓去籽十字棍、木制手搖軋花機、腳踏紡紗機和織布機等。
五.品種
黎錦的品種有婦女統裙、上衣、褲料、被單、頭巾、腰帶、掛包、披肩、鞋帽等。黎錦的圖案有馬、鹿、斑鳩、蛇、青蛙、孔雀、雞以及竹、稻、花卉、水、雲彩、星辰等100多種,大多由簡單的直線、平行線和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幾何圖形構成。在色彩上,善於運用明暗間色,青、紅、黑、白等色互相配合,形成色彩對比強烈的藝術效果。
六.黎錦分為四大工藝
1.紡
主要工具有手撚紡輪和腳踏紡車。手撚紡紗是人類最古老的紡紗工藝,這種工藝使用的工具為紡輪。黎族聚居區有極為豐富的木棉、野麻等紡織原料。在棉紡織品普及之前,野麻紡織品在黎族地區盛行。人們壹般在雨季將采集的野麻外皮扒下,經過浸泡、漂洗等工藝,漬為麻匹。麻匹經染色後,用手搓成麻紗,或用紡輪撚線,然後織成布。野麻布質地堅實,多用於制作勞動時穿著的外衣和下裳。
2.染
染料主要采用山區野生或家種植物作原料。這些染料色彩鮮艷,不易褪色,且來源極廣。染色是黎族民間壹項重要的經驗知識。美孚方言區還有壹種紮染的染色技術,古稱絞纈染。先紮經後染線再織布,把紮、染、織的工藝巧妙地結合壹起,在我國是獨壹無二的。
3.織
織機主要分為腳踏織機和踞腰織機兩種。踞腰織機是壹種十分古老的織機,與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使用的織機十分相似,黎族婦女用踞腰織機可以織出精美華麗的復雜圖案,其提花工藝令現代大型提花設備望塵莫及。不同圖案、色彩和風格的黎錦曾是區分具有不同血緣關系的部落群體的重要標誌,具有極其重要的人文價值。
4.繡
黎族刺繡分為單面繡和雙面繡。其中以白沙潤方言區女子上衣的雙面繡最為著名。我國著名的民族學家梁釗韜先生等編著的《中國民族學概論》這樣描述雙面繡:"黎族中的本地黎(即潤方言黎族)婦女則長於雙面繡,而以構圖、造型精巧為特點,她們刺出的雙面繡,工藝奇美,不遜於蘇州地區的漢族雙面繡"。
黎族的紡、織、染、繡四項工藝都富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各地黎族人民根據自己的喜愛,創造了多種織、染、繡技術。如,除平面刺繡外,白沙縣黎族人民創造出了壹種兩面加工的彩繡,制作精工,多姿多彩,富有特色,有似蘇州"雙面繡"之美。刺繡工藝以雙面繡最為出色,壹般用於婦女服飾上。
七.黎錦的圖案
黎族織錦圖案是體現婦女的審美意識、生活風貌、文化習俗、宗教信仰及藝術積累的文化現象。其內容主要是反映黎族社會生產、生活、愛情婚姻、宗教活動以及傳說中吉祥或美好形象物等。據不完全統計,織錦圖案有100多種,大體可分為人形紋、動物紋、植物紋、幾何紋、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生產用具、自然界現象和漢字符號等紋樣。其中人形紋、動物紋和植物紋是最常用的織錦圖案。
1.人形紋
主要有婚禮圖、舞蹈圖、青春幸福圖、百人圖、豐收歡樂圖、人丁興旺圖、放牧圖、吉祥平安圖等,它寄寓了人們對生育繁衍、人丁興旺、子孫滿堂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黎族婦女通過誇張和變形的工藝創造手法,把黎族人民的生活、生產場景反映在織物上,使圖案造型具有可視性和藝術性。最有代表性的是婚禮圖,它主要流行於樂東、三亞、東方等市縣,是典型的人形紋樣,它將黎族婚娶禮儀習俗中的迎親、送親以及送彩禮和拜堂等活動場面反映在筒裙上,描繪了新郎新娘和前來參加婚禮的眾多村民的畫面。其場面開闊,熱烈壯觀,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地域風情。
2.動物紋
主要有龍鳳、黃_、水牛、水鹿、魚蝦、青蛙、烏鴉、鴿子、蜜蜂、蝴蝶等,其中,龍紋、青蛙紋最為常見。龍紋是流行在白沙、瓊中壹帶最為普遍的黎錦圖案,反映了黎族人民把龍當作高貴、吉祥、幸福和美好的象征。青蛙紋圖案在民間流傳很廣,在黎族的傳統觀念裏,青蛙有表達母愛和避邪的功能。反映在服飾上的蛙紋有嚴格的對稱結構,圖案以“田”字形紋樣為主體,中間有四只具有抽象性的青蛙紋,用動和靜的對比手法,顯示青蛙在田間生活的主要特征,畫面充實,節奏協調。有的地方的青蛙紋樣,采用誇張與變形的表現手法,把青蛙前腿省略,後腳加長,表現出青蛙躍躍欲跳的神態,圖案構思大膽,造型簡潔,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3.植物紋
主要有木棉花、泥嫩花、龍骨花、竹葉花等花卉,以及藤、樹木、青草等。常見的有木棉紋、花草紋等。木棉是黎族紡織的主要原料之壹,黎族婦女普遍喜歡用木棉紋樣做為織錦紋樣,圖案以木棉樹為主,有根部、分枝,分枝下有鑰匙紋(又稱“任意花”),還有花和綠葉,以此象征根深葉茂,家庭美滿幸福。花草紋流行於五指山地區壹帶服飾圖案紋樣,圖案以長柱形花紋作族系標誌,整體紋飾近似漢文的倒“巾”字形,上有野草和菱形連續紋樣。寓意根深葉茂,家族人丁興旺,繁衍生息。
4.幾何紋
是利用直線、平行線、方形、菱形、三角形等組成的紋樣,以抽象的圖案表現在服飾上,反映出原始思維的某些特征。其內容豐富,色彩美觀。
5.日常生活
主要有煮飯、玩球、紡織、農耕、扁擔、禾叉等。這些紋樣大多是黎族婦女根據自己對生活的細心觀察和理解,憑借自己的藝術想象,加工創作出來的。
6.自然現象
主要包括日月、星辰、雷電、水火等。黎族是壹個崇拜自然的民族,對自然的崇拜壹直影響著織錦圖案的發展。
7.漢字符號紋樣
有喜字、福字、祿字、壽字、萬字等。黎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織錦圖案因受漢文化的影響,有些圖案逐漸采用漢字符號。這些漢文字體服飾上,反映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希望能夠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望。
相關推薦:
海南傳統習俗文化知識大全約妳看瓊劇學黎錦知海南文化
海南方言有哪些特點海南方言特色介紹海南地方言概述
海南結婚風俗流程有哪些海南結婚風俗文化介紹
海南文化海南歷史文化海南民俗文化海南節日活動
海南有哪些特色節慶活動海南特色的節慶活動大全
獨具魅力的海南椰子文化海南椰子文化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