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原始社會,人們敲擊石器給舞蹈助興。
二、陶器時代,人們能用陶土燒制成“土鼓”,並用蕢草制成鼓槌來敲打。
三、進入周代,土鼓已用於國家的各種祭祀與禮儀,周代是農耕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國家專門建立了管理鼓樂的機構,設置了名為“鼓人”的官職,並制定了壹套鼓樂的制度,從此鼓舞更加規範的用於各種祭祀、軍事、勞作及其他活動中。
四、由土鼓發展為用陶土或原木制成鼓腔,蒙上獸皮鼓面制成“革鼓”,則是鼓與鼓舞的又壹次飛躍,還和當時對自然現象的崇拜與巫術觀念有關。
人們把天上雷霆的轟鳴、春天氣候的溫馨、萬物生長的動態、音聲等,都融會於“鼓”這壹實物與概念之中,認為鼓具有非凡的神力,鼓聲像雷聲壹樣可以引來雨水,滋潤農作物生長。
擴展資料:
“鼓”來由的傳說
早在公元前26世紀,那時的宇宙萬物有五個天帝掌管著。黃帝軒轅氏為中央大帝,是天上人間地下的最高統治者。他統領這東方天帝太皞,南方天帝炎帝,西方天帝少昊,北方天帝顓頊。總管著春夏秋冬和東南西北。
南方出現了壹個叫蚩尤的的邪魔,他原本是南方大帝炎帝的孫子,為九黎部落八十壹個兄弟的首領。他們獸身人面,銅頭鐵臂。他們野心很大,首先用武力征服了南方的苗人,組織了壹支剽悍的軍隊。再用武力襲擊自己的老祖宗---炎帝,壹直把炎帝從南方趕到涿鹿之野。炎帝無奈,值得向黃帝求救。
黃帝聞訊後,非常震怒,但為了說服教育蚩尤,黃帝曾派人向他講仁義的道理。哪知存心想奪黃帝寶座的的蚩尤,自持武力高強,根本不理這壹套。於是,壹場驚天動地的血戰在涿鹿之野展開了。
黃帝統帥著神兵天將,四方臣民浩浩蕩蕩的出動了,但蚩尤的軍隊根本沒把這些放在眼裏,迎上前去,展開了血戰。戰鬥極其慘烈,經過九次大的交戰,屍骨遍地,血流成河,難分勝負。
持久的戰爭,無法使蚩尤軍隊降服。黃帝這時想到,如果造壹面能發出巨響的大鼓,來大漲自己軍隊的士氣,挫損蚩尤的銳氣,這個辦法不是很好嗎?但這樣的大鼓,選什麽材料才能整天動地呢?於是他想到東海流山上的怪獸夔。夔形狀似牛而無角,而且身材高大,皮厚堅硬。它大聲吼叫時聲音大過壹百個響雷。因此,黃帝命神兵天將,把它的皮剝下來做了壹面大鼓。
有了大鼓,還需要壹對鼓槌。這時,時刻伴隨黃帝左右的風伯,提起住在雷澤裏的雷神,說只有用雷神的腿骨做鼓槌才相配。黃帝同意後,神兵天將取來雷神的雙腿骨,做了壹對鼓槌。
大鼓造好後,黃帝將大鼓搬上戰車,令大力士常伯擂鼓。力大無比的常伯,掄起臂膀擂了九通鼓,直擂得山吼鼓應,天昏地暗,黃帝的軍隊士氣大振,殺向蚩尤的陣地。蚩尤的軍隊突然受到鼓聲的震懾,膽戰心驚,抱頭亂竄。當蚩尤帶著軍隊退到冀州時,被黃帝的神兵天將活捉,並砍下了腦袋。
這場戰鬥,因為造鼓助威取得勝利。所以在以後的古戰場上,當倆軍交戰,往往用震天動地的戰鼓來鼓舞士氣,指揮作戰。
參考資料來演:百度百科-中國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