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機緣,我跟隨朋友壹起拜訪了壹位大師——年青有為的八零後。
中央電視臺的《國家寶藏》節目播出後,我是壹集不落的看完了,特別喜歡。也正是通過這檔節目,我才有了與骨笛的第壹次邂逅。
如今,親眼所見、親手觸摸著骨笛,有壹種說不出的喜悅與激動。
賈湖骨笛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歷史,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之壹。
賈湖骨笛是用鶴類尺骨管制成,磨制非常精細。呈現在我眼前的是用鷹骨和雕骨制成的,***同之處就是:所用材料都是珍禽的尺骨。
考古發現骨笛的笛孔有2、5、6、7、8之別,大多為7孔,大師這兒的只有5、6、7孔三種,已是很難得了。最早的骨笛是橫吹的,後來才有豎吹的,這種豎吹骨笛,也是後世豎笛或洞簫類之樂器的祖型。
《國家寶藏》節目中,專家用賈湖骨笛吹奏了壹曲五聲階的《小白菜》,遠古的樂器吹奏出現代的樂曲,仿佛千年的音符再回人間,飄蕩在耳邊,帶來無盡的遐想……
八千年前的人們創造出了骨笛,吹奏出有節奏的音符,以此表達對生活的感受和對神靈的尊敬,而今的我們不也正是通過音樂來表達心中的萬般情意嗎!
都說“風月無古今”,其實,音樂亦然。
大師擅吹奏簫與笛,也擅做骨笛。比如,這次給我們展示的就是他自己親手制作的。所用的鷹骨和雕骨皆是從遙遠而神秘的藏區搜尋所獲,且都有著近百年的歷史,其中幾根已經玉化了,實屬罕見。
這些尺骨最初是被藏民們用來制成煙鬥的,從外觀上來看,制作的水準也大不相同。
有的只是用皮質稍加捆紮,比較粗糙;有的卻是用銅,或是牛角來封固,比較精細牢靠,而且美觀。煙嘴也是有差別的,大煙嘴適合抽煙碎,小煙嘴則適合抽煙絲,門道還真不少。
然後,再從這些煙嘴裏挑出來幾根,取其尺骨,用於制作骨笛。制作過程很不易。首先,壹根尺骨的粗細、長短適合做成幾孔的;然後,每個孔之間的距離,直徑的大小,甚至尺骨內壁的光滑程度,都是難以把握和調整的。
初步制成的骨笛還有壹項最重要的步驟——校音。
大師取下他脖子上的掛件給我們看,乍看之下,知道這肯定是壹件老物,但卻不知其所以然。
原來,這是壹根用鶴骨制成的校音,據說是清朝時期的。乳白色的骨管上淺淺的雕刻著各種紋飾,有水波,有荷花,還有壹些看不明白的東西。
我只能驚嘆,古人對音樂的追求創造了太多的奇跡!
試想壹下,幾千年前的人類,使用工具那麽簡陋,他們是用了怎樣的智慧才制作出來的,早已不為人知了,如今帶給我們的只有驚嘆!
我把它們壹根壹根的拿在手中掂量,細細地壹看再看,愛不釋手。
大師隨意的拿起壹根,放在嘴邊,壹首動聽悠揚的旋律緩緩響起,令人沈醉、忘我……
直到離開,我都忘了問這首曲子的名字,有機會還是要問到才好。
兩壺茶的時間壹晃而過,興奮伴隨著喜悅和滿足。
品茶、觀笛、聽曲、聊天,不亦樂乎,快哉快哉!
遺憾的是,大師收藏的珍品級別的寶貝沒有看到,但是,不可貪心,有此壹遭,幸矣,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