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以下幾說:
壹、南宋羅泌《路史·封建後論》雲:“封建之事,自三皇建之於前,五帝承之於後,而其制始備。”
二、近代學者王國維作《殷周制度論》謂:“周人制度大異於商者,壹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喪服之制,並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諸侯之制;二曰廟數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數者皆周之所以綱紀天下,其旨則在納上下於道德,而合天子諸侯卿大夫庶民,以成壹道德之團體。周公制作之本意,實在於此。”這就是說,封建之制是周公所獨創。
三、20世紀著名史學家胡厚宣根據甲骨蔔辭作《殷代封建制度考》,證明“周初之文化制度,不特非周公壹人所獨創,且亦非周代所特有。舉凡周初之壹切,茍非後世有意之傅會,則皆可於殷代得其前身。”“殷代自武丁以降,確已有封建之制。”
由此可見,“封建”的原本涵義,是古代氏族部落在其居住地挖溝、堆土、植樹、對外作為保護氏族或部落的藩籬屏障,對內作為采集和狩獵的區域場所。“封建”作為古代氏族部落居住地的構築形制,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歐洲,全都同樣存在過。
第三層涵義,是衍生涵義。在這層涵義上,封建是指封建主占有生產資料和不完全地占有生產工作者——農奴的社會經濟形態。具體到中國歷史,壹般指的是自周秦以來,直至明清的傳統封建社會。
關於中國封建社會始於何時,還有許多具體說法。如吳玉章、範文瀾主張西周封建說;李亞農、唐蘭主張春秋封建說;郭沫若主張戰國封建說;黃子通、金景芳主張秦統壹封建說:侯外廬主張西漢封建說;周谷城主張東漢封建說;尚鉞、王仲犖主張魏晉封建說,真是眾說紛紜,莫衷壹是。但是,不管怎麽說,大家都承認中國存在封建社會。
封建的社會經濟形態,是馬克思研究西歐歷史發展進程後得出的壹個概念。這個概念是否適用於古代中國社會呢?這是壹個問題。這個問題在上個世紀中國古史分期討論中,由於教條主義地對待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歷史,被大家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