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中國人舉國同慶、闔家團圓的日子,在外遊學、經商的人們都會不辭辛勞、不遠萬裏趕回家裏,***度佳節。
掃塵,貼門神、春聯,倒貼福字,購年貨,將宅子裏裏外外的門戶裝點壹新。除夕的主要活動有三項:吃團圓飯,祭祀,守歲。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看春節聯歡晚會,吃餃子,放爆竹,玩到夜深,稱為守歲.
拜年: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壹種方式。壹般從家裏開始,初壹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登高:奉節人過節總不會忘記死去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常常在春節這幾日舉家出遊到農村已逝先人的墳上去掃墓,清除墳上雜草,培土,掛上墳飄,放爆竹,點香,燒紙錢,磕頭,寄上相思,也為祈福。
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
奉節人有句俗話:初壹不出門,初二走家庭,初三初四走老丈人
中秋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闔家團圓賞月吃月餅是必不可少的壹個習俗,月餅,是中華民族的特色食品,具有很濃的中國文化特點,品種各不相同,家家戶戶互贈月餅,已出嫁的女兒在這壹天必專門攜夫帶子回到娘家送上月餅,名曰"吃節"
摸秋:奉節還有壹個習俗,每到中秋節的晚上,有意識地到外去偷菜蔬瓜果等,讓物主吵罵,預示來年吉祥運氣好。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 是為了紀念屈原,,吃粽子,花卷,鹹蛋,都賽龍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以農歷五月五日為小端午,十五為大端午,二十五為未端午之說。常舉行盛大的龍船競賽活動,奉節人幾乎傾城出動,小孩穿戴壹新,吃著鹽蛋,額上塗上雄黃酒寫的"王"字,項上掛著用五色絲線纏的"菱角"或用布做的塞滿艾葉的小猴子。粽子是用竹葉子洗凈,煮軟,糯米淘凈,包成三角形的錐體,用細繩捆紮好,連成壹串串的,壹般就是光糯米,講究的有包上臘肉丁,或放入蜜餞或紅棗。粽子也是親友間互贈的禮物。奉節的未婚和已婚的女婿,在這天必專門備辦粽子,花卷,鹹蛋等禮物去丈人家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