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壹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各具特色的民居》課件
學習目標
1、學習並積累奇葩、安然無恙、和睦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
3、學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難點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樓的特點,學習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關於各地民居的課件。
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在藝術形式上百花盛開,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圖片,猜猜這是哪個地方的民居?(播放課件:如上海石庫門、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等)這些五花八門的房子,真有點令人眼花繚亂了,這節課,我們就走進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去參觀領略壹番。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準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有著怎樣的特點,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問題自由通讀全文,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看看妳讀懂了什麽,有什麽疑問,在書上標記壹下。
2、出示詞語認讀:
閩西南粵東北、奇葩、騷擾、夯築、竹篾、布局均勻、風雨侵蝕、安然無恙、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秩序井然、遮天蓋地、清風徐來、蜂擁而來、家道興旺、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子孫讀與耕、多起竹樓、傍水而居、樹滿寨、花滿園。
三、了解民居特點
1、默讀課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客家民居:位置、作用、材料、結構、文化、特征
2、完成填空後小組交流:
客家民居:
位置閩西南、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作用防備盜匪騷擾和當地人排擠材料在土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作黏合劑,以竹片、木條作筋骨結構大多為三至六層樓,壹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寧;和睦相處;勤儉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點。
四、深讀探究,感知表達特點
1、自由讀《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圍繞哪段話來寫的?
(畫出中心段落:第壹自然段。)
2、讀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處?指名說,互相補充。
(用料奇特;造型奇特;異常堅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對民居的特點進行說明的,有什麽好處?
(列數字-通過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層,壹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這些具體的數字,使人準確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點;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狀排列,生動地寫出了民居獨特的造型。)
4、同桌商議,並參考文中插圖,畫壹畫客家民居的俯瞰圖。
(教師出示八卦圖,請學生參考比較。)
五、客家民居中,體現了哪些中華傳統文化?
(勤儉持家、和睦相處、平等互助等。)
六、自讀《傣家竹樓》部分
1、自己設計壹張表格,了解傣家竹樓的特點。
2、創設情境,運用方法,介紹傣家竹樓:
(傣家竹樓,以其獨特的建築形式,優美的風景,成為人們旅遊觀光的景點。如果由妳來當導遊,該如何向遊客介紹?請各小組推選選手,***同設計導遊詞,參加評比。)
3、評議。
七、拓展閱讀
課後反思: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獨特的建築特色深深吸引著孩子們,在閱讀文本時,通過反復的朗讀、比較,很快找出這兩種建築的獨特之處,並從文中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學完課文,孩子們依然興趣盎然,在課外查找了很多的資料,了解了更多的民族建築。
篇二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各具特色的民居》課件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騷擾、偏僻、魅力、清風徐來、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秩序井然、遮天蓋地、宏偉壯觀、別致美觀、蜂擁而至、安然無恙、崇山峻嶺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體會中華傳統民居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課文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體會中華傳統民居豐富的文化內涵。
預習提綱:
1、初讀課文,借助字典掃清讀書障礙。將字音讀準,語句讀通順,有困難的地方要反復地讀。
本課妳所認識的新字是:
2、再讀課文,劃出生字詞語,並聯系上下文或借助詞典理解詞義。
(1)妳認識的生字和詞語:
(2)妳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3、三讀課文,簡單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想壹想客家民居、傣家竹樓各有什麽特點。
4、默讀課文,標出妳喜歡或者是觸動妳的地方,並在旁邊寫出妳的理由或感受和體會,有疑惑的地方用問號標明。
5、背誦積累。妳積累的好詞語和句子是:
6、搜集與課文相關的信息資料。
教學流程:
壹、導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在藝術形式上百花盛開,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圖片,猜猜這是哪個地方的民居?(播放課件:如上海石庫門、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等)這些五花八門的房子,真有點令人眼花繚亂了,這節課,我們就走進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去參觀領略壹番。(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出示詞語認讀:
閩西南粵東北奇葩騷擾夯築竹篾布局均勻風雨侵蝕安然無恙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秩序井然遮天蓋地清風徐來蜂擁而來家道興旺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子孫讀與耕多起竹樓,傍水而居樹滿寨,花滿園
2、檢查讀課文情況。(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要讀的段落。)
3、與同桌交流自己弄懂的詞句。
4、初步交流閱讀感受,分別用壹個詞形容它們給妳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樓──綠色之家。
三、自主研讀,小組合作梳理。
1.將全班同學分為甲、乙兩大組,分別研讀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研讀要求如下:
①研究內容:
從建築成因、建築材料、形狀結構、文化內涵幾方面思考,客家民居為什麽被譽為世界民居的奇葩?
從建築成因、建築材料、形狀結構、文化內涵幾方面思考,傣家竹樓與眾不同之處在哪?
②研讀方法:
先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讀後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劃主要詞句、標感受、列提綱等方法。
2.四人壹小組交流整理結果,推選代表準備介紹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體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點。
①由甲組代表介紹客家民居的特點,其他組員補充。
②乙組成員針對甲組介紹情況質疑,甲組成員答疑。
2.交流傣家竹樓特點。
①由乙組組代表介紹客家民居的特點,其他組員補充。
②甲組成員針對乙組介紹情況質疑,乙組成員答疑。
3.總結:古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活在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為他們常年居住在竹樓裏,幢幢造型獨特,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樓,飄浮在裊裊炊煙和潺潺流水的畫卷裏,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織成的綠色帷幕中。斑斕多姿的傣族寨子,隨著天地間的長風流水,與自然和為壹體。而圓形土樓真無愧是客家民居的典範,它象地下冒出來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飛碟。土樓格局的恢宏,令人為之肅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傳,朝夕相處,團結友愛,和睦***居的大家族的獨特的生活方式,淳樸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勞的民風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體會說明方法
1、默讀課文,思考:作者介紹民居特點時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2、集體交流,要求:結合文中語句舉例談說明方法,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主要的說明方法列舉如下:
①列數字:夯築起墻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具體可感)
②打比方: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壹百至二百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形象直觀)
③引用資料:按照傳統習俗,先要選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實具體)
④舉例子:比如,許多房屋大門上刻著這樣的正楷對聯: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子孫讀與耕,表現了先輩希望子孫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願望(真實可信)
篇三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各具特色的民居》課件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了解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2.體會課文的說明方法和語言表達特點。
3.激發學生對民俗文化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閱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色,並能較準確地加以表達。
2.學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敘述的說明方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前做民居資料的收集。
教學過程:
壹、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2.齊讀課題。
3.課文由幾篇短文組成?分別向我們介紹了什麽民居?
4.朗讀課前導讀,明確本課學習的重點和學習方向。
二、學習第壹篇短文《客家民居》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客家民居有什麽特點?
2.學生介紹客家民居的特點,教師做適當引導。
以學定教。從地理位置、獨特作用、特殊材料、奇特結構和文化特征五個方面對客家民居的特點加以分析、理解。(表格、重點句子見後)
重點語句:
a.夯築起墻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壹百至二百多見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
作者用列數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圓形圍屋外觀和整體布局的特點,讓讀者感到它的壯觀。
b.客家先民崇尚圓形,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安寧的象征。土樓圍成圓形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墻,整齊劃壹。
八卦是我國古代的壹套富有象征意義的符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壹。客家民居按八卦布局排列,體現了客家先祖崇尚圓形,期盼吉祥、幸福、安寧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
三、學習第二篇短文《傣家竹樓》
1.過渡語:我們去雲南看看清秀的傣家竹樓。
2.播放課件,學生觀看。
3.說說傣家竹樓給妳怎樣的感覺?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妳就走進了綠色的世界。”這句話運用了什麽說明方法?給妳怎樣的感覺?
4.出示表格,明確學習任務。
5.小組合作,根據課文完成表格,教師巡視指導。
6.學生匯報學習成果,全班交流。
重點語句:
a.傣族人家至盡仍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
傣族人居住區地處亞熱帶,氣溫高,雨水多,竹樓有利於防酷熱和濕氣。
b.“建造竹樓是傣家生活中的壹件大事……”
展示課件,學生齊讀該段。
傣家人是如何建竹樓的?這體現了什麽?(先選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中柱壹般是8根,從山上運進村寨時大家都前去迎接,並潑水祝福;壹家蓋房全村幫忙。新樓落成時候,還要舉行“架竹樓”儀式。體現了傣家人企求吉祥、平安、興旺、和睦的民族心理)
四、對比兩篇短文的異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領悟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兩篇短文,在描寫內容和表達方法上有什麽異同?
2.學生回答,教師做適當指導。
指導方向:
a.透過作者的描寫,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獨特的魅力。
b.兩種民居的地理環境、形成原因、建築材料和結構都不同,但人們的向往與追求卻是相同的。
c.兩篇短文都用了壹定的說明方法進行介紹。
五、課堂延伸
1.請學生將課前搜集到的我國其他民居的資料做簡單介紹。
2.學生交流,教師出示相關圖片供學生欣賞。
板書設計:
各具特色的民居
“民居奇葩”——客家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