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古詩的翻譯:松樹小的時候長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沒看不出來,到現在才發現已經比那些蓬蒿高出了許多。那些人當時不識得可以高聳入雲的樹木,直到它高聳入雲,人們才說它高。該句出自唐代詩人杜荀鶴的壹首七言絕句《小松》。
《小松》原文
自小刺頭深草裏,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小松》註釋1、刺頭:指長滿松針的小松樹。
2、蓬蒿(pénghāo):兩種野草。
3、直待:直等到。
4、淩雲:高聳入雲。
5、始道:才說。
《小松》賞析這首詩借松寫人,托物諷喻,詩中字裏行間充滿理趣,耐人尋味。詩中對小松的描寫,精煉傳神,表達了詩人雖然才華橫溢,但由於出身貧窮而不受賞識的憤懣以及不滿之情。
《小松》創作背景
杜荀鶴出身寒微,雖然年輕時就才華畢露,但由於“帝裏無相識”(《辭九江李郎中入關》),以至屢試不中,報國無門,壹生潦倒。就如埋沒深草裏的“小松”,詩人由此創作此詩來抒發自己的憤懣之情。
《小松》作者介紹杜荀鶴晚唐現實主義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相傳為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曾數次上長安應考,不第還山。黃巢起義爆發,他從長安回家。後遊大梁(今河南開封),獻詩於朱溫。溫為他送名禮部,得中大順進士。得第後因政局動亂,復還舊山。
受田頵重視,用為從事。田頵敗死,朱溫表薦他,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患重疾,旬日而卒。杜荀鶴提倡詩歌要繼承風雅傳統,反對浮華,其詩語言通俗、風格清新,後人稱“杜荀鶴體”。部分作品反映唐末軍閥混戰局面下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悲慘遭遇,當時較突出,宮詞也很有名。有《唐風集》。
參考文獻:
1、蕭滌非 等著.《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傅德岷 盧晉.《成長的書香:教妳欣賞唐詩名篇》: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