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墓葬的盜洞都是在接近墓室時就半途而廢 考古學家在2002年度「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山東日照海曲漢墓三號封土中清理出的17座墓葬均屬小型墓。墓葬雖然大多完整,但保存情況較差,木質葬具都已經腐朽成灰。少數墓葬四周留二層臺,個別墓葬有壁龕。這些墓葬雖有特點,但並不令人感到驚奇。隨後對規模更大的壹、二號封土的發掘,才真正調動起人們的興奮神經。 在壹號封土 *** 發掘出31座墓葬,較大的墓葬分別位於封土的東南角、西南角和東北角。除少數磚室墓和個別木槨墓被破壞之外,絕大部分保存完整。較大的墓葬雖然大多發現盜洞,但幸運的是,除個別墓葬被盜掘慘重外,大部分墓葬的盜洞都是在接近墓室時就半途而廢。更由於封填青膏泥的原因,除磚室墓被破壞嚴重葬具不清外,木槨墓的葬具大多結構清晰,部分墓葬的木質棺槨依然完好無損。 二號封土內清理出36座墓葬,其中9座磚室墓位於封土邊緣,僅2座單磚室墓基本完整,其他僅殘存墓底。與壹號封土墓葬情況相似,封填青膏泥的較大墓葬,同樣位於封土邊緣,主要分布於東南角和東北角。所發現的墓葬保存基本完整,木質棺槨雖大部分腐朽,但結構清楚。除個別墓葬人骨架散亂外,大部分墓葬骨骼已腐朽。 3個封土中壹***清理出墓葬84座。另外在封土西南部的路基上又勘探到6座被破壞的磚室墓,考古學家也壹並進行了發掘。6座磚室墓原來可能也存在封土,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早被夷為平地。這次發掘清理的90座墓葬都屬於中小型墓葬。從其等級和規模看,都難與洛莊漢墓這樣王侯級的墓葬相匹配。但這些墓葬為我們了解漢代中層人的生活,提供了難得的依據。畢竟在現實生活中,「 ”中產階級”的物質生活水平,要比那些高高在上的王侯將相更有代表性,也更能體現時代風尚。 500件精美漆木器是我國北方地區西漢漆器的壹項驚人發現 據史料記載,日照在西漢時屬瑯琊郡海曲縣,其治所在日照城西十裏大古城東嶺,正與現在的海曲縣城故址相合。從墓葬封土的規模和所在位置分析,該墓地無疑與漢代海曲縣有關,因此將其稱為海曲墓地。 這次發掘的墓葬當中,以壹號封土內的墓葬規格最高、保存最好,尤其是壹號封土內的第106和125號墓不僅棺槨基本完好無損,而且出土的隨葬品也極為精彩豐富。 106號墓位於壹號封土西南部。墓內填黃褐色花土,槨蓋板以上封填有0.4米厚的青膏泥,槨四周全部用青膏泥封填。墓葬內出土的漆器保存最好,都是難得壹見的藝術珍品。 125號墓位於壹號封土中部偏北為壹槨雙棺合葬墓。墓中的隨葬品十分豐富,頭箱內放置有大量陶器、漆器、木器,絕大部分保存完整,其中保存完好的鳩杖最為精美。從兩棺隨葬品的組合來看,南北棺分別埋葬著壹對男女。 90座墓葬出土各類器物總數達1200余件,而漆木器即多達500件。125號墓漆木器中有完整的大漆案和木虎子、漆盤、耳杯等。南棺隨葬漆器中的大長方盒和圓奩基本完整,漆盒內盛有漆勺等,少量漆耳杯、漆盤上還書寫有文字。它們均為日常用品,真實反映了漢代人的生活時尚。我國著名漆器研究專家陳振裕先生說: 在我國山東乃至北方地區,雖然也發現過壹些西漢時期的漆器,但或數量太少,或殘損太甚,難窺全貌。而海曲漢墓壹次竟發現近500件漆木器和50余件漆衣陶器,不論保存之完好、制作之精美,還是種類與數量之多、造型與裝飾之美,都不僅僅是山東省,而且也是我國北方地區的壹項驚人發現,它們甚至可與南方戰國楚墓中出土的同類器物相媲美。 大量絲織品的發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出土的其他文物還有大量的銅器、鐵器、玉器、角器、石器、果核以及植物種子等。其中銅器主要有鼎、洗、燈、爐、鏡、帶鉤、印章和弩機等。鼎、洗等容器多破碎,燈、爐、鏡印章等保存較好。尤其是出土的60余面銅鏡,大部分完整無缺,有的仍光可鑒人。那件龜座鶴形銅燈造型優美,是難得的工藝制品。尤為引人關註的是,幾座較大的墓葬還分別出土了5枚銅印章,其中4枚為私印,字跡清晰可辨,顯示出土印章墓葬的墓主人分別屬於「 ”公孫”、「 ”淳於”、「 ”從”三個姓氏,這說明同壹封土中的墓主並非是同壹姓氏家族。而另壹枚印章鈕為龜形,印文為「 ”元鳳自至,相事不閑願君自發,對宦(官)言信”16字。從內容分析,它既非官印也非私印,為吉祥用語,相當於現代的「 ”閑章”,十分罕見。 125號墓的北棺內還出土了大量絲織品,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絲織品不僅數量多,而且仍具有定的柔韌性。它們大部分為平紋素面,呈咖啡色,屬於絹類。考古學家成功地揭取到壹塊長2.6米、寬0.96米的絲織品,它覆蓋在死者骨架上面,壹側繡有精致的花草和雲氣紋,圖案精美,這是山東乃至中國北方地區迄今所發現的保存最好的漢代絲織品。除絲織品之外,還發現了竹簡和木牘,其中竹簡上有武帝「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的明確年號。武帝在位55年,天漢二年屬武帝執政的晚期,這為墓主下葬年代的確定,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海曲漢墓雖然在齊魯的領地,但卻有鮮明的楚文化印跡 與以往發掘的封土墓葬明顯不同的是:過去發掘的有高大封土的墓葬壹般規模較大,封土壹般經過夯打,層次清晰,夯築堅實。而海曲墓地的這幾座封土,不僅沒有經過夯築,層次也不明顯。類似這種大封土中容納小墓葬的現象,以前未見過報道。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考古發掘最終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發掘情況證實:每壹座封土中的墓葬原來並不是埋葬在同壹個封土之下,現存每個封土內的墓葬開口層位都有所不同。年代最早的開口在封土下的原漢代地表,較大的墓葬壹般位於封土邊緣。其余的墓葬開口在封土的不同層位,有的開口於封土頂部。墓葬深淺不壹,較深的墓葬將巖石下挖數米成為巖坑墓, 部分墓葬底部則還不到原漢代地表還有的墓葬在現存封土的頂部就僅殘存墓底,可證原來的封土更加高大。看來,每個封土中的基葬實際上是壹群具有打破關系的墓葬群,部分墓葬坑穴之間有明顯的早晚打破關系。從封土內堆積的碎石渣來看,墓穴內挖出的碎石渣大都仍堆積在墓葬周圍,並沒有將這些石渣回填到墓內,這是判斷每壹座墓葬開口層位的確鑿證據。根據封土堆積情況,我們推測這類封土的形成過程是在封土範圍內,最早作為墓地時只有幾座不相連的墓葬,並各自有封土。現在的每壹個大封土應是由不同時期的墓葬依次在原有墓葬封土之上,不斷挖築新的基葬並堆築新的封土,致使封土不斷增高加大,經過數百年時間逐漸形成的。現在可以初步確定的是:大部分木槨墓屬於西漢中晚期到東漢前期:磚室墓則主要屬於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該墓地延續時間大約有400年左右。 目前發掘的海曲漢墓只是此處墓葬群的壹部分,整個墓葬規模還不能準確劃定。從墓葬的棺槨結構、封填、下葬方式、隨葬品組合等所體現的時代和地域特點來看,海曲漢墓可能代表了山東東南沿海壹帶漢代的葬制葬俗。但細心觀察不難發現,海曲漢墓雖然原本是在齊魯文化的領地,但卻有鮮明的楚文化印跡。如封填青膏泥是南方楚式墓葬的典型特色,還有那些精美的漆器,也讓人對楚文化向東拓展浮想聯翩。 但真實情況如何呢?陳振裕先生根據多年對古代漆器的研究做出這樣的推斷:海曲漢墓出土的漆器具有典型的西漢中晚期的特點,與戰國時期楚國漆器和西漢早期漆器的藝術特點不同,而與其他地區發現的西漢中晚期的漆器基本相同,反映了西漢時期大壹統的藝術風格。 那麽,這些精美的漆器是在哪裏生產制作的呢?陳振裕先生認為:山東省已經發現過商代的壹些漆器;而春秋時期的臨淄郎家莊1號墓出土的漆盤上的房屋人物圖案,以及沂水劉家店子1號墓發現的嵌金漆勺,都是同時期漆器中所僅見的,反映出當時這個地區漆器工藝是相當發達的。西漢時期曾大量生產漆器,中央 *** 設置工官對漆器生產進行管理,許多諸侯王也有自己的漆器生產作坊,還有許多私營的漆器作坊。但由於目前尚未見到與這批漆器有關的作坊標誌的烙印或針刻文字,因而其產地尚有待進壹步研究。 考古就是這樣,在讓人有所發現的同時,又讓人充滿困惑。而這也許正是考古的真正魅力。
上一篇:奧秘眼鏡蛇和古典哪個好下一篇:工藝美術包括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