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山西區域文明是在什麽樣的情況下,最終達到了農業文明的頂峰的?

山西區域文明是在什麽樣的情況下,最終達到了農業文明的頂峰的?

本文系作者哈庫拉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山西區域文明逐步進入了社會整體進步、夷同宗認知的新時代遼宋金元時期,山西始終處於王朝更叠的前沿地帶,社會總體上動蕩不安,經濟發展也受到很大制約;隨宋朝南遷及其後政治、經濟和文化重心的轉移,山西地區在大壹統帝國內的中心地位受到影響,但山西區域文明並沒有停頓下來,而是繼續向前發展,在社會發展和民族融合上收獲了新成果最終走到了農業文明的極限或頂峰。由唐至宋,山西地區農業除五代十國時期有過短期衰退外,其他時期還是持續發展的;在農業土地耕墾、農田水利建設、農作物引進、糧食單產和總產量等方面都創了歷史新高。 古人種植農作物繪圖 北宋時期,太原盆地以南地區,尤其是晉南汾河、涑水流域和晉東南上黨盆地壹帶的經濟有了發展。當時,山西南部地區創造和推廣「 ”淤田法”通過開渠築堰沖泥的方式,放淤肥田,改良鹽堿,不僅提高了糧食單產量,而且緩解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情勢;其後,這壹經驗在陜西、河南、河北、山東、安徽北部等地區得到了推廣,並被編入《水利圖經》供後人借鑒。金滅北宋,雖然社會經濟受到影響,但當時山西地區仍然是與金大都並存的經濟文化中心元初大儒、澤州(今山西陵川縣)人郝經嘗言,「 ”金朝亦以平陽壹道甲天下”,種桑養蠶,產絲甚多。 山西陵川縣崇安寺 直到元代忽必烈時,朝廷設立「 ”勸農司”和「 ”河渠司”,督促農業發展,負責興修水利,頒布《農桑輯要》,推廣農業技術,擴大屯田墾殖。這些措施有力地恢復和發展了農業生產,出現了農產豐富、人口稠密的景象,使山西地區成為當時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所以,金元時期,山西地區始終是黃河流域、華北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區域,留下了「 ”平陽壹路,地狹人稠”的說法;當時,山西商稅在華北地區是名列前位的。與此同時,山西地區也產生了壹批忠烈愛國的將領和廉潔剛正的官員。北宋名將、並州(今山西太原市人楊業壹門忠烈)。 古代農耕繪圖 南宋名將、解州(今山西聞喜縣)人趙鼎舉薦嶽飛、韓世忠等愛國將領,有效地組織軍事力量以抵禦金兵;他也極力反對議和,並以死來抗爭迫害,終前自書墓石,寫下了「 ”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的壯烈詞句,為世人欽仰。絳州(今山西山縣)人姚天福是漢族人,官至元中書省參知政事、元大都路總管兼大興府尹,位高權重,但壹生以天下為己任,不僅大興水利,鼓勵農桑,而且為政不阿,「 ”有奸必擊”,史稱「 ”骨鯁有為,始終不易其操者,公當第壹”。 嶽飛劇照 這壹時期,山西文明發展出現了新趨向,即社會文化逐步下行,從高門走向平民,使文化掌握在了更多人的手中,這事實上也成為當時山西社會整體進步的表現;山西地區出現的戲曲繁榮的景象就是這壹進步趨勢的生動寫照。元代戲曲揭開了中國戲曲歷史上璀璨奪目的新時代,雜劇作為元代最高文學成就,以其豐富的內容、精湛的藝術和深刻的思想,與唐詩、宋詞並舉為我國文學史上的裏程碑。當時,山西地區,特別山西南部成為元雜劇、元曲的熱土,而平陽城已是全國聞名的大都市,商貿文化極其發達。 山西平陽城 據載,金天會六年1128)後,平陽已「 ”領縣十,鎮壹”有40萬人口,可謂「 ”衣冠文物,甲於河東”。而且,平陽官印私刻發達,「 ”家置書樓,人蓄文庫”,已是經濟文化極其繁榮的地方了。加之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區域條件,以及商賈雲集和文人聚集,都成為元雜劇產生和傳播的重要條件。元雜劇產生了壹大批累世流傳的藝術珍品,也湧現了壹批傑出的高素質的創作者,成就了元雜劇的經典和不朽。在談及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時,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家被稱為「 ”元曲四大家”,其中有三位是山西人。 古戲臺 解州(今山西解州)人關漢卿壹生創作了60多種雜劇,現存18種,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等代表作,還寫下了散曲小令40多首,是元代著名的戲劇大師和梨園領袖。王國維曾說:「 ”關漢卿壹空依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壹。”澳州(今山西河曲縣)人白樸壹生以歷史傳說為題材和以才人韻事為內容創作了15種雜劇,現僅存3種,如《秋夜梧桐雨》和《墻頭馬上》,前者是悲劇,悲哀怛側,雄渾悲壯;後者是喜劇,起伏跌宕,熱情奔放,其藝術生命力很強,對後代戲曲有深遠影響,因此在元代雜劇創作上有著重要地位。 參考資料 ·《水利圖經》 ·《農桑輯要》

  • 上一篇:壽縣結婚的果子怎麽包
  • 下一篇:幼兒園中班立夏教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