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1850年間,隨著第壹次工業革命相繼在歐洲各主要國家初步完成,工業革命對傳統手工藝設計的巨大沖擊以及在這種沖擊之下所形成的藝術設計的嚴重危機,終於暴露了出來。
首先,在工業化大生產的沖擊之下,部分手工藝設計被納入了工業體系之中,手工藝人成為了熟練工人;部分手工藝設計日益萎縮,大量作坊關閉,工匠失業,技藝失傳,工藝門類瀕臨滅絕;部分手工藝設計退居窮鄉僻壤,憑借鄉村交通的閉塞、資訊的阻滯、經濟的落後、生活的單壹、觀念的保守而得以留存;部分手工藝設計為了與工業產品設計拉開距離,而在壹定程度上擺脫實用性質,大力發展其非凡的技藝性和高度的藝術觀賞性,由生活必需品向生活點綴品轉化。
其次,工業化帶來的社會分工的進壹步發展,使得設計與制作活動相分離,導致了設計專業化的出現。傳統手工藝中的設計與制作活動是壹體的,心中所想,應手而為之。工匠作為器物的設計者與創造者,比較了解實用中的各種條件與需求,同時又掌握著較為全面的藝術技能,因而具有較強的創造性。而機器大生產割裂了設計與制作的內在統壹關系,工人長期重復單調劃壹的機械性操作必然導致創造性的衰退。不僅如此,藝術與技藝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藝術家沈迷於自己的象牙塔,不屑於從事日用品的設計工作,而工廠體系中的設計者、制作者又缺乏必要的文化素養與藝術技能。
最後,工業革命動搖了具有較高文化藝術素養的優遊自在的貴族階層的經濟基礎,使得他們很難繼續充當手工匠人和設計者藝術趣味引導人的角色。同時,工業大生產也造就了壹批新興資產階級,許多出身微賤、粗淺無知的暴發戶為了改換門庭,雖也想附庸風雅,但終難擺脫其市儈、傖俗的作風。這種社會結構的變革,使得整個社會的審美水準普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