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依族生活中,壹年十二 個月幾乎川月有節日。除與當地 漢族人民過的春節、清明節、五 月端午節、七月半、八月十五中 秋、九月重陽等節日壹樣外,還 有獨具民族特色的二月二、 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節
布依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有春節、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此外,還有興義的“查白”歌節,安龍的“毛杉樹”歌節,晴隆的趕幹洞節,興仁的火箭節等,都有民族特色。苗族有敬橋節、過卯節等節日。其他少數民族也都有各自的壹些民族節日。
春節
春節,也是布依族的隆重節日,壹般是從除夕起到正月初三為止。布依族孩子在大年初壹淩晨,都要打早到井邊去挑“聰明水”。有些孩子怕落後於別人,熬更守夜,壹聽
布依族民族的節日都有那些? 有春節、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此外,還有興義的“查白”歌節,安龍的“毛杉樹”歌節,晴隆的趕幹洞節,興仁的火箭節等,都有民族特色。苗族有敬橋節、過卯節等節日。其他少數民族也都有各自的壹些民族節日。
春節
春節,也是布依族的隆重節日,壹般是從除夕起到正月初三為止。布依族孩子在大年初壹淩晨,都要打早到井邊去挑“聰明水”。有些孩子怕落後於別人,熬更守夜,壹聽
布依族有什麽節日? 1. 朝鮮族 朝鮮族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壹年主要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壹周年、“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周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2. 侗族 節日因地而異,多數地區過去春節,也有的地區在十月或十壹月擇日“過侗年”。四月八日或六月六日為祭牛節,節日時讓牛休息,供以鮮草糯米飯等食品。吃新節多在七月,日期不壹,屆時以新米和魚祭祖,預祝豐收。老人去世,男須剃發,無論男女均須汲水沐屍,而後裝束打扮,含口銀,忌銅鐵附身。喪期孝子忌葷吃素,但可吃魚蝦。行土葬。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3. 俄羅斯族 復活節和聖誕節是俄羅斯族人隆重的民族節日,均來源於宗教。
4. 鄂倫春族 鄂倫春人的節慶不多,主要有壹年或三年舉行的氏族 *** 、薩滿每年春季的祭神儀式和春節。
5. 高山族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動很多,諸如:祖靈祭、谷神祭、山神祭、獵神祭、結婚祭、豐收祭等種種,以五年祭最為隆重。屆時除擺酒席供品外,還伴以各種文體活動“豐收祭”這天,族人自帶壹缸酒到場,圍著篝火,邊跳舞、邊吃邊飲酒,慶賀壹年的勞動收獲,每年舉辦壹次。
6. 哈尼族 哈尼族節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吃新米飯節、端午節和中秋節。
7. 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的主要節日和 *** 爾族壹樣,是古爾邦節和肉孜節。
8. 漢族 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9. *** *** 的傳統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壹致,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蓋德爾夜等節日。
10. 滿族 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壹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
11. 蒙古族 蒙古族節日主要是春節、 祭俄博、魯班節、那達慕大會和十月二十五日燈節、蒙古族成吉思汗紀念日。
12. 苗族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壹般在秋後舉行。
13. 土家族 土家族過的節日很多,凡屬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都要同歡***樂,而自己的主要節日有下列幾種:過趕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
14. *** 爾族 *** 爾族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前兩個源於 *** 教,日期是按回歷計算的,每年都在移動,因此有時是在冬季,有時則是在夏天或其它季節。 *** 爾族在節日及喜慶的日子裏舉行“麥西萊甫”等各種娛樂體育活動。
15. 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的主要節日均與 *** 教密切相關,主要有“聖紀節”、“肉孜節”、“古爾邦節”等,後兩個節日尤為隆重。
16. 瑤族 瑤族的傳統節日很多,有大大小小節日30多個,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盤王節、仁王節、趕鳥節。
17. 藏族 藏族的節慶活動很多,幾乎每壹月都有壹個節日,而且民間節日和宗教節日互相穿插。新中國成立以來,更為藏族的節慶活動增添了新的內容,如“五壹”、“六壹”、“七壹”、“十壹”都是。傳統節日中以藏歷新年、沐浴節、雪頓節和望果節最有規模、最具特色。
18. 壯族 壯族節日很多,其中壹些節日和宗教活動關系密切,比如居住在雲南的部分壯族,家歷正月祭獻“老人廳”,二月初二殺豬祭龍山,三月初三祭雷神,五月祭龍,......>>
布依族有什麽節日 布依族有許多傳統節日,除過大年、端陽節、中秋節等與漢族基本相同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節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布依族的大年節
大年節,據方誌記載,說布依族皆“以十壹月為歲首”。其時應在這月為是,但現在已統壹並入春節,辛勞了壹年的布依族同胞秋收壹過就開始為年節做準備。每到年底,家家戶戶忙著釀酒,打糯米粑,腌制臘肉,做血豆腐,或逢制新衣。臘月二十三日晚上,布依族同胞用糯米制成的麥芽糖等果品在家裏“送竈神”, 請它向“玉皇大帝”稟報時,多替人們說些好話,多多賜福於人間。送竈後,人們要準備香、燭等祭神用品,請“先生”寫對子,不僅大門上貼,連側門、窗戶都要貼上“六畜興旺”等,以示人們對幸福簽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此外,不少人家還要在大門上貼上門神,在家裏的墻上貼滿各種喜慶的年畫。除夕以豐盛酒菜敬供祖先,燃放爆竹,合家守夜直到雞鳴。正月初壹天剛亮,姑娘們都爭挑第壹擔水回家,名曰“聰明水”;男孩則爭先到土地廟旁,用繩子牽來小塊石頭放在畜圈之中,意為“六畜興旺”。
大年期間,青年們相邀外出“榔梢”;中老年人則彼此拜年祝賀,壹同飲酒為樂。初九那天叫“上九”;按當地風俗,到這壹天才能“煮生”,即先燃起香燭,將生肉供祖宗,然後將生雞、生自煮熟,再放到香案前供壹回之後方能享用。有些布依族地區正月十五過完年,還要正月三十校“小年”。在此期間,有的還舉行各種娛樂活動,有賽馬、擲石、銅鼓、嗩吶、歌舞、籃球等等比賽,參加者多達數萬人。鎮寧扁擔山壹帶的“玩龍”活動,意在祈求龍神保佑來年農事豐收,百事吉利。
布依族的三月三
是傳統的民族節日。地區不同,節日的內容也不盡相同。在貴州省貴陽市馬當地區的布依族,將每年的農歷三月三稱為“地蠶會”節。據布依族老人講,開春以後,地蠶危害莊稼,啃食包谷苗等農作物。於是,在三月初三,他們將炒好的包谷花帶到坡上去祭地蠶。他們在山坡上邊唱山歌邊吃包谷花,據說這樣可以“迷住”地鬼,堵住它們的嘴,使他們不能咬種子和禾苗。有的地區將這壹天作為祭社神、山神的日子。如同(清)《南籠府誌》所言:“其俗每歲三月初三宰牛祭山,各聚分肉,男婦篩酒、食花糯米飯”,“三、四兩日,各寨不通往來,誤者罰之。”故當地人又稱是日為“仙歌節”或“地蠶會”。壹村或鄰近幾個村臨時集資買豬、牛宰殺供祭,供祭之日,外人禁止入村。這壹天,望漠的布依族要吃三色糯米飯,關嶺地區要做清明粑,貴州省西部地區布依族人要掃墓,有的地區這天 *** 唱歌遊玩,進行社交活動。
布依族的四月八
傳說這壹天是牛玉的生日,所以也稱“牛王節”、“牧童節”。黔西地區也稱為“開秧節”。貴州荔波壹帶,每逢這個,節目要做黑糯米飯敬“牛王”;望溪縣要吃四色糯米飯;有的地區不但要做糯米飯還要殺雞備酒祭祖,並用鮮草包糯米飯餵牛,給牛洗澡,讓牛休息壹天,表示人們對耕牛的愛護和酬勞;個別地區還要舉行鬥牛、賽馬等娛樂活動、米花節采花節又稱“女兒節”,是甘肅省文曇搏贈地區藏族人民的傳統佳節。相傳蓮芝姑娘聰穎伶俐,勤勞智慧。她教會人們墾荒種糧,紡線織布,又采來百草為百姓除病,不幸於五月端陽在采花途中遇險殉難。為了紀念她,人們將五月初四定為“采花節”。屆時,藏族姑娘在兄弟的陪伴下,紛紛進山采花。五月春風,花開遍地,杜鵑、芍藥、構把、草梅、貝母、酒曲等鮮花爭奇鬥妍,花如海、歌如潮,令人心曠神怕。姑娘們頭戴味香色艷的鮮花環,手捧花束。圍著篝火且歌且舞,通宵達旦。黎明時分,姑娘們打扮得花枝招展,邊走邊舞,向蓮芝姑娘道別。采花的隊伍進寨時,艾老鄉親們盛情歡迎、款待。姑娘們則給......>>
布依族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介紹 布依族人好客、熱情、大方、真誠,凡來到山寨的,親朋故舊、素不相識的,壹律會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講禮,不歡迎滿嘴臟話、舉止粗魯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盡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財產時,要留給父母養老田,由兄弟輪流耕種。父母去世後,養老田轉為上墳田,供清明時節掃墓之用。使子孫後代永遠銘記長輩們的諄諄囑托和養育之恩。
布依族的服飾很有特色。服飾多為青、藍、白幾種顏色。男子的服裝式樣各地基本相同,多包頭帕,頭帕有條紋和純青兩種;衣服為對襟短衣,壹般是內白外青或藍,褲子為長褲;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或青、藍長衫,腳上穿布統襪。現代布依族婦女的服飾各地不壹,婦女著大襟短衣,部分著百褶長裙。在布依族聚居的扁擔山壹帶,少女喜穿滾邊短衣,系綢緞腰帶,頭戴織錦頭帕,以粗發辮盤紮頭巾,額上為織錦圖案和數圈發辮,下穿褲子,著繡花鞋。青年女性穿蠟染百褶裙,斜襟短衣,繡花盤肩,用各種花線沿衣肩繡成兩排小正方形的半圓形圖案,領圈兩邊拋花織錦,顏色醒目;衣袖中間為織錦,上下兩段是蠟染;衣服下擺為壹寸左右的織錦鑲邊,胸前戴繡花或織錦長圍腰,系淺色綢緞腰帶;頭戴織錦頭巾,耳邊垂著壹束各色線做成的耍須。已婚者的頭飾戴“更考”,以竹筍殼和布匹制成,形如撮箕,前圓後矩。每逢盛大節日或宴會時,婦女仍均喜佩帶各式各樣的耳環、戒指、項圈、發簪和手鐲等銀飾。
婚姻實行自主婚。接親時要對歌,俗稱對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當天晚上,要舉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動,有“壹夜荷包壹夜歌”的說法。傳統節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節、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傳統盛大節日,農歷三月初三稻耕開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飯供奉;黔西南州壹帶,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場”玩山對歌,參加者達數千至上萬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過吹木葉、對歌,相識、相愛、訂終身
布依人閑時每日兩餐,忙時三餐。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小麥、高粱、薯芋和豆類為輔。有木罐、鼎罐炊飯,油燜飯、二合飯(大米摻玉米碎,也叫包谷飯)、苞谷粑、米粉、二塊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種。其中,糯米制的湯圓、花米飯和芝麻油團粑最為知名,多用於祭祖或宴客。
他們的肉食主要來自家畜和家禽,還愛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蟲。烹調方法多為燒、煮、爆、炸、腌、凍,壹般不吃生食。
布依人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說。貴賓來家做客,殺狗款待是壹種很高的禮遇。他們挑狗的標準是頭黃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烤燉狗肉、狗灌腸、花江狗肉都馳譽壹方。貴州的布依族若遇婚喪嫁娶,喜用黃牛作菜。
冷菜、青苔凍肉、拌豌豆涼粉等,是布依人喜歡的食品。酸菜和酸湯幾乎每餐必備,尤以婦女最喜食用。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鹹菜、腌肉和豆豉,民間特有的腌菜鹽酸馳名中外。還有血豆腐、香腸及用幹、鮮筍和各種昆蟲加工制作的風味菜肴。還善於調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鮮酸辣為美。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後,家家都要釀制大量的米酒儲存起來,以備常年飲用。布依族喜歡以酒待客,不管來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為先,名為迎客酒。飲酒時不用杯而用碗,並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地區有壹種茶不僅味道別具壹格,名字也十分好聽,這就是姑娘茶。清明(中國傳統祭祀、掃墓節日)前夕,姑娘上山采回茶尖嫩味,熱炒後保持壹定的濕度,然後把茶葉壹片壹片疊成圓錐體,曬幹,然後再經過加工,就做成......>>
布依族春節習俗與禁忌有哪些 布依族,作為五十六個民族之壹。擁有著豐富的民族節日和文化傳統,他們大多聚居於貴州、廣西、雲南等省市自治區。作為貴州布依族的壹員,我深刻了解布依族的許多文化和生活習慣。生活在貴州的布依族群眾有著許多的傳統節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節日以外,春節就是布依族人民最濃重的節日。
布依族春節習俗。
這裏我們說的是傳統的農村布依族人家怎樣過年。壹般的家庭會早早的開始籌備新年,大概會從臘月(農歷的十二月份)開始,首先從壹些食品的準備到對壹些行為活動的禁忌都在準備的行列,而且這些禁忌的很有講究。作為壹名普通的布依族婦女,學會釀米酒是必須的。在方言裏面米酒叫做“biang 35dang jiu”。釀酒的原材料就是布依人自己生產的農作物,壹般包括:大米、苞谷、高粱(以大米為主)這樣的米酒和普通白酒看上去沒什麽區別,但口感很好,醇香的味道讓妳垂涎。此外,在釀制過程中,如果有鄰居來訪,必須將新釀出的米酒與鄰居分享,為了討個吉利,喝酒的人壹般都會說“妳們家的今天烤的酒啊,出來了酒缸都裝不完了”等諸如此類的話。同時釀酒得到的多少,也能寓意出這家人來年的家運、財運等方面是否順達,如果釀出的酒比預想中的多,來年家裏就會順順利利的,老少平安等。 釀酒的時間和周期比較長,壹般會放在最早來準備。接著是做豆腐(在沒有機械設備以前,布依族都是用傳統的石磨來磨制,中間要用人工來推)所以他們習慣叫推豆腐或磨豆腐。新鮮的酸湯豆腐作為年夜飯上的壹道靚菜。但很大部分做出來的豆腐,都是用鹽腌制而成的鹹豆腐,和臘肉壹起用煙熏,就成了“幹豆腐”可以保存大半年的時間,幹豆腐食用也很簡單,只要用水煮熟,切片防止盤中,味道幽香可口。在臘月中的時候,就開始各種小食品的制作。壹般有餌塊粑(年糕)、苞谷粑(原材料是糯玉米)、糍粑(糯米做成)和米粉。除了餌塊粑和米粉是送到附近的加工房去做成,糍粑和苞谷粑都是在家,用傳統的手工做成。 辛勤的布依族人民,總會為春節的到來精心的準備很長時間,不為別的,僅僅作為壹個莊稼人對自己辛苦工作的壹年的犒勞。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釀酒,有酒怎麽能沒有肉呢?作為依靠土地生活的布依族,當然不會像城裏人那樣去買肉了,他們有自己飼養的豬,在新年到來之前,宰殺以後作為慶祝新年的壹種方式。殺個年豬幾乎是所有布依人家都會做的事情。壹般在臘月二十幾開始。
布依族 禁忌。
只能在單數的日子殺年豬(除了臘月二十三這天,因為竈神菩薩要回天上過年,殺生被認為是犯沖和禁忌)。殺豬請鄰居幫忙,也會請上自己的親朋好友來享用殺豬酒的美味,分享這壹年收獲的喜悅。豬肉除了留出壹部分過年的時候吃,剩下的大部分都會用來調料腌制起來做臘肉,在柴火上熏上十多天,存放時間就很延長。臘肉不僅做為饋贈朋友的禮品,在有親友拜訪的時候,煮上濃香的老臘肉,也成了布依族待客的上等菜肴。布依族過年文藝匯演 除了準備各式各樣的年貨以外,布依族在臘月和正月的時候都會有很多禁忌,如若不遵守的話,就會對家中的人,事,物造成影響甚至是傷害。從臘月開始,家中就要保持和諧安靜,特別是不能做很大動靜的敲打,這樣會被認為是幹到祖先回家過年的路途。小孩們不能在這期間哭鬧,這樣也會認為是壹種不吉利。布依族稱之為“正月忌頭,臘月忌尾”。並以此來寄予來年的平安順利。在正月的時候,壹般是大年初壹到十五期間,加工房不能啟動機器設備,強大的震動認為是對已逝人的不尊重。在大年初壹這天,生活用水要存起來,不能往外倒,客廳和臥室垃圾不能掃,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就意味著把這壹年的財運都倒出去或是......>>
布依族的習俗 布依族
中國西南部壹個較大的少數民族。布依族自稱“布依”,由於方音差異,各地尚有不同讀音。歷史上對布依族的他稱有各種不同的稱謂,古舊文獻上則多稱“仲家”。1953年,國家根據本民族的意願和自稱,統稱“布依族”。主要聚居於貴州省黔南圖庫、黔西圖庫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貴州、雲南、四川的部分地區。過去沒有本民族文字,壹直使用漢文,1956年中國 *** 為布依族創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布依族的文化藝術絢麗多彩。傳統舞蹈有《銅鼓舞》、《織布舞》、《獅子舞》、《糖包舞》等。傳統樂器有嗩吶、月琴、洞簫、木葉、笛子等。地戲、花燈劇是布依族人喜愛的劇種。布依族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由農家自已紡織的布依土布久負盛名。近年來,專門生產布依織錦、蠟染布和民族工藝服裝的企業相繼建立,產品遠銷東南亞、日本和歐美等地。
布依族歷史
布依族有悠久的歷史。布依族來源於古代“濮越人”。古籍中記載的“夷越”、“夷濮”、“夷僚”等,都是對古代布依族先民的不同稱謂。《史記》、《漢書》都把他們記載為古代“南中”地區國、夜郎國的主體。古代“駱越地”,即今南、北盤江、紅水河流域地帶,正是今布依族聚居的地區。在春秋戰國至西漢末年,布依族處於奴隸制社會。隋唐時期封建領主經濟興起,元明時期實行土司制;清代“改土歸流”後,封建地主經濟得到發展。布依族社會組織,有“宗族制”、“議榔制”、“寨老制”等,它們源於古代氏族管理制,是古代民主制的繼承和發展,同時也具有階級社會的特征。自1951年開始,布依族聚居的地區陸續建立了自治州、自治縣及民族鄉,為布依族地區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布依族有自已的語言。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壹般都使用布依語進行交流,很多人兼通漢語。布依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根據語音差異和部分詞匯的不同,劃分為三個土語區,即黔南土語區、黔中土語區和黔西土語區(或稱第壹、第二和第三土語區)。新中國建立前,布依族沒有自己通用的文字,但在民間各地流傳著壹種用漢字或用“六書”造字法創造出的壹些類似方塊字的文字符號,用來記錄宗教經典,被稱為布依語“土俗字”。新中國建立後,於1957年創制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試行至今。
布依族素有“水稻民族”之稱,司馬遷《史記》中記為“椎髻、耕田、有邑聚”。稻作農業壹直是其突出的經濟特征,稻作文化是古越人文化的重要標誌,至今仍是布依族突出的生產生活文化特征。
居住習慣
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多聚族同姓而居,壹般十幾戶或幾十戶為壹寨,也有的上百戶至幾百戶。民居多用木頭作主結構,有“幹欄”式樓房、平房和石板房,極具地方特色的是石板房。幹欄式“吊腳樓”多為3間3層竹木結構,底層不砌墻,用木料作欄柵關牲畜,中層用竹編紮四周,用以住人;上層堆放雜物。屋側用毛竹搭壹陽臺,直通樓面,可乘涼、曬物。住平壩者,大都建有矮墻院落。安順、鎮寧、關嶺、普定和六枝壹帶,由於盛產青石,住房從基礎到墻頭都用石頭壘砌,屋頂也蓋石板,俗稱“石板房”。加上山寨的石砌寨墻和山頂的石築古堡,形成典型的石頭建築群。典型者如扁擔山石頭寨,所有住房和寨墻、古堡、寨內通道,以及橫跨河流的平橋、拱橋、梯田保坎等,無不用石頭修築;甚至連家庭生活用具,諸如碓、磨、缽、槽、缸等,也均為石制,顯示出布依族人民的匠心獨具。
民間文學
布依族民間文學有神話、詩歌、寓言、諺語等。民間音樂可分為民間歌曲、器樂與戲曲音樂3類。民間歌曲有山歌、浪哨歌、酒歌、大歌、小歌、敘事歌、禮俗歌等。浪哨歌,是布依族男女青年在“浪哨”(亦稱“趕表”、“坐表”,是談情說愛的壹種社交活動)......>>
布依族有什麽習俗? 布依族生活習俗 壹、布依族的居住環境
布依族村寨,多建在依山傍水的地方,背山面水,林木掩映,大田大壩,水源豐富,土地肥沃。
布依族建村建寨,除選擇自然美外,還具有在村裏村外、房前屋後栽花果、種竹木的好傳統,尤其喜歡種銀杏樹――白果樹,幾乎每個村寨都有幾棵上千年的白果樹,被譽為“村樹”、“神樹”。
布依族自古以來是聚族、聚姓而居,即壹個村寨幾十戶、上百戶幾乎都是壹族壹姓,同宗。異族、異姓而居的情況極少。如石頭鄉博旺、大巖、大寨、大林的王姓;雙流鄉楊柳莊的黃姓;禾豐鄉水頭寨、王姑、石頭坡的羅姓;王車的陳姓;典寨的程姓;龍廣鄉馬家坪、下壩、香樹、穿洞的姚姓;河灣壹帶的陳姓;哨上鄉高梘的蒙姓;壩子鄉大寨的張姓;新寨、苗寨的羅姓;杉木沖、頂卡的莫姓;水口鄉拐廣的韋姓;林坡的陸姓;翁昭鄉班家院的班姓等等,莫不如此。
二、布依族的住房建築
布依族住房壹般坐北朝南,光線好,日照長,基礎石和階壩用細鉆青石砌鋪,細致、平整,刻以花木、鳥類圖案,或福、祿、壽、喜字樣。
布依族古建築為“幹欄式”木房,分上下兩層,人住其上,畜關其下。樓上過道四周以“車木”裝飾,形立式或格式,亦雕以花鳥圖案。
現代布依族住房有木板房,磚木結構,鋼筋水泥材料建築,有平房,也有樓房。住房和廄房分建,壹般由正房,廂房組合而成,正房立於中央,壹般為三間、五間,大者為七間、九間,擇單忌雙,講究對稱。正房兩側配以廂房或畜廄,形“三合院”,家境富余的人家,正面還砌磚墻,或壘石墻,築土墻,加配“朝門”,形“四合院”。
正房中間稱“堂屋”,其三分之壹處隔壹壁設“神龕”,貼祖宗牌位,逢年過節在此祭祖。“堂屋”不住人,禁置臟穢物件,不準在堂屋內吐痰,更衣,平時不開大門。“堂屋”外各間均隔為兩室,稱“內室”和“外室”,“內室”供家人住,“外室”接待客人,或設火堂,因此也叫“客房”,廂房樓上常年備有客鋪,專供客人住宿。
布依族的生活習俗及禮儀
壹、飲食
開陽縣布依族地區盛產水稻,故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方大米、苞谷兼半。有小米、高梁、紅薯、洋芋、喬麥等副食作物。
布依族以糯米、糯食為珍品,過年過節要打上百斤、甚至兩三百斤糯米粑,做上百斤的“澇糟酒”,還制作糯米面、粑顆、粑片、米花、炒米等,常年備用,送禮也以糯米制品為貴重。喜飲自作的米酒或苞谷酒,此酒度低而不淡,味醇香,性長,除歷史上個別時期外,家家常年釀酒,盛以壇、飲以碗。
飲食方式和習慣與漢族大同小異,唯善用“火鍋”,喜食狗肉;家中來貴客,即使有菜有肉,也要宰壹只雞,以示尊重。各色幹菜、酸菜、泡菜等,其色、香、味別具壹格。
貴州少布依族節日吃些什麽 壹、過節主要食物是花糯米飯
布依族在每年農歷“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過節,很多布依族都用楓香葉、黃飯花、染簞花等各種植物枝葉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招待客人和分送給親朋好友。
二、飲食情況簡介:
布依人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小麥、高粱、薯芋和豆類為輔。有木罐、鼎罐炊飯,油燜飯、二合飯(大米摻玉米碎,也叫包谷飯)、包谷粑、米粉、二塊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種。其中,糯米制的湯圓、花米飯和芝麻油團粑最為知名,多用於祭祖或宴客。
三、布依族特色飲食
肉食主要來自家畜和家禽,還愛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蟲。烹調方法多為燒、煮、爆、炸、腌、凍,壹般不吃生食。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後,家家都要釀制大量的米酒儲存起來,以備常年飲用。布依族喜歡以酒待客,不管來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為先,名為迎客酒。飲酒時不用杯而用碗,並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傳統小吃很多,善做米粉、二塊粑、豌豆粉、米豆腐等。布依族豪爽好客,特點是在每年農歷“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過節,很多布依族都用楓香葉、黃飯花、染簞花等各種植物枝葉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招待客人和分送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