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人民喜歡唱歌,各地民歌曲調不盡相同。同壹地區的民歌,也因歌詞內容、演唱場合和歌唱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曲調,呈現出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特點。?
大調和小調:主要流行於紅水河北岸貴州冊亨、望謨、羅甸等縣布依族地區。大調動用較為廣泛,包括敘事、祝酒、迎賓送客、訴情說理等,有時也用於情歌;大調音域壹般只有五度,因而穩重沈靜。小調主要唱情歌,音調較為開展,音域也擴展到八度,因而開朗熱情,帶山歌風,歌手常在高音和結尾使用假聲唱法,別有壹番情趣。由於流行地區不同,曲調也常有所差異。
?
大歌和小歌:主要流行於黔南荔波、獨山和三都周覃壹帶,是布依族民歌中具有多聲部結構的兩種歌唱形式。主要的區別是,大歌有向親友致意的歌頭和歌尾,四句或六句壹首;小歌則只有歌尾沒有歌頭,壹般只有四句。大歌在公眾場合演唱,內容比較嚴肅,多用於酒歌、敘事歌或迎送賓容、祝福慶喜等,歌曲結構較大較長,故稱“大歌”。小歌多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成雙成對的對唱形式,歌曲結構較為短小,故稱“小歌”。大歌、小歌都是三度二度音程連續重疊使用。
?
明歌調和土歌調:這是貴陽郊區壹帶布依族對用漢語演唱和用民族語演唱的布依族民歌的統稱。“明歌”用漢語演唱,按歌詞內容又分“排歌”、“臺歌”兩類,按曲調特色又可分“四平腔”、“三滴水”、“酒歌調”三類。“土歌”指用布依語演唱,根據唱詞的布依語聲調行腔,話長音短,話短音少,歌腔多則三十余拍,少則十六七拍,視歌詞多少伸縮,沒有固定,多用於演唱傳統的古歌。?
惠水山歌調:俗稱“好花紅”調,流行於黔中南惠水、長順、貴陽、龍裏、貴定等縣(市)布依族地區,基本上概括了這壹帶布依族民歌的格調風貌。曲調為四聲羽調式,活動音域八度;迂回曲折,悠緩自如。歌詞壹般為七言八句,用比喻手法見物生情,內在含蓄、寓意深刻,生動活潑,委婉動聽,頗受人們喜愛而廣為流傳。近年來,音樂家們已將其曲調作為素材,改編或創作成合唱、舞蹈音樂、雜技音樂、影視音樂等,頗受群眾歡迎。
盤歌:布依族傳統民歌,是借用唱歌的形式盤問對方壹些事物的歌。青年人初交時可利用盤歌的形式了解對方的情況,如問對方姓名,住在什麽村寨等情況。老人唱盤歌,多在歡慶的場合,用盤歌互相問答,表現歌手們隨機應變的才能。盤歌範圍廣泛,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等,都可做盤歌的內容。另外,唱歌猜謎語也是盤歌的壹種形式。
十二部對歌:布依族情歌的壹種,流行於貴州省望道、羅甸、冊亭等縣。壹夥子們把情歌編成系統的節目,在結婚和立新房時,主人請他們演唱,壹般對唱的雙方每邊都是兩人。女歌手坐在新娘房內,男歌手坐在堂屋的火塘邊隔板壁對唱。內容是把平時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過程做為十二問答進行詳細描述。所唱的十二部對歌為;問以(序歌)、問同間減(詢問)、問酥(互相贊美)、問化問馬《唱十二季花果)、問送信(送信物)、問換信(互換信物)、問離(分別)、問蓬(相逢)、問定(抗婚)、問考雙(打官司)、問調(相約逃婚)、問代問變(離婚逃婚都不成功,雙方相約殉情,變成彩蝶雙飛)。十二部對歌,想象豐富,唱詞扣人心弦,可以連續唱七八天,是羅甸、望模、班亭等縣布依族的主要娛樂形式,相當普遍。
此外,在貴州鎮寧、關嶺壹帶,貴州貞豐、安龍壹帶,貴州安順、平壩壹帶,以及雲南羅平、四川寧南等地,都有不同的民歌曲調,也都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