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幫我找壹篇體育與健康的論文

幫我找壹篇體育與健康的論文

耐久跑無痛苦練習課堂中運用的初探

摘要 中學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是中學體育鍛煉中不可少的壹個主要項目,耐久跑練習對增強學生體質具有積極的作用。但因為它是長時間單循環運動,比較枯燥乏味,大多學生都有畏懼的心理,缺少興趣。怎樣把枯燥的耐久跑教學成為沒有痛苦的教學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本文就無痛苦練習法在課堂

教學中的運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 耐久跑,無痛苦練習體育課堂教學

1、前言

中長跑教學由於其本身的特點,在大多數人眼裏是既枯燥又無趣且痛苦,不如打球,跳操來得痛快。因此大多數的學生對耐久跑是望而生畏,產生懼怕心理。

在長跑教學中,傳統的觀點認為“極點”的出現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只有以頑強的意誌品質克服“極點”的痛苦,才能達到耐力的提高。但是我們是否忽略了另外壹些人的特質,他們對痛苦的忍受力的確底,心理上的疲勞來的更早壹些。應該說具備這壹特征的學生在教學團體中不在少數,他們的精神狀態常常可以影響整個班級情緒。再加上現在大多數的學生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因此對大多數的學生來說長跑是壹種痛苦。新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是主張以全面育人為出發點和歸宿,面向終身教育,以情感教學入手,強調樂學、好學、育體與育心相結合,使學生能在壹個師生間、學生間親密無間、和睦融洽的環境中,鍛煉身體、磨練意誌、陶冶情操,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教學的觀念上,強調學校體育必須是全員的體育、成功的體育、終身的體育,體育課必須情感交融和身體發展並舉,體育教學結構應是融認知、情感和身體發展為壹體的三維立體結構。“無痛苦練習法”的提出是希望在改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發展耐力的同時,又能保持愉快心境,減少學生的恐懼感,體會運動的快樂。

2、關於無痛苦練習法

從早上晨跑的中老年中發現,他們十年如壹日的堅持著,除了他們的目的明確、意誌堅強外,看上去也沒有痛苦,很多人還有壹種運動後的快樂,比較放松。那麽,他們有什麽好的方法呢?經過觀察研究,可以發現他們的***同點就是:1、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跑伴。2、速度自然放松。3、基本上沒有極點。而且效果顯著。

由此,我們可以把長跑無痛苦練習法概括為目標明確,有兩個或以上的跑伴,以放松自然的速度跑,從中找到舒適的感覺,從而克服或是避免極點帶給我們的痛苦的練習方法。

3、耐久跑教學中的三要素

(1)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考慮到耐久跑教學的實際情況,加上耐久跑的自身特點。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對耐久跑知識的傳授、灌輸講解上,而且還表現為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的認識和挖掘調動上。本身學校體育“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思想的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和習慣”以達到全面健身目的。

其次,要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和個體差異, 耐久跑要運用多種方法、手段、精講多練,使學生能體會到其中的健與美。把耐久跑和遊戲等相結合進行練習。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以發揮學生的特長,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

(2)註意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

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是否融洽,關系到整個教學過程的成效。因此,教師在耐久跑教學過程中所持的基本原則應是“引導、啟發、教育、鼓勵”,將“言、行、意、情”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平時多關心學生,洞察學生的心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心情不好時教師及時疏導其不穩定情緒。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以是壹種教學反饋,可以及時的調整學生的學習效果。

(3)以健身為目的,課內外壹體化

在耐久跑教學中讓學生明確耐久跑是壹項極好的鍛煉身體項目,同時也是終身體育中簡單又實用的鍛煉手段。跑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健身,因此跑在學校教育中占有有很大是比例,所以耐久跑教學要運用各種群體活動相結合,達到教學的壹體化。

4、 結合無痛苦練習法與耐久跑的三要素主要措施為:

( 1)、明確鍛煉的意義和作用,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他們充分認識到長跑的意義與價值,讓學生了解耐久跑生理特點,增強學生自信心,特別是與其他相比較長跑的生理價值更具有獨特性。讓他們堅信只要通過不泄努力鍛煉,將會得到身體機能的提高,並從中感受快樂,在這裏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壹系列的具體事例或用錄象等直觀的方式來傳達快樂動機。

( 2)、從方法上幫助學生找準自己的節奏,減少身體上的痛苦。 在耐久跑教學中,有些學生由於耐力素質差,會出現壹些生理不適現象,如“運動極點”現象。所以在練習之前,要安排壹定時間的理論教學內容,使學生懂得“運動極點”是跑途中因內臟器官機能的惰性產生的壹種暫時不適應現象,並向學生介紹防止,克服“運動極點”的方法。學生有了壹定的理論基礎,對基本知識有了壹定了解後,在實踐上加強指導,讓學生對自己的身體節奏有所了解,掌握了解自己的節奏的方法,從而在教師的指導下找準自己的運動的節奏,減少身體上的痛苦。

(3)加強指導,讓學生跑好第壹次。

第壹次練習是打好後面基礎的關鍵,減少學生的恐懼心理,讓學生體會初次成功的樂趣,從而樹立學生的練習信心。教師的指導主要是控制跑速、督促學生盡量放慢速度,而不是監督學生的速度。沒有練習經驗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怎樣的速度才能跑完全程。剛開始練習速度的把握是關鍵,過快則可能造成腹痛、胸悶,抽筋等不適癥狀,有的人已成為條件反射,習慣性發作。所以第壹次練習以舒適為標準。身體適應後速度自然會提高。

(4)選擇好自己的跑伴,自發組成學習小組。

雖然每個人的長跑節奏不同,但由於耐久跑本身的特點,路程長、時間長。壹個人太孤獨,而人太多則又達不到效果。因此選擇同伴非常重要。讓學生自己選擇跑伴,自發組織成壹個學習小組。可以是兩個,也可以是多個。但對同伴的要求是耐力水平、跑步節奏相近的,在跑步的過程中能夠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又不幹擾對方。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跑步水平,達到預期的目標,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5 具體做法是:

對初二的學生***117人,(男的50,女的67人),在每周體育課中分6次完成。自己選擇跑伴,盡可能以放松的速度跑,。第壹周跑1000米,第二周增加300米,以後每周增加300米。

結果:

感覺輕松、舒暢

92%

出現極點的,程度較重的

2%

出現極點的,程度較輕的

3%

絕大部分的同學都認為自己的耐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對耐久跑不再有恐懼感,認為自己有能力完成耐久跑,體會到了以前長跑時從沒有過的樂趣。

6、結論

從以上的結果我麽們可以看出,無痛苦練習法對耐久跑的效果是比較明顯的,但是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對跑的速度的問題上,,分清“跑”“走”;在速度和距離的關系的處理上等都需進壹步的調整提高。

體育教學應該重點提倡“有樂趣,充實的教學”,具體說就是體育教學要註意運動的樂趣,強調在技能和體力方面要有量和質的保障,為了符合這種要求,我們必須重新認識“站在學生立場上進行教學”的指導思想,必須研究學生對體育課有什麽希望,選用什麽樣的教材和怎樣進行教學。教師只有不斷的提升,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淺談體育與健康課程對壹年級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燕山小學 趙毅

摘要:體育與健康課程是體育課的升華,《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和學習的需要,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壹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壹年級,只有在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保證下,學生才能學會認知、學會合作、學會做壹個合格的小學生,最終成為壹個全面發展的人。幾年來在低年級的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對學生行為的規範、指導、激勵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壹年級是學生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教師只有抓住習慣養成的良好契機,施展教育教學的魅力,就壹定會促使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 壹年級小學生 習慣 養成

隨著社會對年輕壹代的要求,國家制定了《小學生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所以壹年級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可以看出我們全民素質的提高,下面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育教學實踐,談談課程中的發現的壹些行為習慣現象。

壹、體育與健康課程課堂常規教學兒歌,規範行為

壹年級小學生要養成的習慣涉及到方方面面。課前、上課、放學、作息 ……該怎麽做,不該怎麽做,無壹不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教育,如此多的“該”與“不該”往往使剛入學的小學生顧此失彼、應接不暇,單憑老師的說教很難達到好的教育效果。由於壹年級的小學生剛接觸課堂紀律,很容易形成條件反射,所以要根據學生的興奮點反復的練習。為此我就將對學生行為習慣的要求編成兒歌。如: 上課 鈴聲響後,學生會在小班長的帶動下邊拍邊唱:“上課鈴聲響,快快進課堂,上課守紀律,坐正看前方。”在兒歌的帶動下,學生會由喧鬧變為安靜。平時站隊時,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 說出"我是守紀小標兵,站起隊來“快”、“齊”、“靜”、……這樣把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要求編成兒歌,符合小學生心理生理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而適時的讓學生誦讀,使其明白了什麽時候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讀,在運動中鞏固,不知不覺中行為得到規範和強化。

二、言傳身教,指導行為。

對於學生而言,教師是具體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師的壹言壹行,不管有無進行教育的自覺性,都會成為學生仿效的標準。特別是壹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模仿力強,可塑性大,熱切地關註著周圍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學校的體育與健康老師。因此,教師的壹言壹行,對於規範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

(壹)語言引導。

小學生,特別是壹年級的學生,他們對老師想象幾近神聖和完美,他們對教師特有的期望和依賴,往往是他們在觀察老師時會產生壹種“放大效應”和“模仿效應”。也就是說,老師壹言壹行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我們要規範學生行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充分註意這種“放大”和“模仿”效應。在與學生、家長、他人的交往中,教師要特別重視語言內在和外顯的教育、引導作用,要求教師無論在什麽場合下都要講普通話、用文明語,都要

註意語言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成為學生仿效的榜樣。如:老師在使用“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文明用語時,要發之於內心,出之於真誠,避免流於形式或應付。家長、朋友來訪時,熱情的招呼,親切的問候,都有引導學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師註意了語言的引導作用,學生會在自覺不自覺中受到影響,模仿老師的語氣、表情與人交往,他們會在遷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用語習慣。

(二)行為示範。

壹年級小學生的學習往往從模仿開始,人們常說,學生身上有著老師和家長的影子。因此老師舉手投足間都孕育著教育。當操場上有紙時,我總是趕緊撿起,當下樓梯時,我總是靠右邊走,隊伍很整齊,很安靜,……這壹切,學生會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慢慢地學生都會照著我的樣子去做。操場上有紙屑時時,總有學生去打掃幹凈,而且他們還學會起立、坐下時輕輕的。知道了怎樣做才是不打擾別人 。

我在做這些事時,是發自內心,不是做給學生看,因為只有從最細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為指導學生,才能對學生良好習慣形成感染力和示範性,學生不僅在壹時壹事上養成好習慣,不少學生還能舉壹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三、表揚鼓勵,激勵行為、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之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認可的天性。"面對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都要以欣賞的態度來對待。及時的鼓勵是非常有效的,這種鼓勵不只是來自老師的,也可以來自學生自己。平時班級裏通過"學生行為自律"

活動,評選出"自律小標兵"大力進行表彰。另外我們開展的"為自己評獎"活動,深受同學和家長的歡迎。在這樣的活動中,每個同學都可以根據自己行為習慣的養成情況,給自己設置壹個讓同學們認可的獎項。這種獎勵方法避免了表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對後進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全班同學都在努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努力評出壹個真實的,讓大家認可的自我來。隨著同學們把自己的獎項報上來,我驚訝地感到學生們的好強與上進,"大膽發言獎"、"團結友愛獎"、"遵守紀律獎"、“最佳活力獎”、"不亂扔紙屑獎"、“跑步第壹名”、“做操第壹名、……這壹個個自評獎項無疑是學生努力的結果,可以說這也是表揚的威力,是激勵的結果。

四、不斷強化,養成行為。

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中,特別是在寬廣的操場上,學生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幹擾而影響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這是正常現象,是由於兒童受年齡特點的制約而造成的。行為習慣的最終形成則需要老師的常抓不懈、規範不止。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則》的條款和口令來引導學生行為的自覺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實可行的行為要求,及時的將本周學生行為與規範要求相對照。並且每月根據學生實際更換新的奮鬥目標,鼓勵學生對照目標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引導學生在評價自我,評價他人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自律,增強自信,達到自強。

同時,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平時,我通過"電話熱線"、"家校聯系卡"的方式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對孩

子在家的行為提出要求。使家長有的放矢的督促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壹年級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特別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很活躍,他關系到學生今後的成長,關系到學生在做人、求知的過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過渡,更關系到我們今後為社會輸送的勞動者的基本素質。因此,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抓壹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是奠基工程,我們要常抓不懈。

自己改下吧

  • 上一篇:小米盒子連接老式電視
  • 下一篇:廣西過春節的風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