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稱為“燥病”的,就是表現為身體幹燥,尤其是口、鼻、咽、皮膚幹燥等癥狀為主,現在西醫檢查,有些人會有診斷為幹燥綜合癥,但有些不屬於此病,但也容易表現為幹燥的癥狀,也按中醫的“燥病”治療。
傳統壹般認為“燥”是跟體內的津液不足、陰虛內燥等因素有關系,但也不全然,陰虛津虧只是其中壹方面,另外還有其他很多類型,並不屬於陰虛津虧。
1、脾胃升清降濁功能失常。脾胃運化,脾能升清,脾為胃行其津液,在水液代謝輸布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脾胃不足,脾胃虧虛也容易表現為幹燥的現象,此類型必須從調脾胃升清降濁運脾祛濕濁的方法治療,用方諸如補中益氣丸、平胃散、升陽益胃湯。
2、腎精虧虛。肝腎同源,腎精能夠化身氣血津液,若腎精不足虛衰,百脈枯槁,不僅會表現出體內精氣神不足,津虧也是其中壹個表現,此類型必須從填精固腎的方法治療,減少身體的損耗,固護根本,用方諸如左歸丸、右歸丸、五子衍宗丸。
3、氣血瘀滯。人體的功能歸根結底是氣血的運行,若血脈不通,氣機郁結,津液不布,便會出現身體幹燥的現象,多會伴有體內氣郁血瘀表現,治療以疏通氣血,促進津液輸布為主,用方諸如四逆散、桃紅四物湯。
燥癥,作為身體的壹個局部的表現,多伴有身體其他部位的病癥,需要結合起來綜合辨證,以找到適合的調理方法和思路。
希望以上回答對妳有幫助。更多中醫科普,點頭像關註鄭醫生,有疑問可以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