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區面積13.5平方公裏,人口15.2萬人,從唐朝至德二年至今已有近1250多年歷史。莞城作為東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壹千二百多年來旗峰莞水積聚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莞城文化源遠流長是嶺南文化發源地之壹,並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文化特色。
莞城是東莞歷史文化的壹個縮影,具有濃烈的人文氣息,鑄造了莞城獨有的精神和靈魂。在莞城有宋代資福寺舍利子塔、明代西城樓、有見證了東莞對外通商貿易和廉政建設的明代省級文物單位卻金碑、國家重點文物單位,嶺南畫派發源地,廣東四大名園之壹清代可園;有全市最高學府東莞理工學院,有百年名校東莞中學、莞城中心小學和116年歷史的市人民醫院。莞城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先後有居廉居巢、鄧爾雅、容庚、鄧白等文化名人。
近幾年來莞城先後榮獲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廣東省衛生城市、市文明鎮區等光榮稱號,莞城文化站連續十壹年被評為市壹級文化站和省特級文化站。已建立群眾文化協會,分別有文學、攝影、舞蹈、音樂、奇石、美術、書法、禮儀、插花、集郵、曲藝11個群眾組織,是全市群眾組織最為健全的壹個區。其中,攝影、書法、美術、舞蹈每年都舉辦各種比賽和展覽,在全市有較大的影響。去年以來組織策劃了書畫建校助學義賣展覽活動、莞城區五屆群眾文化藝術節、“文化地直播車”和首屆東莞消費文化節等大型演出和節慶活動,在社會上形成較大反響,收到良好效果。
以創建省文化建設標兵鎮和國家歷史文化名鎮為目標,以建設可園傳統文化園區為契機,整合發掘歷史文化資源,依托四個載體(社區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廣場文化),建設“三個三”工程(即三園、三景、三項目),圍繞提高人的發展能力,著力培育城市人文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文化競爭力,鞏固商貿、旅遊、文化中心地位,全力打造文化新城,作出了如下壹系列舉措:
(壹)、挖掘重修壹批歷史文化亮點,彰顯莞城文化底蘊,奠定文化新城基石;
1、加快“三園”即可園、人民公園、卻金園的建設,挖掘歷史文化底蘊。
2、規劃重修“三景”(即西城樓、鳳凰臺、容庚故居),保護文物工程。
3、抓好“三項目”工程(即千角燈、民間藝術館、文化系列叢書),提升傳統文化魅力。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促進人文精神的不斷提升和市民素質的提高。壹是以社區論壇為切入點,不斷提高市民的綜合素質。二是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家庭文化活動,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三是大力開展企業文化,促進企業做大做強;
(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探索文化與經濟相融合的新路子。1、政府鼓勵社會力量發展文化產業。2、舉辦首屆消費文化節,全面發展文化經濟。3、開發廣場經濟,實現廣場文化與商業經濟相結合。
東莞可園
可園博物館KeyuanGarden位於東莞市莞城博廈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清代廣東四大名園(可園、順德清暉園、番禺余蔭山房、佛山梁園)之壹,嶺南古典私家園林建築,始建於清道光三十年(公詳情>>
東莞市博物館
東莞市博物館是東莞市屬唯壹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和國家二級博物館,隸屬於東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東莞市博物館前身是竣工於1929年的東莞縣博物圖書館,位於東莞人民公園內。1959年,縣委撥款對詳情>>
森暉自然博物館
森暉自然博物館座落於東莞市莞城區可園路,與廣東四大名園之壹的可園、可園博物館、嶺南畫院、文學院僅壹路之隔。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有著良好的文化氛圍。森暉自然博物館,占地面積10000多平方米(詳情>>
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成立遺址
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成立遺址位於東莞市莞城區東莞人民公園內中山紀念堂旁邊操場的壹塊空地。1938年10月12日,日軍在廣東省惠陽縣的大亞灣登陸。消息傳到東莞,中***東莞中心縣委決定組建壹支人民抗詳情>>
東莞縣青年抗敵同誌會遺址
東莞縣青年抗敵同誌會遺址位於莞城街道東莞人民公園內東莞縣博物圖書館舊址,GPS坐標:北緯23°0229.9,東經113°4509.9,海拔高程24米。東莞縣博物圖書館由東莞知名人士鄧紀望創建詳情>>
***青團東莞地方執行委員會機關遺址
***青團東莞地方執行委員會機關遺址位於東莞市莞城橫巷梓11號(現門牌為13號)。房屋為簡氏人家所有,約建於清道光年間,原為三進,面積約100平方米,現中後進倒塌,僅剩頭進為危房。頭進有壹正廳,詳情>>
莞城街道特產與美食東莞大包
很多老莞城或許都有吃過這樣的大包,在莞城佐丹奴隔壁的朝陽餅家依舊有賣,餡料有鮮豬肉,鮮雞肉,雞蛋,冬菇等,包子大而足料,絕對沒有偷工減料的成分,還有十分美味的糯米卷,價格便宜,可以說東莞大包正在漸漸失
莞城街道名人盧煥光
盧煥光(1923——1957),原名盧植,曾用名何勝、盧漢光,東莞莞城人。1938年10月參加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1939年1月被派往河源,在國民黨第十二集團軍獨立第二十旅第三團政工隊任隊員、代理指導
何通
何通(1924——2002),東莞莞城人。1938年10月參加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1940年加入中國***產黨。1940年9月至1946年6月,歷任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戰士、偵察員,小隊政治服務員,中隊副政
李燮邦
李燮邦(1914壹1940),莞城縣後坊人。1937年“七七”事變後,李燮邦剛從明生中學畢業便參加“抗日青年軍事訓練班”,並加入了中國***產黨。1938年8、9月問,李被調去常備隊第壹中隊任副中隊長。1
何與成
何與成(1916~1940),又名景炎。廣東東莞縣城人。少年時代在莞城就讀小學、初中,後到石龍壹店鋪當學徒工。隨後回莞城當圖書館職員。在此期間,閱讀進步書刊,還和進步青年組織讀書會。1934年(民國2
張如
張如(1911—1999),原名張廣業,又名張虞,東莞莞城博廈人。1925年入東莞中學讀書。1932年至上海尋找中國***產黨組織。1999年7月逝世。解放前經歷1925年入東莞中學讀書。1932年至上海
李鶴年
李鶴年(1908——1929),東莞莞城人。1926年4月12日,***青團東莞地委成立,他被選為候補委員。1927年秋天,李鶴年任中***東莞縣委青年委員兼***青團東莞縣委書記。1928年3月,縣委領導機關遷
何鼎華
何鼎華(1914——1952),東莞莞城人。在東莞中學讀書時,就積極投身愛國-,1926年加入中國***產主義青年團。莞中畢業後,先後做過小學教師、博物圖書館管理員、《東莞周報》兼記者。1935年6月,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