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訓——求是創新。
浙江大學校訓——“求是創新”的淵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書院。
求是書院自創建之日起,就提倡“務求實學,存是去非”。並在師生中逐漸形成了“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以盡壹已職責”的“求是”校風,這種校風壹直延續到以後的浙江大學。
學校前身是創立於1897年求是書院,1928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1937年浙江大學舉校西遷,在貴州遵義、湄潭等地辦學,1946年秋回遷杭州。
1952年,浙江大學部分系科轉入中國科學院和其他高校,主體部分在杭州重組為若幹所院校,後分別發展為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實現合並,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
在120余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秉承“求是創新”為校訓的優良傳統,逐步形成了“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浙大人***同價值觀和“海納江河、啟真厚德、開物前民、樹我邦國”的浙大精神。
擴展資料
背後故事:
1937年,因淞滬會戰打響,時任校長竺可楨帶領浙大“西遷”。浙大“西遷”至廣西宜山後,竺校長在開學典禮上作了《王陽明與大學生的典範》的演講。在演講中,他以王陽明的求是精神、遇險不畏精神和公忠報國精神,激勵浙大師生在艱危中奮發進取。1938年11月19日,竺可楨確定“求是”為浙江大學校訓。
在歷次演講中,竺校長反復強調:“求是精神”就是壹種“排萬難冒百死以求真理”的精神,必須有嚴格的科學態度,“壹是不盲從,不附和,只問是非,不計利害;二是不武斷,不蠻橫;三是專心壹致,實事求是”,“求是精神首先是科學精神,但同時又是犧牲精神、奮鬥精神、革命精神”。
1989年1月,在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被確定為國家教委綜合改革試點院校後,學校提出“實事求是,嚴謹踏實,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的口號,並將其概括為“求是創新”。新時代下,“求是創新”已成為浙江大學師生們的行動指南。
百度百科-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