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陽戲是張家界市永定區地方傳統戲劇。
張家界陽戲起源於清中葉,至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屬於北路陽戲。演唱特點為“金線吊葫蘆”的演唱方法,即演唱中真假聲相結合,唱詞用真嗓,拖腔用假嗓翻高八度。
2011年5月23日,張家界陽戲經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Ⅳ-157。
張家界陽戲的傳承價值
張家界陽戲承載著土家族文化基因,體現地域內人們適應自然、樂觀生活的智慧與獨特的審美情趣。通過對陽戲欣賞和理解,可以最大程度的領略地方民間文化精華,把握地方文脈。
對陽戲的研究,不僅能對研究張家界乃至湘西的文化歷史、風土人情、習俗愛好、生產生活,以及政治經濟、社會變遷有重要作用。
而且對今後的戲劇、戲曲、民族音樂創作、科研、表演、教學等方面的實踐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對張家界旅遊事業的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