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張愛玲的文學貢獻

張愛玲的文學貢獻

 張愛玲的文學貢獻1

 摘要張愛玲,20世紀40年代風靡於上海,才華橫溢,清高孤傲,特立獨行。

 她系出名門,家世顯赫,本應無憂無慮的生活,卻有著黑暗混亂的童年,顛沛流離的生活造就了她不同於常人的性格和才情,轟轟烈烈的情感生活也是她不平凡人生中濃墨重彩的壹筆。

 她奇異而脫俗,高貴又現實;她如同籠罩在壹個神秘的紗幕下,神秘而又奇異,讓人想要去靠近,想要去探究,想去揭秘。

 張愛玲,以壹種哀艷而悲涼的書寫風格以及壹種獨特的人格魅力,壹時之間在這個十裏洋場的上海灘發光發亮,成為了中國現代文學界的壹顆璀璨的明星。

 她對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細膩而直白,擁有獨特的視角看待人生百態,讀者們喜歡用?蒼涼美?詮釋其作品展現出來的思想富有深層次的人生悲劇意識,以及其在文學上不可忽視的貢獻。

 關鍵詞張愛玲 蒼涼美 女性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

 壹、形成獨特的蒼涼美學基調

 張愛玲,1920年出生於名門之後,有著顯赫的身世,卻高傲地聲稱她是壹個自力更生的小市民;她悲天憫人,卻能洞悉泛泛之輩?可笑?背後的?可悲?,但她在面對現實生活中卻顯得冷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無論是在自己的作品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情感還是現實生活中待人接物都表現出我行我素,獨標孤高。

 她無意於政治,但卻在作品中直指混亂的政治使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中;她無意於革命,卻直指遺老遺少之風所帶來的荒淫;她無意於金錢所帶來的權勢,卻直指金錢給人套上的黃金枷鎖及這個紙醉金迷的浮世裏的醜惡嘴臉。

 她冷靜地審視著動蕩歲月中蕓蕓眾生的人生百態,用她的獨特方式抒寫著真實人生。

 她以壹種哀艷而悲涼的書寫風格以及壹種獨特的人格魅力,壹時之間在這個十裏洋場的上海灘發光發亮,成為了中國現代文學界的壹顆璀璨的明星。

 讀者們喜歡用?蒼涼美?詮釋其作品展現出來的思想富有深層次的人生悲劇意識。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傳奇人物之壹,說她為?奇葩?也不為過,文字在她筆下栩栩如生,成為壹個個有生命的個體。

 張愛玲的寫作基調--蒼涼之美,呈現出無盡的蒼涼感,她的作品結局多數是淒慘的,她用冷漠的情感描述人們悲劇性的世俗生活故事。

 蒼涼,這是壹種別樣的美,它成為了張愛玲寫作風格的核心內涵,也是她中心思想內容的主要情感基調。

 然而蒼涼是壹種生命格調,在文化上,審美上,意蘊出壹種說不出的美感。

 壹個有生命的個體體會自身在命運面前是那麽的渺小,她還處在難以驅使的、充滿變數的、不可預測的世界裏,沒有人可以幫助她,拯救她逃離這個時代的悲劇命運;但她又不甘願退出這場挑戰,不甘願任人擺布,不甘願就這樣毫無反抗的消逝;心裏悲痛而無奈,孤寂而抑郁,也許蒼涼就這樣壹種無可奈何的情境。

 蒼涼是壹種境界,是生命價值層面上人生哲學的感悟,是壹個生命個體的情感缺失性體驗。

 而這種蒼涼之感便是張愛玲的美學風格,從而散發出濃厚的悲劇意識,結下了壹朵朵奇葩。

 張愛玲的大多數作品都是以蒼涼為壹種書寫底色,這便確立了蒼涼美學的創作風格為張愛玲個人專屬。

 這個富有戲劇性人生的才女,用她戲劇性的經歷書寫了壹個個具有戲劇性人生的主人翁,哀艷而又淒涼,悲壯而又傷感,細膩而又深刻,從而奠定了她獨特的蒼涼美學的創作基調。

 二、對女性文學真空的填補

 女性文學,是以?五?四?青年運動開始,在這種特定的社會歷史下萌發。

 它是以女性為主要研究對象,關註女性意識、女性情感以及女性命運;研究視野趨向更全面,系統更加完整,具有現代人文精神內涵和主旨。

 女性意識的覺醒也逐漸強烈,許多具有新思潮的女性作家也逐漸崛起,例如:丁玲、淩淑華、冰心、蕭紅、白薇等等。

 她們作為那個時代眾多女性的發言人,用文字作為武器抒發了自己的理性認知,開創了女性文學。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上海的文學真空裏,張愛玲書寫了在封建文化寄生於男權之下的壹部分女性群像。

 因為她們在經濟上不能自理,所以無論年紀大小、有無知識的女性都被男性控制於鼓掌之中,成為男性的附庸品。

 比如,有點知識文化的女性如小寒、白流蘇;無知識文化的如霓喜、曹七巧、梁太太、顧曼璐,她們同樣需要依靠男人存活。

 只有做封建男權社會的寄生蟲,將自己壹生的喜怒哀怨寄托於男人身上,讓她們忘卻了原來自己是可以擁有獨立的人格。

 她們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生活方式,因為封建的枷鎖沈重的壓在這些喪失了獨立人格的女性身上,更重要的是她們無法承受經濟上的開銷進而壹步壹步地造成了女性淪為男性的奴隸。

 張愛玲的作品《花雕》中的鄭太太看著自己的親生女兒病入膏育而傷心落淚,卻眼睜睜地看著花季般年齡的女兒葬送生命。

 其原因並非是沒有錢給女兒找醫生醫治,而是害怕丈夫知道自己藏有私房錢。

 這種思想意識不僅葬送了女兒的生命,終究是害人害己。

 《沈香屑第壹爐香》中的女主人公是張愛玲又壹個創作成功的女性形象?D?D葛薇瓏,壹個幹凈純潔而又率真有個性的女孩子。

 在初入社會時,她起初是保持著高度警惕之心,但在現實社會的形形色色的誘惑下,她為了追求自認為的愛情卻葬送了自己大好青春年華。

 用自己的肉體壹次次的當作商品來交換金錢,最後成為當地知名的交際花,然而她的這種自毀式付出只是為了得到壹個放浪形骸的紈絝子弟喬其,用掙到的錢換取到的只是丈夫的壹次次利用。

 張愛玲的著作中書寫了各種各樣的女人,每個女性所表達出來的吶喊與思考是不相同的。

 然而同樣是作為女人,她卻擁有著超時代的思想、獨特的視角、追求著自己的理想,生存在上海這個十裏洋場的地方。

 張愛玲用犀利的眼光寫出女性個性解放還需壹段時間,她的作品探討女性奴性、情欲、理智的心理矛盾沖突達到壹個新的高度。

 張愛玲彌補了當時女性文學的虧空,成為女性文學史上的壹抹奇異的風景。

 三、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獨特貢獻

 張愛玲的貢獻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她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視的。

 中國女性文學的崛起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那才是女性在意識上、行動上的真正地覺醒。

 然而張愛玲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方面是對所處底層地位的經濟、物質的反抗;另壹方面是對被抑制的個體在意識、思想、行為以及個性的張揚,謳歌女性大膽地追求個人愛情。

 這兩個方面集中的反映出張愛玲思想、視野上的高度和深度。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現代文學發展到壹定階段時,那時並沒有太多的女性作家能在其作品中能表現出這兩個方面: 壹、女性的覺醒意識可以從對外在的追求、他人的認同感轉向女性對自己自身的自我審度;二、以及封建傳統意識和社會意識對女性生存的封閉影響給予深刻的思考。

 張愛玲較之丁玲,她能把女性追求愛情和自身理智的內心矛盾寫得更加跌宕起伏;張愛玲較之蕭紅,她能把人類對某種精神的寄托寫得更加超越時代;張愛玲較之冰心,她能把對女性的贊美寫得更加深刻精辟。

 張愛玲曾說,她寫的東西不過是那些最廣泛、最常見、最細微的家庭生活,因此也是最重要的主題。

 只有在細微的事件中才能揭示出具有恒定不變的規律性,記錄最不起眼的家庭生活展現大環境下的社會現象,顯現出表層現象背後的深層傳統意象。

 她是壹位具有?別樣蒼涼美?與?徹底悲劇性?的女作家,她的作品籠罩著蒼涼、哀怨的氣氛,充斥著濃厚的淒慘、悲劇的色彩。

 她直面生活的殘酷,觀察並描繪在困難和痛苦的世俗生活中的人物,她以冰冷的態度嘲諷人的價值,描述人們悲劇般的生活,上演了壹幕幕真實的悲劇人生。

 張愛玲,壹個孤寂的靈魂洋溢著濃重的悲涼人生,詮釋了她對生命、親情、愛情的理解和感悟人生的真諦,造就了壹部?蒼涼?的人生歷史,以及給中國現代文學史留下了諸多貢獻。

 例如:長篇小說《半生緣》和《怨女》;短片小說《傾城之戀》、《留情》和《情場如戰場》;散文《老照片:對照記》、《燼余錄》和《到底是上海人》等等,這些著作都是張愛玲這輩子的心血。

 我們是否可以說,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書寫了香港淪落為殖民地的沈痛反而給白流蘇壹個尚且算圓滿的收場;那麽中國上半個世紀遭受巨大的苦難和淪陷也成就了壹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張愛玲。

 壹抹奇幻的色彩,壹個孤傲的靈魂,也便是給予了張愛玲較之傳奇的人生最好的概述。

 這是壹種別樣的?蒼涼美?,是壹種徹心徹骨的悲劇性,是文字和形式雙重融合而蘊含出的悲劇意識――它深沈而又淒慘,神秘而又飄渺,帶有壹定的宿命色彩。

 從此在中國現代文學界留下壹個平凡而又炫目的名字?D?D張愛玲,壹個偉大的女性作家,以及刻下了蒼涼的印記和留下了獨特的貢獻。

 張愛玲對中國小說史的獨特貢獻2

 摘 要張愛玲的小說對中國小說史的貢獻是獨特的,?以中為體,以西為用?的特別的格式和超越雅俗的先鋒性,以及對邊緣化的小人物、尤其是對女性的深入描寫都是超越時代的。

 關鍵詞張愛玲;先鋒性;女性

 張愛玲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是十分微妙的,她對文學創作是不抱任何功利主義態度的,可以說張愛玲是為數不多的?為創作而創作?的現代作家之壹,她把寫作視為自己的工作,?因為我是寫小說的人,這是我的本分,所以能把人生的來龍去脈看的很清楚?[1]。

 由於其作品邊緣化的題材以及婚姻所牽扯的政治原因,與主流作家冰心、蕭紅等相比,她是寂寞的,被文學史所遺忘。

 然而她妙筆生花,道盡了繁華後面的悲涼、時代變遷中的生活常態,所以在近40年的人為壓制後打破沈寂,浮出水面,掀起了研究熱潮。

 她的小說超越了她所處的時代,為中國小說史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本文從張愛玲小說的文體和內容兩個方面探討其在中國小說史上的超越和貢獻。

 壹、以中為體,以西為用

 張愛玲在40年代所取得的小說成就,有她本人的天分和獨特的生活積累,也是中國20世紀文學發展到這個時期的壹個飛躍。

 她的小說,使得現代小說有了貼近新市民的文本,既是通俗的,又是先鋒的,既是中國的,又是現代的。

 鴛鴦蝴蝶派和新文學文人註重寫兩情相悅的浮歡和悲情,而張愛玲不僅具有鴛鴦蝴蝶派的?俗?和新文學作家的?雅?,還具有超越雅俗的先鋒性,在探索兩性心理方面達到了空前的的深度。

 《色?戒》裏王佳芝壹念之差,放虎歸山,《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壓下賭註做範柳原的情婦,終於成了範太太。

 張愛玲生活在光怪陸離的瀘港洋場社會,對中西文化碰撞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十分熟悉,並真切地感受到時代變遷中世俗市民蒼涼而復雜的`心態。

 她的小說壹方面醉心於在古典的傳奇性的氛圍中築造她的形象世界,在動蕩的社會背景上,細致地描繪瀘港社會裏遺老遺少太太小姐們的生活及各種人生世態。

 另壹方面,她又潛心於對人性做非常?現代?的感悟和破譯,寫出人與人之間復雜微妙的關系,反映中國傳統文化衰落和現代西方文化的湧入給中國的人性世界帶來的巨大沖擊,現代人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多重性的變態性格和精神矛盾,探討他們沒落的意識和心裏。

 《傳奇》呼喚著新的理性和人性的復歸。

 《傾城之戀》描寫具有東方情調的白流蘇和洋場闊少範柳原的戀愛糾葛,表現了兩種文化擠壓下的人性無可歸依和人性變態。

 《沈香屑:第壹爐香》寫壹個純真少女在金錢的引誘下慢慢墮落。

 《金鎖記》裏曹七巧為金錢而瘋狂變態。

 張愛玲雖然深受西方文學和弗洛伊德心理學的影響,但其創作在很大程度上表現了民族文化特色。

 她的創作是在傳統風韻中突出現代個性,從古老文化中滲出現代氣息。

 其小說采用了?以中為體,以西為用?的敘事策略。

 將中國傳統小說的敘事框架和西方現代藝術技法結合在壹起,構成壹個天衣無縫的藝術整體。

 正如評論家水晶曾所言:?咋看起來,似是傳統章回小說的延續,其實她是貌合而神離;她在精神和技法上,還是較近西洋的。? [2]

 總之,張愛玲以獨特的藝術稟賦,對不同文學樣式取其精華,加之逼俏的人物心理刻畫,為中國現代小說實現外來文化民族化、傳統文化現代化及雅俗文化之相互溝通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小說敘事方面體現出的?中體西用?的文體自覺在當時也是具有先鋒性和超越性的,應該成為當代小說創作有益的藝術借鑒。

 二、對亂世小人物命運的探索

 身處大時代的變遷,40年代的人們更關心人生飛揚的壹面。

 張愛玲則平靜地關註著邊緣化的飲食男女。

 她認為寫作應該把安穩、真實、樸素作為人生的底子,這樣才能觸到人生真實的壹面,所以她小說的人物是世俗的市民,故事不過是平凡的男男女女的小恩小怨,題材不夠重大,但最接近真實的人生,直指人性的最隱秘處,道盡了人生的悲涼與無奈。

 無人能出其右。

 在小人物裏,張愛玲更關註處於男權社會邊緣的女性的命運。

 二十世紀,女性意識開始覺醒,生於二十年代,崛起成名於四十年代的張愛玲以獨特的人生體驗和作為女性的敏感,運用淋漓盡致的心理刻畫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交融下產生的壹系列女性形象。

 她們缺乏獨立自主意識,陷於金錢誘惑不能自拔,從女兒到母親的角色的轉變是被迫的,她們只能處於受害的地位,並在這個位子上逐漸進入封建倫理道德為她們所設定的?婦德?的角色,以此作為她們在家庭裏掌權的手段和安身立命的支柱,最終與封建論理同流合汙,甚至讓她們的女兒重蹈覆轍,?壹年又壹年的磨下來,眼睛鈍了,人鈍了,下壹代又生出來了。? [3]職業女性走出了貴族女性從女兒到母親被迫選擇的處境,實現了物質的自足,卻苦於沒有精神上的撫慰。

 像蘇青這樣的職業女性,連家裏的壹顆螺絲釘都是自己賺來的,但談到精神慰藉,她說?只要有個千年不散的筵席,叫她像《紅樓夢》裏的孫媳婦那麽辛苦地在旁邊照應著,招呼人家吃菜,她也可以忙得興興頭頭? [3]。

 來自家庭的重負社會的苛責讓她們難以輕松:?要繼續活下去而且活得稱心,真是難。? [3]由此揭示出女性解放步履維艱。

 在探討女性情欲方面張愛玲也達到了新的深度。

 ?五四?時期的女作家冰心、廬隱、馮沅君等,三十年代?左翼?女作家丁玲、草明、蕭紅等,都在追求女性解放的浪潮中登上文壇,紛紛表現女性的覺醒,唯獨張愛玲寫出了女性由於情欲不滿而心理扭曲的生活狀態。

 《金鎖記》中的七巧,丈夫天生軟骨病,她便將情欲轉移到季澤身上卻遭到拒絕,多年後季澤想重續舊情,七巧的心裏產生了激烈的內心沖突:?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來還有今天!可是,這半輩子已經完了――花壹般的年紀已經過去了。

 人生就是這樣的錯綜復雜,不講理。

 當初她為什麽嫁到姜家來?為了錢麽?不是的,為了要遇見季澤,為了命中註定她要和季澤戀愛。

 她微微擡起臉來,季澤立在她跟前,兩手合在她扇子上,面頰貼在她扇子上。

 他也老了十年了,然而人竟還是那個人呵!他難道是哄她麽? [3]然而她毀壞了刻骨銘心的愛戀,趕走了季澤,守住了金子。

 但綿綿不絕的情欲卻使她人格分裂,繼而毀壞了兒女的愛情,自己也在復雜的矛盾中崩潰。

 張愛玲不用倫理的意識來評判女性,而是感性地去描摹女性心靈深處隱秘的痛。

 她曾說:?女人當初之所以被征服,成為父親宗法社會的奴隸,是因為體力比不上男子。但是男子的體力也比不上豺狼虎豹,何以在物競天擇的過程中不曾為禽獸所屈伏呢?可見得單怪別人是不行的。?[3]無論是《沈香屑,第壹爐香》中的薇龍,還是《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嬌蕊,都是自甘成為男性的附庸,最終以悲劇告終。

 張愛玲曾發出這樣的感嘆:?女人壹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深刻揭露女性內心深處的創傷,從根本上促進了女性意識的覺醒。

 三、結論

 張愛玲小說中,無論是超越雅俗,?以中為體,以西為用?,還是對邊緣化小人物的深入描寫,都是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無法比擬的,因而她的小說不能歸於任何壹個小說流派,而是個獨特的存在,為中國小說史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愛玲.張愛玲自選集[M].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社,1997.

 [2]水晶.張愛玲的小說藝術[M].臺北:大地出版社,1973:35.

 [3]張愛玲全集[C].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 上一篇:年年有魚:春節的魚都怎麽吃?
  • 下一篇:怎樣廢物利用做手工小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