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範仲淹感慨於這片土地的奇山異水,贊之為“瀟灑桐廬”,並寫下了傳世名篇《瀟灑桐廬郡·十詠》。
這裏,不只有瑤琳仙境,也不只有嚴子陵釣臺,
富春山居圖中所畫的山水之美間,還有無數美好的古老村落,如同隱藏的風景。
等待妳來壹起追尋緩慢時光流淌。
深澳古村是申屠家族的血緣村落,有著古老的文化,深厚的 歷史 和文化積澱,是桐廬壹帶著名的江南古村。“澳”為暗渠,澳深水冽,先有水系,後有人家,這個古村由此得名。村落裏形成於明代的水系,已經初步具備了現代城鎮的規劃用水雛形。當地人將暗渠稱澳,澳深藏地下,深澳村便由此而得名。
蘆茨村集峽谷、平湖、孤嶼、懸崖、瀑布、奇松於壹身,有山水和諧,民風淳樸等特色更兼有漁村風情;境內山清水秀、層林疊巒、野趣橫生、景色迷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裏是晚唐詩人方幹的故裏,與東漢古跡嚴子陵釣臺隔江相望。
荻浦村是桐廬縣的東大門,杭千高速公路穿村而過。深澳、荻蒲在 歷史 上統稱深浦,為申屠氏始祖於南宋後發展而成。村子臨應家溪,舊時溪邊荻草叢生,稱為“荻溪”。明代時,在此鑿溝引水灌田,稱“荻浦”,村以此得名。孝義文化、古戲曲文化、古造紙文化、古樹文化是荻浦村的四大特色文化。村內的古建築至今保存良好,還保留著不少明清時期的徽派建築。
環溪村,地處桐廬縣江南鎮的最東面,坐落於三國文化的發祥地,著名的天山崗山麓。清澈的天子源和青源兩條溪流匯合於村口,環溪村三面環水壹面靠山,村由此而得名。“門對天子壹秀峰,窗含雙溪兩清流”是對環溪村地理風貌的真實寫照。
石阜村坐落於天子崗山麓,始建於宋朝末年,距今大約八百年前由浦江遷至此地建村。當年村落祖先看到石阜村的好風水,便在此居住,壘石築田,積石成阜,終成沃野,故名石阜;整個古村落坐北朝南,門前溪繞村而過,體現古人“擇水而居”選址理念。
整個村莊布局合理,街巷四通八達,池塘空間安排得當,地面、地下水處置完善,負山帶水,溫和濕潤。
石阜古村落,整體風貌是浙西山區的建築風格,盡管已歷時數百年,古建築基本保持完整,主要建築是集明、清徽派民居精華的建築群,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村內目前尚有大批明清古建築及文化古跡名勝,例如六言堂、勤業堂、麻園廳祠堂、方氏宗祠、仁義堂、三友堂、積善堂、方遊故居等。
鳳川街道的翙崗村距桐廬縣城約十公裏,自古就是壹個風生水起的江南形勝之地。
民居古建築歷來名聞江南,尤其是翙崗老街現存古建築40多幢,多數為清乾嘉和道光時所建,2003年被桐廬縣人民政府定為縣 歷史 文化街。
“天下有水也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這裏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多粉墻黛瓦,顏色淡雅,無論是總體布局還是單體結構,都體現了傳統儒家文化中陰陽相生、尊卑有序的思想觀念。村內的文安樓、胡氏宗祠、東山書院、五朝門、仁壽橋、萬福橋、馬嶺驛道等壹批古建築、古路橋,在歷經滄桑後依然煥發古色古香的文化底蘊。
石舍村因石頭多且有特色,早年間村民都是依山伴水在石頭壘砌成的屋內居住而得名。
整個村子群山環繞,綠樹成蔭,古建築是石舍村的壹大特色,該村有3000多平方米的明清建築群,它們穩穩當當地座落在村落的最中央,雖然經歷了歲月的洗禮但都依舊保護得較為完好。這麽多年來,它早已與這裏的山水、人很好地融合為壹體,伴隨石舍壹代又壹代的人成長。
徐畈村位於江南鎮東部,地處桐廬、富陽交界處,掩映在青山綠水,山巒群峰中,是壹片靜謐而幽深的凈土,也是江南古村落群不可分割的 歷史 遺存之壹。
這九個桐廬的古村落,據說去過三分之壹就是資深玩家,妳去過幾個呢?
古村記獨立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