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彜族海菜腔的藝術特色

彜族海菜腔的藝術特色

海菜腔的演唱形式獨具壹格,被譽為民族中的“美聲”唱法。它屬於壹種對唱形式的民歌,有領唱、有幫腔、有問有答。音域寬廣,昂揚激越,優美動聽、旋律起伏連貫,婉轉悠揚,猶如異龍湖水,清澈明亮,聲浪如波彜家男女自幼聽大人唱曲,耳聞目睹,心領神會,萬事萬物經口即成詩句,是憎是愛,出聲直露情懷。無論湖中、山林、田地間,隨時皆可唱曲對歌,男女歌聲互答,其情融融樂樂,非見高下,不肯停聲。

海菜腔原為民歌小調,現已發展成數十種曲子。海菜腔的演唱形式獨具壹格,在演唱開始,男女雙方要款壹段枸腔白話,這是雙方在相互推讓過程中充分表現自己知識才能和藝術水平的壹個機會,是戀愛過程中相互了解這樣壹個不可缺少的過程。它的演唱基本形式是多以壹人唱眾人合為主,也有男女對唱。海菜腔正曲是七言絕句,演唱的內容壹般起到表達思想、心願的作用。

彜族《海菜腔》,歌詞是漢語,曲調保持彜族音樂風格、節奏細致多變,旋律悠長。樂器伴奏以四弦為主,有時也用樹葉吹響伴合,但普遍不用器樂伴奏,張口即來,字正腔圓,大概是於勞動和行走中練出的緣故。《海菜腔》以對唱為主,對歌中夾對白話,出品成章,滔滔不絕,妙趣橫生,別開生面。

《海菜腔》的唱詞,從內容上分,有試曲、勾曲、抽曲、熱曲、掃曲、離曲、掛曲、怨曲、閑曲、怪曲等,都是附合情緒的即興創作,反映出男女青年在愛情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海菜腔是彜族人民喜愛的壹種演唱形式,已進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李懷秀、李懷福姐弟二人用歌聲讓世人認識了彜族文化,無愧於“雲南歌王”之稱。

2006年8月9日晚,當李懷秀、李懷福從頒獎者手中接過第12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原生態唱法壹等獎的獎杯時,這對來自雲南石屏的彜家姐弟的心,就像他們參賽歌曲《吉祥鳥兒飛起來》中的吉祥鳥兒壹樣飛升雲端。

“海菜腔”起源於雲南省石屏縣的彜族生活區,在那裏,農民經常在田間地頭唱起這種綿柔悠長的民間歌曲,這無疑為從小就在此地生活的李懷秀、李懷福姐弟倆提供了壹個得天獨厚的音樂成長環境。

姐姐李懷秀12歲起便跟當地的民間藝人學習“海菜腔”。進入雲南民族文化傳習館後,李懷秀先後師從後寶雲、施萬恒、阿家文等著名的民間歌手,不僅使演唱技藝日臻完善,還掌握了山藥腔、四腔、五山腔的唱法。除此之外,李懷秀還學習了石屏彜族民間煙盒舞,花腰彜支系的數十套歌舞,以及哈尼族、納西族、佤族、怒族、藏族等民族的部分歌舞。憑借優秀的唱跳技能,李懷秀曾多次參加國內外的演出活動及賽事活動並獲得10多個獎項。

弟弟李懷福在家排行老四,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喜歡唱歌跳舞及民族樂器,2000年他也如願以償地進入了姐姐所在的“雲南民族文化傳習館”。李懷福在館裏不僅學習了煙盒舞與以“海菜腔”為首的滇南四大腔,還跟李文藝老師學習了紅河歌舞。在老師和姐姐的幫助下李懷福的唱跳技能也越來越好。幾年之中,他曾多次與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交流學習並與他們同臺演出。

2004年1月,李懷秀曾和她的老師施萬恒壹起,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西部民歌大賽中獲得原生對唱組金獎;同年8月,李懷秀和李懷福壹起參加了在山西省左權縣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西北民歌擂臺賽,壹舉摘得“中國民歌王”桂冠。接下來就是壹次次地參加全國的大型文藝演出……從2004年起,全國的觀眾就開始認識了這對來自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的姐弟,開始認識了“海菜腔”。

而人們真正開始註意到“海菜腔”這種原生態民族唱法卻是在2004年第11屆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上。當時李懷秀和李懷福姐弟倆曾以壹曲原汁原味、地道純正的《海菜腔》征服了評委和觀眾,也引發了中國音樂界的壹場爭論。壹石激起千層浪,這首來自哀牢山原生態的民族歌曲除了它本身的藝術魅力外,還首次把民間藝術的表演和表現形式推向了風口浪尖,在用歌聲打動了觀眾的同時,打破了音樂界傳統的評判標準,引起專家評委的爭論。

由於他們的演唱打破了音樂界傳統的評價標準,沒能進入決賽。這在當時引起了全國聲樂界的壹場大討論,為民族音樂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鑒作用,也正因如此,2006年的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特別設立了原生態唱法組。

姐弟倆獲得了第12屆青歌賽原生態唱法的金獎,不僅讓觀眾記住了這對彜族姐弟,更記住了“海菜腔”。有的觀眾說,我們就像他們身邊的樹木花草,聽他們在大山上自由地歌唱,那歌聲天然而清澈,自由而開朗。有的觀眾說,他們的歌聲穿越了歷史的時空,讓我們領略了壹種有些陌生的民族風情,讓都市裏的人感受到壹股久違的清新之風。

  • 上一篇:廣州越秀公園紙尖上的端午活動壹覽
  • 下一篇:怎麽畫袁隆平手抄報簡單又好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