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彜族的文化

彜族的文化

彜族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壹員,擁有淵遠的歷史、古老迷人的彜族風情。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彜族人民養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音樂舞蹈藝術,民族節目燦爛多姿。此外,他們還擁有獨特的飲食、起居、婚喪、服飾,待客及慶典禮儀盡可讓人返樸歸真,體驗古老的文明之韻味。

(壹)歷史悠久的彜族文字

彜文的起源和歷史,說法很多,迄今無定論,傳說有畢阿史拉則(1500年前)在大森林聽神鳥傳經記寫畢摩經書壹事。據彜族譜系,畢阿史則迄今已有六十多代,美姑縣人,涼山解放後仍有石砌經庫,(“文革”中被毀),其可推至漢晉時期。到隋唐時期,彜文已具有壹定規模,後世又續有增補,明清時代已相當發展,現在遺存的許多彜文碑刻,經典抄本,都是這段時間的產物。到目前為止各地的彜文總數在萬字左右,但較常用者只有壹千多字。1974年,制定了統壹的彜文規範方案,簡化統壹的819個單字。

(二)彜族古老的神話和傳說故事

彜族民間流傳著大量的神話和傳說,其中最具代表性並有彜文記錄的是從史詩《勒俄特衣》中反映出的神話。史詩敘述了宇宙的變化,人類的起源,祖先的遷徙等12個方面的內容。這些故事既是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它以磅礴的氣勢,生動的形象,樸素的語言,反映了彜族人民在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初期的壹些背景。

(三)彜族音樂

彜族音樂豐富多彩,歌曲、舞蹈、器樂優美動人,具有鮮明的民族藝術風格。

歌曲有俄、雅、左、格等名目。

俄,即唱的意思,有多種曲調,如“牛牛俄”,“阿莫尼惹俄”等。

雅,這是壹種獨唱山歌,常在高山放牧,野外耕種或遊玩演唱。演唱者壹般為男女青年,多是即景生情,表達渴望自由、愛情,追求幸福的情感,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左,彜族稱阿絲木莫左,是壹種婚禮歌。

格,又叫策格或承阿古格,壹種悼念死者或祭祀活動時演唱的歌曲,也是因為“阿古阿……哦嘆嘎啦”為每段開頭而得名。這是壹種合唱的歌曲,壹般以十人為壹隊,列隊邊舞邊唱,歌詞由領唱者即席創作,壹般是主客雙方各自組隊演唱,參加者女均可。

樂器,彜族的民樂器較豐富,常見的有口弦、月琴、胡琴、笛子、嗩吶、葫蘆笙、皮鼓、銅鈴以及木葉等,而以口弦、月琴和笛子流傳最為廣泛。

彜族傳統的舞蹈有:節日舞、婚禮舞、悼念舞、或喪事舞、宮廷舞和鈴鼓舞、勞動舞和征戰舞、對腳舞、趕街舞、手帕舞、手鐲舞、輪翻舞等。

節日舞主要有歡度火把節跳的“都火舞”。這是壹種大型的女子集體舞。舞蹈隊形有圓圈式和雙行橫隊排列式兩種,而以圓圈式為主。壹般以三至五十人組成,每圈有壹人領舞領唱,其余舞伴都尾隨其後邊唱邊舞,同時,每人左手持壹把傘,右手拉著前面壹人的衣襟,形在壹個個舞圈。壹個火把場上,往往都有數十個,甚至上百個這樣的舞圈在跳舞。參加跳舞可達數百人、數千人之多。這是涼山彜區火把節上最為壯觀的場面之壹。

(四)彜族美術

彜族的美術,在勞動人民長期的積累和創造下,取得壹定的成就,並別具風格。

繪畫,涼山彜族沒有專門的繪畫藝術,僅在畢摩的經書可以看到日、月、人、雞、蟲等圖形,所畫的人物,鳥獸、花草等圖形,所畫人物則系神話傳說中的神人支格阿龍。傳說支格阿龍曾經射日月,並將地上的動物打小,因而在畫支格阿龍的時候,伴隨畫日、月、人、雞、蟲等。這些由點、線組成的白描,給人壹種原始古樸的美感。

雕刻,過去彜族的統治階級的房屋、屋基、柱礎、檐柱和鍋莊石上,往往有工匠雕刻的人物、鳥獸、花草等圖案。此外在常用的寶劍、長刀柄上,也有工匠雕刻的美麗的花紋。

刺繡,涼山彜族婦女擅長刺繡,常常在擦爾瓦、頭巾、衣袖、衣領、衣大襟、褲腳、掛袋、煙荷包、腰袋等上面,多以黑色或白色為基礎,配上紅綠黃等五色花線,繡上流雲紋、方勝紋。花邊圖案主要有以下幾種:以天象日、月、星、雲、彩虹為圖的;以自然地理山、河等為圖的,以自然地理山、河為圖的;以動物雞冠、牛眼、羊角以及獐牙為圖的;以植物的某壹部分為圖,如花葉圖等。各種圖象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豐富多彩。彜族婦女還常用“貼花”作裝飾,以五彩色布剪成美麗的花紋和線條,鑲於衣袖衣領、衣大襟褲腳、煙荷包、腰帶上,千變萬化,富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銀器工藝美術,常見的有各種銀領花,銀戒指、銀手鐲以及銀耳環等。有的土司和黑彜奴隸主還制作有打仗用的銀護臉、銀護腿等。這些銀制工藝品相當精致美觀,上面還裝飾著許多圖案花紋,具有很高的水平。

(五)彜族習俗

獨特多姿的彜族民俗風情盡可讓人返樸歸真,體驗古老文明之韻味。彜族在特殊的自然環境形成的獨特多姿的民族風情,體現在他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信仰崇拜多方面。

彜族飲食

彜族有偏愛吃粑粑的傳統習慣,粑粑多以玉米、蕎麥磨粉蒸烤而成。粑形扁圓,重約半斤,而以“略粑”為精美,“略粑”以玉米粗磨去殼後,再加水細磨而成粥,照粑粑做法蒸烤而成,細膩香甜,分外可口。壹般只在年節或貴客臨門時特意制作,被視為高級食品。

彜族飲酒,習慣喝“轉轉酒”,但凡賓客至或喜慶節日,有的節會議事皆飲酒。飲酒時,數人或者數十人團團圍坐,壹座用壹酒器輪飲,壹次喝壹口,團團轉,直喝到酒醉方休。興來時則豪飲,不論壹碗半樽可壹氣喝下,以顯示豪爽氣概。

彜族群眾特別好客。不論走進誰家,不管是否親友或是相識,只要說出姓名、家支,都會受到熱情接待。按家境條件盡量做到酒肉粑粑款待,並留住宿,從不索取報酬,而且誠摯大方。對親友貴客殺雞、殺羊招待。對特別尊貴的客人,如條件許可,還要殺牛招待。殺雞招待是最輕的,也要把全部雞肉端上桌先請客人吃,並請客人吃雞頭,看財喜。殺豬殺羊除招待客人吃飽吃好外,還要送豬頭半塊,羊胛肉壹塊讓客人帶走,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和熱情。

彜族房舍

房屋的宅基地,多選擇居高臨下有險可據的小山頭或山坡平地處。古時,彜族因生產生活因素,常遷徙。富裕之

50回答者: 妙酒 - 中級經理 八級 2007-2-7 22:56

我來評論>> 相關內容

6?1 需要彜族文化\風景\風情描寫,很重要,急啊!!!! 2 2008-7-21

6?1 彜族畢摩文化特征與內涵 2007-4-20

6?1 彜族文化藝術價值 4 2007-3-12

6?1 影響傣族和彜族飲食文化的因素 9 2008-6-16

6?1 了解彜族文化:現代彜族孩子的整體受教育程度怎麽樣? 2007-11-7

更多關於彜族文化的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 彜族 文化

其他回答 *** 2 條

彜族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壹員,擁有淵遠的歷史、古老迷人的彜族風情。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彜族人民養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音樂舞蹈藝術,民族節目燦爛多姿。此外,他們還擁有獨特的飲食、起居、婚喪、服飾,待客及慶典禮儀盡可讓人返樸歸真,體驗古老的文明之韻味。

(壹)歷史悠久的彜族文字

彜文的起源和歷史,說法很多,迄今無定論,傳說有畢阿史拉則(1500年前)在大森林聽神鳥傳經記寫畢摩經書壹事。據彜族譜系,畢阿史則迄今已有六十多代,美姑縣人,涼山解放後仍有石砌經庫,(“文革”中被毀),其可推至漢晉時期。到隋唐時期,彜文已具有壹定規模,後世又續有增補,明清時代已相當發展,現在遺存的許多彜文碑刻,經典抄本,都是這段時間的產物。到目前為止各地的彜文總數在萬字左右,但較常用者只有壹千多字。1974年,制定了統壹的彜文規範方案,簡化統壹的819個單字。

(二)彜族古老的神話和傳說故事

彜族民間流傳著大量的神話和傳說,其中最具代表性並有彜文記錄的是從史詩《勒俄特衣》中反映出的神話。史詩敘述了宇宙的變化,人類的起源,祖先的遷徙等12個方面的內容。這些故事反映了彜族人民在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初期的壹些背景。

(三)彜族音樂

彜族音樂豐富多彩,歌曲、舞蹈、器樂優美動人,具有鮮明的民族藝術風格。

歌曲有俄、雅、左、格等名目。

俄,即唱的意思,有多種曲調,如“牛牛俄”,“阿莫尼惹俄”等。

雅,這是壹種獨唱山歌,常在高山放牧,野外耕種或遊玩演唱。演唱者壹般為男女青年,多是即景生情,表達渴望自由、愛情,追求幸福的情感,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左,彜族稱阿絲木莫左,是壹種婚禮歌。

格,又叫策格或承阿古格,壹種悼念死者或祭祀活動時演唱的歌曲,也是因為“阿古阿……哦嘆嘎啦”為每段開頭而得名。這是壹種合唱的歌曲,壹般以十人為壹隊,列隊邊舞邊唱,歌詞由領唱者即席創作,壹般是主客雙方各自組隊演唱,參加者女均可。

樂器,彜族的民樂器較豐富,常見的有口弦、月琴、胡琴、笛子、嗩吶、葫蘆笙、皮鼓、銅鈴以及木葉等,而以口弦、月琴和笛子流傳最為廣泛。

彜族傳統的舞蹈有:節日舞、婚禮舞、悼念舞、或喪事舞、宮廷舞和鈴鼓舞、勞動舞和征戰舞、對腳舞、趕街舞、手帕舞、手鐲舞、輪翻舞等。

節日舞主要有歡度火把節跳的“都火舞”。這是壹種大型的女子集體舞。舞蹈隊形有圓圈式和雙行橫隊排列式兩種,而以圓圈式為主。壹般以三至五十人組成,每圈有壹人領舞領唱,其余舞伴都尾隨其後邊唱邊舞,同時,每人左手持壹把傘,右手拉著前面壹人的衣襟,形在壹個個舞圈。壹個火把場上,往往都有數十個,甚至上百個這樣的舞圈在跳舞。

(四)彜族美術

彜族的美術,在勞動人民長期的積累和創造下,取得壹定的成就,並別具風格。

繪畫,涼山彜族沒有專門的繪畫藝術,僅在畢摩的經書可以看到日、月、人、雞、蟲等圖形,所畫的人物,鳥獸、花草等圖形,所畫人物則系神話傳說中的神人支格阿龍。傳說支格阿龍曾經射日月,並將地上的動物打小,因而在畫支格阿龍的時候,伴隨畫日、月、人、雞、蟲等。這些由點、線組成的白描,給人壹種原始古樸的美感。

雕刻,過去彜族的統治階級的房屋、屋基、柱礎、檐柱和鍋莊石上,往往有工匠雕刻的人物、鳥獸、花草等圖案。此外在常用的寶劍、長刀柄上,也有工匠雕刻的美麗的花紋。

刺繡,涼山彜族婦女擅長刺繡,常常在擦爾瓦、頭巾、衣袖、衣領、衣大襟、褲腳、掛袋、煙荷包、腰袋等上面,多以黑色或白色為基礎,配上紅綠黃等五色花線,繡上流雲紋、方勝紋。花邊圖案千變萬化,富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銀器工藝美術,常見的有各種銀領花,銀戒指、銀手鐲以及銀耳環等。有的土司和黑彜奴隸主還制作有打仗用的銀護臉、銀護腿等。這些銀制工藝品相當精致美觀,上面還裝飾著許多圖案花紋,具有很高的水平。

(五)彜族習俗

獨特多姿的彜族民俗風情盡可讓人返樸歸真,體驗古老文明之韻味。彜族在特殊的自然環境形成的獨特多姿的民族風情,體現在他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信仰崇拜多方面。

彜族飲食

彜族有偏愛吃粑粑的傳統習慣,粑粑多以玉米、蕎麥磨粉蒸烤而成。粑形扁圓,重約半斤,而以“略粑”為精美,“略粑”以玉米粗磨去殼後,再加水細磨而成粥,照粑粑做法蒸烤而成,細膩香甜,分外可口。壹般只在年節或貴客臨門時特意制作,被視為高級食品。

彜族飲酒,習慣喝“轉轉酒”,但凡賓客至或喜慶節日,有的節會議事皆飲酒。飲酒時,數人或者數十人團團圍坐,壹座用壹酒器輪飲,壹次喝壹口,團團轉,直喝到酒醉方休。興來時則豪飲,不論壹碗半樽可壹氣喝下,以顯示豪爽氣概。

彜族群眾特別好客。不論走進誰家,不管是否親友或是相識,只要說出姓名、家支,都會受到熱情接待。按家境條件盡量做到酒肉粑粑款待,並留住宿,從不索取報酬,而且誠摯大方。對親友貴客殺雞、殺羊招待。對特別尊貴的客人,如條件許可,還要殺牛招待。殺雞招待是最輕的,也要把全部雞肉端上桌先請客人吃,並請客人吃雞頭,看財喜。殺豬殺羊除招待客人吃飽吃好外,還要送豬頭半塊,羊胛肉壹塊讓客人帶走,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和熱情。

彜族婚俗

峨邊彜族的婚姻嫁娶習俗,在民主改革以前,實行彜族內部通婚,等級內婚,家支外婚,姨表不婚、轉房、贅婚等婚姻制度,壹般實行壹夫壹妻制,也存在父母包辦、媒妁之言、買賣婚姻的現象。從訂婚到結婚過程中保留著具有民族特色的婚嫁禮儀和形式。

彜族葬俗

彜族對死者,普遍進行火葬,但對尚未長牙的死嬰,則實行土葬。

彜族歲時節俗

涼山彜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兩個:壹是彜族年節,二是火把節。

峨邊彜族的年節:涼山彜族年是彜族的太陽歷,壹年為十個月,在年終的壹個月相當於農歷的十月,也是彜區秋收結束之際,彜族各個村寨選定壹個吉日,壹般在十月初壹至十五之間的3天時間,就是彜族過年的日子。

在過年的前壹天是除夕,家家戶戶大搞衛生,掃盡地面,清洗家具。過年的第壹天淩晨,有條件的家家戶戶殺過年豬,按崇敬祖先和尊敬老人的傳統習慣和規距,過年首先從村寨最受尊敬的長者之家殺豬起。然後各戶依此宰殺。豬殺死後,取出膽、腰、脾、胸肉、煮熟切塊與蕎粑盛入高腳木盆,再用壹塊燒紅的山石,投入壹碗清水之中,產生蒸汽上繞三圈,意為除汙去穢,然後斟上泡水酒並肉盆壹道獻於內室祭臺上,舉行迎祖儀式。

三天以後,開始走親訪友,到遠處親戚家拜年。已出嫁的姑娘帶著酒、豬頭肉等禮品回娘家,看望父母。約五六天後,過年才完畢。

(六)彜族信仰

彜族篤信精靈,崇拜祖先,認為萬物有靈,然而沿未發生偶象崇拜,也未形成壹個主宰壹切的大神。他們認為人是有靈魂的,人死後靈魂單獨存在,而且變成了鬼,到處遊蕩,常常作祟,加害於人,因此要及時請巫師來驅鬼。彜族人民還相信整個大自然中無處不有神靈存在,地有地神,日月而且諸如雷電、草木、巖石、衣服、首飾都由神靈主宰。在眾多神靈中最崇拜是山神。彜族人民相信自然巫術,彜族的巫術主要用於除邪驅鬼,詛咒仇人。彜族群眾凡遇不吉利事,特別患了疾病,便認為是鬼找著了,因此請來畢摩或蘇業,從事“做和尚”或“打鼓鼓”活動。通過畢摩或蘇業念經驅鬼,或殺豬或殺羊,以示豬羊作了主人的替身,或者是鬼被驅趕逃走,病也隨之除了。

對我有幫助

  • 上一篇:弘揚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活動方案
  • 下一篇:微貯飼料的分類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