彜族是西南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於中國西南部幾個省。雲南彜族占2/3,由於居住的地理環境和資源極為豐富,以農業為基礎的彜族多種植玉米、土豆、大麥、小麥和蕎麥。蔬菜也較為豐富。居住在山區、半山區的彜族喜歡養羊,尤以小涼山的彜族養羊最多。
羊肉是其主要的食源,吃羊時有壹些特殊的習俗:羊肝、羊胃先用來祭祀祖靈,然後燒食,也有的生食;羊腦給老人吃;處於生育期的婦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蘿蔔絲拌後腌做鹹菜,放在飯上蒸熟吃,味道特別鮮美。
彜族吃雞也有壹些講究。壹般吃清燉,用陶鍋煮,不用刀切。煮熟後用手將雞撕成條塊,蘸辣椒、花椒汁食。雞頭由老人吃,並要看卦(雞腦的形狀)。
彜族喜歡喝酒,酒分甜、辣兩種,過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釀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釀制。有“客人到家無酒不成敬意”的傳統。
彜族在過年過節時都要椎牛打羊,宰豬宰雞,而平時壹般很少動牲,除非款待客人。彜族有殺年豬的食俗,壹半留給自己吃,另壹半送給嶽父嶽母。年豬多用來腌制,掛起來,陰幹後成為臘肉或火腿。過年節時還要吃砣砣肉、糍粑,喝壇壇酒、泡水酒、酒茶。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時,家家戶戶宰羊殺雞,煮新蕎麥飯。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潑撒,表示祭祀,祈求莊稼好,無災無病。晚上,點燃火把,載歌載舞以驅散蟲蛇和害蟲。廣西彜族在九月初壹過打粑節時有"嘗新"習俗,即吃新稻谷。這些都是節日喜慶的食俗。
彜族有壹套社交禮儀食俗。彜家好客,凡家中來客皆先要以酒相待。宴客規格或大或小,以椎牛為大禮,打羊、殺豬、宰雞漸次之。打牲時,要將牲口牽至客前以示尊敬。以牛、羊待客皆不用刀,用手捏死或捶死,故稱打牲,其手法極敏捷,往往牲未死而皮已剝。
宴客時的座次順序有壹定的慣制,壹般圍鍋莊席地而食,客人壹般讓坐於鍋莊之上首,彜稱“呷爾果”處;評價陪坐於鍋莊之右首,彜稱“尼木”處;幫忙者、婦女和親友則坐於鍋莊下首,彜稱“呷基果”處。客人多時,順延至右側。
行酒的次序依據彜諺“耕地由下而上,端酒以上而下”。先上座而後下座,“酒是老年人的,肉是年輕人的”,端酒給貴賓後,要先老年人或長輩,次給年輕人,人人有份。
擴展資料彜族人民能歌善舞。彜族民間有各種各樣的傳統曲調,諸如爬山調、進門調、迎客調、吃酒調、娶親調、哭喪調等。有的曲調有固定的詞,有的沒有,是臨時即興填詞。
山歌分男女聲調,各地山歌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彜族樂器有葫蘆笙、馬布、巴烏、口弦、月琴、笛、三弦、編鐘、銅鼓、大扁鼓等。彜族舞蹈也頗具特色,分集體舞和獨舞兩類,其中多為集體舞,如“跳歌”、“跳樂”、“跳月”、“打歌舞”和“鍋莊舞”等。動作歡快,節奏感強,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彜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