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燒制方式有素燒法、本燒法、釉燒法、氧化焰法、還原焰法、樂燒法、鹽燒法、熏燒法、柴燒法。
這些方法雖多,但是都是入窯燒制,其中素燒法是表面不上釉的作品,直接燒制;本燒法是陶瓷坯體表面上釉後,用高溫壹次性燒制;釉燒法是陶瓷坯體經過了壹次素燒後再上釉,用低溫二次燒制等。
彩陶制作精美,以泥質陶為主,質地細膩,因之既是實用器皿,又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由於色彩繪於燒制前,故和陶器壹起焙燒後,色彩和陶胎結合緊密,不易發生脫落。彩繪的形式總體上可分為圖案和圖畫兩大類。
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見的有盆、瓶、罐、甕、釜、鼎等,在器型上很難看出來有其它特殊的用途。在仰韶文化遺址中,曾發現用兩甕對合理葬小孩的例子,甕上鑿壹小孔,表達了原始人對再生的向往。
歷史
彩陶發源於距今約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在新石器時代伴隨著相對定居的農耕文化壹起發明了燒陶技術。關中地區大約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臺文化時期就有了較發達的陶器,有個別缽形器口沿裝飾壹條寬彩帶,這是彩陶的萌芽。
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時期,人們已經能熟練地控制窯溫,並且彩繪藝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中國彩陶發現較晚(1921年)約有84年,而彩陶的誕生卻已有8000年的歷史。彩陶記載著人類文明初始期的經濟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廣泛,延續時間長,從距今8000年到距今3000年左右,綿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臺、仰韶、馬家窯、大汶口、屈家嶺、大溪、紅山、齊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歷史中藝術成就最高。
從制作工藝、藝術成就、歷史價值、升值空間等諸多因素看,陜、甘、寧、青的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彩陶和山東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彩陶最宜收藏。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彩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