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傳統節日民俗的主要文化因素有:
1、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帶來的沖擊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日漸消遠,原有農耕社會的文化形態和方式逐漸消退,人們物質消費方式和生存觀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而我們的傳統民俗節日文化大多是植根於傳統農業的,是農業社會和農耕文明的產兒。培育傳統民俗節日文化“土壤”的退化,讓越來越多的人漸漸漠視於傳統民俗節日的文化和精神價值,這是許多傳統民俗節日被逐漸“淡化”與“矮化”的壹個重要原因。
2、外來文化快速湧入帶來的沖擊
科技的發展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小,農耕文明架構下原有轉載請保留此標記。 的諸多文化都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很快瓦解、渙散甚至泯滅。壹些優秀的傳統地方民俗文化,往往來不及清查就被外來文化的浪潮所席卷而去。不少曾經影響過壹代又壹代中國人的社會習俗和生活藝術,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傳統文化元素嚴重退化,傳統文化意識和傳統思想觀念被逐漸淡化。比如西方情人節和中國七夕節的遭遇就是壹個很明顯的例子,演繹的是同樣的主題,遭受的卻是不壹樣的待遇,壹個火爆,壹個冷清。外來文化的沖擊直接導致傳統民俗節日主體組織機制難以形成,也成為了影響我縣傳統民俗節日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3、人口流動頻繁帶來的沖擊
大量農村人口進城成為市民,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地方文化骨幹的流失,客觀上也造成了壹些地方傳統民俗節日文化的日漸流失。此外,其他尚分散居住在各個鄉村的村民也普遍外出經商務工,而且壹般只在春節回家,節後又匆匆外出,壹般村落在家居住的人員已所剩無幾,很難組織壹定規模的文化活動。
4、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帶來的制約
經濟是把雙刃劍 ,壹方面,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融合,使得原本處於弱勢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逐漸被切割、肢解直至沒落;另壹方面,地方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又有賴於壹定經濟發展水平的支撐。地方財政收入極為有限,目前還沒有能力拿出足夠的資金用於傳統民俗節日文化的保護和發展。
5、節慶活動運作模式單壹帶來的制約
任何文化的產生和發展都與當地的社會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建立在壹定經濟和社會生活基礎上的節日文化活動運作模式也應隨之逐步改變。壹定程度存在“為辦節而辦節”的問題,市場化、商業化程度不夠,群眾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這些也影響了各類節日活動的持續性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