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美食”以無與倫比的色、香、味、格、形、養、器等,以及精湛獨創的“工匠精神”,成為“壹個獨特現象”和“壹道亮麗風景”,令全世界嘆為觀止,自漢唐以來,便吸引源源不斷的外國人士,前來學習體驗。因此,中國贏得了“美食之國”的稱譽。
中華美食蘊含著醇厚的文化底蘊,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總結、流傳下來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以食為天”,中國的烹飪文化凝聚了中國人豐富而獨特的經驗和情感,承載了中華民族深刻的歷史記憶。
烹飪文化作為壹種文明載體,自身在不斷地與時俱進中,也在描繪和構建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圖景。
擴展資料:
隋唐是中國文化與國勢強盛時期,各民族在飲食文化上進壹步交流融合,菜肴品種大增,建立不同飲食流派,當時已普及高足桌、椅,加上宴會菜式豐富,因此由分餐制的壹人壹套餐具形式演變為多人圍桌合食的形式。
當時著重華麗的生活,金銀及玻璃器皿相繼出現,並且造工精巧。現場展出的隋唐食器有入口自東羅馬的《金足金杯》。另外在新疆出土的唐代《餃子、點心》,點心是壹些餅食,用面以花模印成
漂亮的形狀及花樣,而餃子內則有肉,反映新疆地區也受中原飲食影響。
至於其它朝代的展品,較特別的有東漢《宴飲雜技畫像磚》、北魏《青瓷蓮花尊》、遼《蓮瓣形柄金杯》、南宋《影青瓷註及溫碗》及清道光《粉彩錦荔枝蓋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