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蝴蝶饊子。
蝴蝶饊子,是徐州的特色名吃,因為外型形似蝴蝶,因此而得名。徐州的蝴蝶饊子以其香脆、鹹淡適中、饊條纖細、入口即碎的特點,贏得人們的喜愛。徐州的蝴蝶饊子外型美觀,口感頗佳。蘇東坡在徐州任職期間喜食這種饊子,其《寒具詩》中寫道:“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寒具”是饊子兩漢時期的別稱)。
二、兩來風辣湯。
兩來風辣湯,是江蘇省徐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兩來風”辣湯食材講究,是由鱔魚、豬圓骨、老母雞外加十余味滋補中草藥小火熬制高湯,勾兌而成。特點是選料精、投料足、鮮辣不嗆、美味爽口。
三、八股油條。
八股油條,屬於江蘇徐州著名地方小吃,以水面團制條,八條合攏,炸制而成。脆香可口,成形別致。因有八坯,故稱八股。在徐州已有100多年歷史。有車輪形和橢圓形兩種。因成品色澤金黃、酥香味美、呈分布均勻狀,故稱之為八股油條。
四、彭成魚丸。
彭成魚丸,是徐州地方傳統名菜。清朝康熙年間,徐州名牌老店悅來酒家廚師李自嘗曾以壹尾鯉魚制四菜:銀珠魚、醋溜魚丁、多味龍骨、魚衣羹。其中以銀珠魚為最佳。康有為過徐州時。名廚翟世清亦烹銀珠魚奉獻,康品嘗後乃揮毫題聯:彭城魚丸聞遇邇,聲譽久馳越南北。自此,銀珠魚改名“彭城魚丸”。而在1916年春天,廚師翟世清用青菜佐料襯托,將魚丸烹調得鮮嫩素凈、極致淡雅,味道清而不薄、濃而不濁、恰到好處。
五、大王集燒雞。
大王集燒雞,是徐州的傳統風味菜肴。在300多年前的康熙年間已聞名蘇北,歷經滄桑,湯味不改,延續至今。主料燒雞選用地方草雞,輔以20余種名貴中藥,以傳統技術為基礎,結合現代創新工藝精制而成。其成品香中隱甜,鹹淡宜口,色佳味美,嫩酥俱全。在江蘇享有較高聲譽。
六、幹小魚炒辣椒。
幹小魚炒辣椒,是江蘇省徐州邳州市壹帶流傳最廣最出名和最具地理標誌的小吃。其中尤以靠近駱馬湖和京杭運河的邳州市新河鎮流傳最廣,做法最出名。幹小魚炒辣椒香辣開胃,好吃又下飯。
七、八義集羊肉湯。
八義集羊肉湯,江蘇省徐州邳州市八義集鎮的特色美食。邳州八義集羊肉湯的特點是:色澤乳白、湯質鮮美、營養豐富、不膻不腥、味道醇香異常。羊肉湯品種繁多,有天花(羊腦)湯、口條湯、肚絲湯、馬峰窩湯、三孔橋湯、羊雜湯等。八義集羊肉湯制作精細,在用肉(均是本地放養的小山羊)、燒煮、配料、加工、器皿等方面均十分講究。
八、五香驢肉。
五香驢肉,是江蘇徐州豐縣的特色小吃,其制作工藝十分精細,用料考究,選用優質的驢肉為主要原料,采用傳統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所制作出來的驢肉色澤紅潤、肉質細嫩、味道醇厚、入口香爛、余味深長、油而不膩。
九、沛縣冷面。
沛縣冷面,起源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徐州沛縣大屯鎮的秦崗黃氏。以小麥為主要原料和面,在利用堿水(適當使用可為食品帶來極佳的色、香、味、形,以增進人們的食欲)翻泡去除發面團的酸味,成面後掛在陰涼處瀝幹,可較長時間保存。欲食時,將成面放置沸水中蒸煮三至五秒鐘然後撈起,快速用冷水浸泡降溫增強口感,可配雞湯、羊湯、榨菜湯,及各種雜醬。
十、下邳貢菜。
下邳貢菜,又稱苔幹,為徐州特產,其栽培史見於秦,迄今有兩千兩百多年,相傳秦末張良以苔幹獻劉邦品嘗,劉邦食後甚是喜歡,後年年進貢,賜名為“貢菜”。此菜吃法多樣,它既可單獨成菜,又可以拼盤成菜,既可以涼拌,又可以熱炒;既可以制作中餐,又可以調西餐。鹹甜麻辣均可,葷素煎煮皆宜。
此外,徐州好吃的美食還有小孩酥、龍門魚、徐州米線、把子肉、徐州地鍋雞、素火腿、烙饃、捆蹄、駱馬湖青蝦、八義集豆腐乳、邳州搟面皮、豐縣豐糕、豐縣燒餅、郭家燒雞、缸帖子、睢寧粉皮、王集香腸、樂天鴨子、徐州三鯉、四孔鯉魚等。
結語:
徐州菜秉承有大彭風味,制作考究,風味獨特,自成體系,麻辣鮮香甜兼有,是吃貨的天堂。所以說,徐州美食眾多,我們為她代言,歡迎來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