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舌尖上的寧夏:超級有特色的美食小吃,妳吃過幾種寧夏美食呢?

舌尖上的寧夏:超級有特色的美食小吃,妳吃過幾種寧夏美食呢?

銀川羊羔肉

羊羔肉多選擇當年羯羊或周歲以內的羊來制成。把羊羔宰殺後,去其皮和內臟,洗凈後放在大鍋裏煮,並放洋蔥、胡椒等佐料,做法以爆炒、清蒸、黃燜為主。流行於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四省區的回族聚居區,都是各地的特色清真美食。“冬吃羊肉賽人參,春夏秋食亦強身。”據《本草綱目》載,羊肉“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力,益腎氣”,是助元陽、補精血、益勞損之佳品。常吃羊肉對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及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爆炒羊羔肉是寧夏壹道傳統小吃,平羅的制作獨具特色,知名度較高,故又稱平羅羊羔肉,做法講究,尤其對火候要求較高,開始以大火爆炒,炒至顏色變黃,加芹菜、粉條等配料改至中火繼續翻炒,炒至羊羔肉斷生即可。色澤紅亮,肉質軟嫩,滋味醇厚。

釀皮子

釀皮是當地風味較濃的傳統小吃。招牌上寫的是“釀皮”,但本地人都叫“涼皮”。口感勁道清爽特別適合夏天吃。最好吃的在路邊小店。釀皮和涼皮雖然很相似,但也有些許的區別,簡單涼皮多為陜西叫法,原料也多以大米粉為主,釀皮多以甘肅叫法,原料也以小麥粉為主。

釀皮子雖說最先為陜西小吃,但甘肅人把它做得更為精致,味道更有特色,所以釀皮子現在確實是

的特色小吃。釀皮子做法不算太難,但配方嚴謹講究,步驟井然有序。先用溫水將蓬灰泡化,準備好自家

優質小麥面粉,用適宜濃度的蓬灰水和面,面和得硬壹些。將揉光的面團放入清水中反復搓

直至蛋白質和澱粉完全分離。

燴羊雜碎

燴羊雜碎又稱,“羊下水”或“羊下腳”。在我國食饌中,有“下水不上宴”之俗,至清代繼“滿漢全

席”之後興起的“全羊席”,或曰“全羊大菜”問世,始以改觀,羊下水本來不是被人們重視的東西,但經廚師的精心烹制,對帶有關鍵性的羊肺處理加工得特別仔細,所以下腳料變成了美味佳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既是風味小吃,又是宴席上人們喜愛的傳統名肴。

銀川最出名的民間美食應該就是羊雜碎了吧,這是壹代壹代銀川人最最鐘愛的早餐之壹。壹大早每個有點名氣的羊雜碎店都能看到,壹個個就著茴香餅,喝著羊雜湯,大口吃著羊肚羊腸、面肺子、羊心羊肝。火熱的場面讓人回味。

饊子

饊子是壹種油炸面食,在西北很多地區都有吃饊子的習慣。在那邊壹些漢族人會在臘月底的時候制作饊子,等到過年的時候用來招待客人,在吃正餐前的時候食用。而像回族、撒拉族等這壹些少數民族的人們,則會在每年歡度傳統的“古爾邦節”、“爾德節”、“聖紀節”,以及婚喪大事中,把饊子作為用來招待客人的主要面食品。

羊肉臊子面

羊肉臊子面是寧夏本地面食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凡是寧夏本地人沒有不喜歡羊肉臊子面的,是很多面館主打的面食之壹,所謂羊肉臊子,就是將羊肉、豆腐、西紅柿和青蘿蔔切成塊,現將羊肉用油炒制,加入蔥姜蒜、辣椒面、料酒、醬油、花椒、大料等多種調料,在羊肉快熟時再加入豆腐、蘿蔔塊,最終炒制成羊肉臊子湯。羊肉臊子不膩不膻,香味濃郁,可以用來做菜,但是最好的吃法還是做成臊子面。臊子面的配料各有不同,但是,基本上都必須有豆腐、青蘿蔔、土豆、西紅柿及蔥花香菜等。

  • 上一篇:聊城開發區有什麽好吃的
  • 下一篇:苗族有什麽民俗活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