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族而居,坐北朝南,註重內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磚、石、土砌護墻;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
徽式建築是中國傳統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壹,其源於東陽建築,徽派建築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築大師所推崇。
徽派建築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傳統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不論是村鎮規劃構思,還是平面及空間處理、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都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為中外建築界所重視和嘆服。
擴展資料
1、選址
徽州古民居在建築選址上,講究枕山、環水、面屏、朝陽,以使房屋群落與周圍環境巧妙結合。
2、外部造型特征
對於徽州古民居來說,其外部造型特征無疑是粉壁、黛瓦、馬頭墻這三者了。徽州古民居以黑、白、灰的層次變化,組成統壹的建築色調,顯得清新素雅,給人以強烈而獨特的審美效果。
3、立面設計
徽州古民居的正立面設計,強調左右對稱。作為出入口的門是徽州古民居立面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裝飾重點,形成了簡易的或者復雜的門樓裝飾,在實用功能上,門樓主要是防止雨水順墻下濺到門上。
參考資料來源:
-徽式建築
徽派風格是什麽?是怎麽來的?壹、
徽派建築
風格是漢族傳統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壹,徽派建築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築大師所推崇,流行於徽州(今黃山市、
績溪縣
、婺源縣)及
嚴州
、金華、衢州等浙西地區。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梁架多用料碩大,且註重裝飾。還廣泛采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徽派建築最初源於東陽,是江南建築的典型代表。歷史上徽商在揚州、蘇州等地經營,徽派建築對當地建築風格亦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二、徽派建築的形成
徽派建築是
中國封建社會
後期成熟的古建築流派之壹,徽州的先輩在
古徽州
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在為改善居住環境而成年累月的勞動創造之中,創造了輝煌的建築文化。
明朝中葉以後,徽商崛起,此後雄踞中國商界長達二、三百年,成為我國封建社會中晚期唯壹可以與財力雄厚的晉商平分秋色、鼎足而立的商賈大幫。與此同時,壹批批富商大賈不斷湧現,清代壟斷鹽經營的徽商竟富得可以先後接待
清帝
康熙、乾隆南巡。另外,徽州人“儒而後賈”、“賈而好儒”,廣交官府、文士,有的本人就有較好的文化素養,因此“亦儒亦賈”,實現了“官”“賈”“儒”的三位壹體。
這些徽商為光宗耀祖、炫躍鄉裏而大興土木,建豪宅、修祠堂、豎牌坊、造園林給徽州的鄉村面貌帶來了巨大變化。這些古建築風格獨特,布局合理,裝飾精致,變化自然,具有純正天然的鄉土氣息;加之徽州盛產木材,民間向來就有雕刻、繪畫傳統,磚雕、木雕、石雕別具壹格;同時具有很高文化素養的徽商們在建築中註入了自己對布局結構、內部裝飾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築逐漸形成風格獨特的建築體系,不僅實用性強,而且內涵豐富,被譽為“中國建築藝術的壹大派系”。
歷史上徽派建築產生的文化背景是什麽樣的?徽派建築是怎麽產生的?歷史上
徽派建築
產生的文化背景是什麽樣的?
徽派建築是在特定時光文化藝術狀況下鑄就出的物質實體,它主要表現出三大
第二性征
:應用性、代表性、自然環境性,從而形成獨有的徽派建築哲學理念:人和建築、建築與自然和諧統壹;人和人之間、人與大自然最實質、最直觀的聯絡室內空間。它集自然之美、社會美、形式美於壹體,充足體現了人和人之間、人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壹。
徽派建築主要有以下幾個實際表現:
壹、誇誇其談。城鎮聚居地、民宅建築與自然山水打成壹片,相生相安。
二、素雅簡潔。建築顏色——黑、白、灰,建築原素——點、線、面。建築空間——外實內虛。
三、親近怡人。建築空間以民為本、限度適宜、至理人的本性、表情豐富、文化藝術融入。
四、隨意伸展。以露臺室內空間為蔓延連接點,有形無形地變幻莫測著建築體型結構,融入並合理利用地貌。
五、有機整體。與自然地面自然環境緊密聯系,充斥著壹種秩序感、層次感、統壹感。表現出了合目的性的場所精神。
六、對外開放兼得。體現在對外開放來文化包容和兼容並包,包含戶外區域的開放式和室內空間的外向性。
這種核心理念體現在
安徽宏村
牛形建築空間、西遞船型體系中及屏山村山、水相融中;體現在
歙縣
鬥山街、唐模水部位園林景觀及街巷空間中;體現在休寧
萬安
、五城古城的生活環境神態中不壹而舉。這種恰好是大家徽派建築的文化韻致,都是徽派建築的特性。
徽派建築是怎麽產生的?
徽州建築是
中國古建築
最主要的派系之壹,關鍵時興在
古徽州
地域。在徽州地域迄今還有很多徽式古典建築遺址,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村莊中。徽派建築的建立全過程,得到了徽州與眾不同的歷史時間地形地貌和人文思想的危害。這兒居然是古越人聚集地,其定居方式為了適應山區生活中的“幹欄式”建築。之後中原宗室大規模的入遷,增添了最先進的中原文化藝術。中原文明行為與古越文化藝術的溝通結合,立即體現在建築內容上。
初期徽派建築中最典型的“樓頂廳”方式,樓頂起居室尤其軒敞,是許多人日常主題活動歇息的地方。主要是因為山區濕冷,為了避免瘴癘之氣,而保存了越人“幹欄式”建築格局。與此同時,因為很多移民的湧進,人稠地狹,搭建房子也成了最好的選擇,但多依山就勢,緊湊壹方。為了解決自然通風陽光照射難題,中原的“四合院”方式又發展變成融入兇險的山區自然環境,既密閉又順暢的徽州“露臺”。
而山區木結構建築的房子又便於遭到火災事故,為了防止火情的迅速蔓延,便又形成了
馬頭墻
。早期徽派建築方式,恰好是外界移民投資與土著居民文化交融時代的產物。明中期之後,徽商興起。發家致富後徽州生意人,競相在故鄉建住房、園林景觀,修祠堂,
立牌坊
,興道觀、寺院。因為徽商“賈而好儒”的特征,徽商們在建築中賦予了自己對於建築風水、構造、內部結構裝飾設計、客廳布局的觀點,促進徽派建築逐步形成獨具壹格的建築
管理體系
,使徽派建築不僅有著應用性,還蘊涵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