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易上手的iMindMap(win系統)思維導圖制作軟件便是壹個良好的選擇,下來讓我們壹起來看看用思維導圖軟件iMindMap做讀書筆記。
圖 1洞穴奇案
壹、案件回顧
案件本身的構成並不復雜,作者薩伯(Peter
Sube)虛構了壹個吃人案。壹支五人探險小隊因為山崩受困於山洞,無法在短期時間內獲救。為了活下去,其中壹個隊員A提議可以通過抽簽吃掉壹個人來維持生命,就在抽簽前隊員A又收回了自己的意見,其余四人仍執意抽簽且抽中隊員A作為犧牲者。獲救後的四個人卻因為殺人罪被判處絞刑。事後作者進壹步虛構了最高法院上訴五位法官的判決書,在這群身穿黑袍、頭戴假發的大法官探討下總***出現了14種不同的觀點。
圖 2案件回顧
二、案件分析
人們對法律經常有兩種矛盾情緒,壹方面人們希望它是客觀中立的,不受社會輿論影響;另壹方面人們認為法律服務於人,應聽取社會上的意見及時修繕。
書中各位法官從各個角度對案件進行了分析,答案千奇百怪。例如:如果生命高於壹切,那麽這些人活命算不算合法;為了自己的生命吃掉別人,自我保護與故意傷害之間誰具有優先級等等。為了理清邏輯關系,小編特意使用了iMindMap做成思維導圖方便大家進行理解。
圖 3案件分析
單從文中唐丁法官的道德與法律的角度來看,饑餓不能成為盜竊食物的理由,怎麽能成為殺人並以之為食的理由呢?壹個人是否可以為了避免因偷竊壹片面包入獄而願意挨餓致死,我難以斷言。如果探險隊幸存者知道他們的行為將會被法律視為“謀殺者“,他們很可能在執行殺人計劃之前會再多等待幾天。在那段時間裏救援行動很有可能獲得成功;但唐丁法官認為將他們的行為認定為謀殺只能在某種程度上延緩他們的行動,並不能使之被杜絕。所以唐丁法官更傾向於有罪判!
書中的十四個觀點本質上是西方各個流派法學思想的碰撞,小編通過iMindMap把每壹位法官的觀點弄清楚後,卻覺得對人性的定義越來越不可以掉以輕心。
同時小編也期望大家能夠通過自己獨立思考提出第15個觀點!如果妳有不壹樣的觀點可以在iMindMap提出並做成思維導圖與小夥伴們進行探討。同時iMindMap中還有許多模板等著妳來參與到邏輯思考中。
圖 4iMindMap軟件界面
三、我的讀書筆記
法律、道德、公義、人情,這些問題數千年來壹直困擾古今哲人,作者薩伯這篇經典著作,通過壹宗虛擬的案件折射出了當代法律的主要思想潮流,將復雜深奧的法學哲理以簡樸的文字帶出了盤桓古今的法學難題,這是任何對法學研究有興趣的人士壹生必讀著作。
雖然美國法律與中國法律有著相當差距,但《洞穴奇案》這種對壹般讀者有著比法律條文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吸引力。這本書無論是對壹般群眾還是法律人士,都是壹本極佳的法律教科書。
以上就是小編使用思維導圖來做的讀書筆記,是不是簡單易懂呢,思維導圖iMindMap中文官網上還有很多實用的教程,大家可以前往查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