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我們重新提倡孝道精神,仍然有它不可替代的時代價值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首先,提倡孝道可以培養孩子的愛心和責任感。今天中國社會的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城市家庭中“四二壹”的結構越來越普遍,即老人四位,父母兩個,眾星捧月般守著壹個小寶貝。壹脈單傳,加以生活優裕,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想被溺愛也幾乎不可能。由此使現代的孩子幾乎都以自我為中心,比較自私,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的精神不足。人過於自私,必將使他自己與周圍環境多有沖突,對他個人生活的幸福感也多有負面影響。如何逐步泯除私欲,壹步步培養出孩子的愛心來?最好的、也是最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從家庭入手,從教導孩子孝道入手。家庭對任何壹個孩子的影響都是極其巨大的,有時是決定性的。讓孩子從小即體會愛父母是什麽滋味,孩子易懂易學易做,且感到特別親切。以此為第壹步,孩子自可慢慢體會出愛同學、愛老師的滋味,再逐步引導至愛國家、愛社會、愛人類。今日學校、社會的品德教育,多從家庭外部著手,壹開始即教以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其道理固然千真萬確,惜乎其方法有大而無當、流於空洞之弊。不從身邊最親密的父母、家人、老師、同學入手,不由近及遠、由易及難,如何使孩子能夠真正體會愛祖國、愛人民是何等滋味?相形之下,中國傳統教育以孝道教育為第壹步,確實是極其科學、極其合理的。究其原因,它符合人性,符合孩子的天性。
百善孝為先
其次,提倡孝道可使父母真正安度晚年,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眾所周知,中國已步入老齡社會。有人說,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和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老年人養老的經濟負擔會逐漸減輕,老年人可以安心頤養天年了。此論甚是,然更有深意在其後焉。人處老年,不僅要求吃飽穿暖,生活平靜,更要求能盡享天倫之樂,於親情的要求尤為迫切。世道艱難,人生坎坷,經歷了壹生的風風雨雨之後,人往往到了老年才更加體會到家庭的溫暖,親情的可貴。子女盡孝,才是真正滿足了老年人的需求,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關鍵所在。至於經濟負擔問題,則非其重點所在。有些人認為使老人生活優裕,或者使老年人同住公寓,老人與老人生活在壹起,則使老人無寂寞之感,無後顧之憂,這才是最科學、最合理的養老方式。此言又差矣!科學永遠不能替代人情。親情之溫暖與可貴,是其他任何方式所無可替代者。合家團圓,其樂融融,其中的幸福感乃發自人心深處,即使是再豪華舒適的老年公寓、養老院也不能替代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