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怎樣理解“京劇是我國民族藝術的瑰寶”?(1000字以上)

怎樣理解“京劇是我國民族藝術的瑰寶”?(1000字以上)

對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遺產“必須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的要求,結合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積極進行文化創新”。“壹個民族要興旺發達,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沒有創新的理論思維”。“文化創新”和“理論思維創新”,這正是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發展時代賦予每壹個民族藝術工作者神聖的歷史使命。 研討會上,針對目前京劇音樂的創作現狀,代表們表現出強烈的憂患意識。紛紛提出,要使京劇音樂創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首先是要用創新的理論思維,從發展民族優秀文化的文化戰略高度上的提高認識;其次應在組織創作的方式上有壹些新思路,新辦法。對於即將實施的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沈利群、汪人元等人的觀點更是代表了與會不少專家的思考,他們提出,今天我們可能需要更多地集中集體的智慧,在專業性不斷提升和轉換的過程中,匯集更多的優秀人才,把最精彩的創造力集中起來,做壹些集體性、實驗性的攻關。因為戲曲藝術的深厚傳統是多少代人積累而成的,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積累,不斷添加,不斷創新,這是中國戲曲創作的優秀傳統,不見其首,也不見其終結。因此,我們今天在高度強調京劇音樂創作專業化的時候,要在京劇音樂創作上獲得突破性進展,從而對本劇種的建設形成有效積累,就不能完全靠各地自由生長。張建民認為,戲曲史上京劇藝術發展有過三次質變過程,壹是京劇的形成時期,二是京劇多種流派形成時期,三是京劇“樣板戲”創作時期。我們期待著隨著時代的發展,幾年或幾十年後,能出現新的質變。那時可能出現多極化、多形式、多風格、多組合、多變化的藝術形態。大家普遍認為,應以實施“精品工程”為契機,創作出更加深刻有力地反映時代風貌的精品力作,讓當代中國優秀的民族文化為世界文化寶庫做出新的貢獻。傳統是壹條流動的河。傳統是壹代又壹代人創新成果的匯聚,今天的創新也將凝聚成明天的傳統。京劇藝術傳統應包括整個發展歷程中各階段藝術實踐的成功經驗,既有老傳統也有新傳統。京劇音樂的發展正是在遵循舊傳統與創造新傳統中,不斷賡續、遞進,追隨時代前進,永不消歇。 關於繼承與創新辯證統壹的話題,作曲家們的發言似乎更帶有可操作性。曾參加京劇《智取威虎山》、《曹操與楊修》等劇目音樂創作的上海京劇院作曲高壹鳴,從多年創作實踐中悟出,我們恰恰是對傳統認識不足,往往在還不了解時輕易否定或扔掉了傳統中最寶貴的東西。參與過京劇《沙家浜》作曲並在近幾年有新作的北京京劇院作曲家陸松齡,對繼承與創新更有切身體會。他認為,京劇唱腔寫作中,抒情的運腔大有可創新的余地。既要遵循規律依字行腔,又可在文學句逗與音樂句逗間求得變化的統壹。多年來作曲家因拘於依字行腔,對壹些板式尾腔只在唱法上略有出新,少有旋律上大的發展。他還指出,新編劇目與傳統戲音樂風格的截然不同,在於它們的唱詞語言不同。相應的音樂語言、節奏,也要適應時代語言、節奏的要求去突破。要打破舊框框,大膽吸收同時代其它藝術品種的精華,來充實本劇種的音樂。但吸收外來因素時,又要時刻把握住本劇種的音樂特色。南京市京劇團作曲家《胭脂河》的作曲續正泰認為,京劇傳統戲程式如板式、落音、調式等基本形態較固定,而許多新創劇目的唱詞已打破格律,音樂創作中就會有很大的自由度。作曲者不必嚴守上下句、落音等傳統格律。北京市京劇院朱紹玉是壹位有強烈創新意識的作曲家,他認為:戲曲音樂的發展,應隨著時代審美心理而變化。近年來黃梅戲、越劇這些地方劇種廣受歡迎,表明了時代的審美需求。京劇創作劇目中不能沒有實驗性的、更能讓年輕人接受的劇目,這是不能回避的問題。要研究觀眾心理,京劇的發展,不能拒絕青年觀眾。江蘇省京劇院作曲家汪人立指出,每壹件成功的京劇音樂作品都可以讓妳看到,它是在傳統的光華中閃爍的壹個亮點。成功的戲曲音樂作品必然是新與老的對立統壹體。老,即傳統劇種風格和傳統神韻的根;新,即作品所體現的人物性格、情感和時代氣息。新與老的完美結合,構成了戲曲音樂作品獨特的個性和品格。新與老的結合中“度”的把握,是作品能否成功的關鍵。新的不壹定就是好的,但好作品必定具有新意。

  • 上一篇:怎麽炒蛤蜊
  • 下一篇:惠州淡水有哪些酒店適合小型婚禮(50人左右)?謝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