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某雜誌上看到壹篇報道:美國的小學生竟然可以獨立完成關於人類文化的論文。讀罷,不禁愕然。人類文化是個很大的題目,即使是作為教師的我們也不敢輕易涉足,更不用說是我們的學生了。於是很佩服美國孩子探索精神和自信,也更多地聯想到我們的學生如果也能達到這個程度,那將多麽令人振奮。
反思以往的教學,我們采用的是先教後學的模式,總是認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太差,總是埋怨教學效果不佳,總是忽略了興趣是最大的動力這個原則,總是在壹相情願地往學生的嘴裏塞知識。我曾經在誘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上下過功夫,卻仍然只是局限在提出問題的數量上,原本想通過學生較高水平的回答來講述知識點,可事與願違,大部分題目學生都回答不出來,甚至不知從何下手,問題最終還得我自己回答,反而浪費了時間。更另人心痛的是,學生已經習慣了被人牽著鼻子去學習,也因屢屢回答不出問題而開始麻木,基本喪失了學習的自信和探索精神。由於對價值論、語文概念等問題上的認知模糊,導致了語文實踐的混亂;由於工具性教學,造成了語文的程式化、繁瑣化、數學化、教條化;由於標新立異、急功近利,使改革華而不實,被事實證明得花零蒂落;由於偏離了語言規律,使國語教學積重難返。這需要我們重新進行思考和揚棄,從整體上來把握大語文教學的改革方向和發展趨勢。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路,引導我們以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我們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改變教學模式。
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而新課改正是圍繞著這壹發展目標應運而生的,新課標的壹個根本思想,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而要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就必須首先改革課堂教學,而要做到這壹點就要轉變教師觀念,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才能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教學模式的轉變體現在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
必須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來看,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權威的講授者,必須將先教後學的模式變為先學後教模式。新教學模式的教學提倡教師是高速公路的引橋、路標,能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前進的速度和坡度,其主要作用體現在壹個導上。以前,學生多習慣於被動的去接受知識,等待教師將知識象填鴨壹樣灌輸給他們,加之學業較重,無暇去做課外閱讀,無暇去發展自己的個人愛好,也就無法很好地養成自學的習慣。不妨改變壹下思路:讓學生帶著學習目標、自學要求先行接觸課文,自學,盡力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整理疑問,教師幫助解決。每個學生產生的問題各不壹樣,教師解答的方向也就不同,既傳授了知識,又兼顧了學生的個性。先學後教區別與傳統的預習,它的實質就是最大程度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動起來,培養良好的自學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強烈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工作最終還是要指歸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學模式的轉變主要應體現在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式。即授之以漁,給學生點金的手指,而非黃金。
如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呢?
在我看來,所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指從單壹、被動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轉變。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實踐都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學生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壹個學生親自參與的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經歷壹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在實踐中,我們應竭力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提問,提供示範、建議和指導,引導學生們大膽闡述並討論他們的觀點,讓學生說明他們所獲得結論的有效性、並對結論進行評價。我認為,這就是語文學習中的.自主學習。教學中,我作了如下嘗試:
(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質疑和創新。
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設計問題質疑問難。教會學生提問是關鍵。首先,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打破學生的依賴思想,逼迫學生發問,只要學生敢於提出,就應該予以肯定和鼓勵。其次,必須給以方法上的指導。葉聖陶說:內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視,而方法方面尤其應當註重。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們教師不要教死知識,要授之以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我主要從兩方面進行指導:壹是提問的角度和方式;二是提問思路和內容。我告訴學生:
盯住眼睛問題目,了望全文;
攝取靈魂問中心,突出主題;
拎起骨架問思路,訓練思維;
診斷疑難問困惑,突破難點;
找準口子問文眼,提高速度;
抓住詞語問語意,培養語感;
註意陷阱問不疑,挖掘深度;
放眼課外問閱讀,遷移能力。
現僅就高中語文課文《致橡樹》為例,學生自己設計的問題如下:
1、詩中作者反對什麽樣的愛情觀?
2、作者表達了對何種愛情觀的向往?
3、詩中始終沒有出現愛情這個詞,卻以橡樹和木棉為形象,這是什麽寫作手法?
不難看出,這些問題表現出:學生基本抓住這首詩的主要內容,而且可以看出學生已經知道如何鑒賞詩歌了。教師稍加點撥,學生就能掌握,不僅教學效率提高,學生更能體驗到自己學習的樂趣,極大的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課堂上,我極為看重學生的參與意識,並努力張揚他們的這種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始終把學生放在學的主體位置上,把教案變成學案,營造壹個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自主學習氛圍。
(二)鼓勵學生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在主體性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張揚的條件下實現的,它壹般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是合作學習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於因材施教,可以彌補壹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我是這樣做的:首先由學生組成合作小組,針對課文內容分頭收集有關信息,然後討論、探究,同學答問(每組派代表),將答問集中,若有分歧再進行辯論。
在合作學習中由於有學習者積極參與,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積極的自我概念,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壹個認知的過程,同時它還是壹個交往與審美的情感體驗過程。
(三)提倡研究性學習
研究學習是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壹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探究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學們成立了學習探究小組,課外名著學習小組,學生課堂學習成果評價組等等。課堂上,針對語文學習中的問題展開搶答、辯論、探究,最後由課堂學習成果評價組予以仲裁和評定。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加強交流,切磋技巧。這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審美能力。
的確,和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經歷探究過程以獲得理智能力發展和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探究學習要達到的主要目標。
(四)註重評價
傳統的教學評價只能使少數學生能夠獲得鼓勵,體驗成功的快樂,大多數學生成了失敗者。應該把評定看作是課程、教學的壹個有機構成環節,它同樣也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評定不是為了給出學生在群體中所處位置,而是為了讓學生在現有基礎上謀求實實在在的發展。它關註讓學生學會更多的學習策略,給學生提供表現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種機會,通過評定形成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自我進步的能力。
我的具體做法就是充分肯定每壹個學生的學習成果,讓每壹個學生都體驗壹下成功的樂趣。與此同時,適當地指出學生的錯誤也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教育還是要傳授知識的,模式的改變不等於忽略知識,具體教學中還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1、不能忽視基礎知識的教學。
2、不能忽視教師的點撥講授。新課改註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更註重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並在這壹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學生遇到疑難是教師的講解中處理問題的方法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從而形成能力,
3、註意課本的延伸。教材作為壹種教學資源,以課程標準為準,可以適當的補充和改變,教師應在指導自學和分層練習時加入壹定的拓展練習,尤其是語文教學,課程標準提倡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教師就要在這方面下工夫,才能更好的達到新課改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