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國家安全觀中屬於非傳統安全的是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以及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極地安全和生物安全等新型安全領域。
非傳統安全是非軍事、政治和外交等新安全領域中的全球安全、國家安全和人的安全通過互信、互利、平等、協作而形成的不受任何形式的危險、威脅、侵害和誤導的外在狀態和形式及內在主體感受,與傳統安全相對應,也用以指與傳統安全觀相對應的新安全觀。
中國在內政外交上,提出了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建立和諧世界的目標和理想,提出加強國際交往中的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將非傳統安全納入執政視野,倡導人與國家安全並重,經濟與社會發展並重,凸顯的是人、社會和全球安全的重要意義。
中國應對非傳統安全的對策是壹要積極化解矛盾,高度重視國內不穩定因素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二要主動預警,及時處理好臺灣、西藏等“敏感”問題;三要謹防缺點被人利用。
非傳統安全問題的主要特點:
1、跨國性:非傳統安全問題從產生到解決都具有明顯的跨國性特征,不僅是某個國家存在的個別問題,而且是關系到其他國家或整個人類利益的問題;不僅是對某個國家構成安全威脅,而且可能對別國的國家安全不同程度地造成危害。
2、轉化性:非傳統安全與傳統安全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如果非傳統安全問題矛盾激化,有可能轉化為依靠傳統安全的軍事手段來解決,甚至演化為武裝沖突或局部戰爭。
3、動態性:非傳統安全因素是不斷變化的,例如,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某些流行性疾病可能不再被視為國家發展的威脅;而隨著恐怖主義的不斷升級,反恐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非傳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