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壹方面,是我們的家庭教育父母的理論書,常常自相矛盾,比如,《千萬別管孩子:自主教育哈佛啟示錄》、《千萬別管孩子》、《老師,千萬別管孩子》; 《孩子不能不管 》、《孩子壹定要管》等。
其實,這是兩種不同的教育孩子的觀點,壹種以偏概全的觀點,給父母壹種教育孩子錯誤理念: 那就是,壹個是孩子不應該懲罰;壹個是孩子應該懲罰!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的父母想立竿見影地把孩子給盡快“管住”、“鎮住”,用武術話語,就是“壹招制敵”,老老實實寫作業;有這種思想的父母認為,對於“愛心、寬容、包容、民主、平等、自由、什人性”等教育孩子,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胡說八道”,明明的孩子把我氣的“死去活來”,我難道說還有客氣教育孩子嗎?那麽“無法無天”的孩子“蹬鼻子上臉”,我該怎麽辦?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的威信蕩然無存,還怎麽教育孩子?
因為,在過去上千年,我們的傳統就是主要靠體罰教育“當家做主”的,所謂“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這些古訓都強調了“打罵”的育人重要性。
這些年,實行計劃生育,獨生子女的出現,孩子自然而然就成了“小霸王、小皇帝”,這就是,有的父母對於由於父母對於孩子的溺愛,誰還能批評和懲戒“霸王、皇帝”?況且,壹旦孩子被懲罰出了什麽問題,誰擔當得起?
正是在這樣的大氣候下,“懲罰教育”日漸式微,代之而起的就是“賞識式教育法”“誇獎式教育法”“快樂式教育法”了,“懲罰教育”甚至被認為是無能的表現。
於是,迎合父母的教育理論應運而生。
孩子的教育中,應該有“賞識、誇獎、快樂”,可是,壹味的“賞識、誇獎、快樂”,就遠離教育的“軌道”。
然而,隨著“賞識、快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壹種具體表現被廣為推廣,“懲戒教育”日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尤其是學校教育,老師們甚至到了談“罰”色變的地步。面對不服管教的孩子,很多教師紛紛發出“老師越來越難當”的感慨,消極應對的結果是,包括肇事孩子在內的多數學生利益受損。
壹時間,在教育孩子要不要懲罰的問題上,長期以來人們有著爭論。壹度時期,不少人對懲罰持反對的觀點,提出“教育,拒絕懲罰。”有人認為,懲罰,是教育評價過程中衍生出的壹種病態形式,是教育者的壹種大忌,有百害而無壹利。
事實上,就“教育”本身來說,就包含有“懲罰”的因素。
也就是說,教育孩子不能沒有懲罰,教育孩子離不開懲罰;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其實,就教育本身而言,不僅有“表揚、批評、獎勵”,而且應該有“懲罰”制衡、制約。
“懲罰”教育,從某方面來說,也是挫折教育的壹種。
所以,沒有懲罰,教育是壹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
不過,懲罰是壹把雙刃劍,有積極的壹面,也有消極的壹面。
家庭教育,父母在“懲罰”孩子的錯誤,應該用其利而避其弊,不應當以其有弊而棄其利。教育不能濫用懲罰,但也不能沒有懲罰。教育不能拒絕懲罰,教育應時刻保留懲罰權。
懲罰有法但無定法。只要父母能夠正確認識和使用懲罰,教育懲罰就壹定能夠發揮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
這裏應該鄭重的說明:不管怎樣的“懲罰”教育,都不能以“青紅皂白”的“體罰”教育以及“突然襲擊”的打罵教育來替代,要知道,懲罰教育與體罰教育不能“混為壹談”、更不能“偷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