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婚,這裏有兩個環節,雙方提親認可後,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貫、祖宗三代寫成庚貼送交男方。三天內若男方家裏沒有發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鍋等,這叫做“三 日好”。有這個好兆頭,男方才答應互換 庚帖。換了庚帖再各自 請人占蔔合婚,確認男女雙方是相生還是相克;如果相克,婚只好告吹。
定親,合婚之後,就進入了定親階段,即由男方備禮物到女方定下親事。禮物通常是壹對金耳環或壹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項鏈的,還有白糖、面條,這是表示訂婚的信物。女方在定親禮時, 要給親朋鄰裏分送糖果餅食,告知親事已定,定親後便行聘禮。
行聘,亦稱送聘。過去的聘禮,富有人家是金銀、彩緞、豬、羊、酒果;貧者則是檳榔、雞酒而已。潮州人把檳榔當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禮物。現代的聘禮包括實物和現金。實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條、大吉(潮州柑)、金銀首飾、布料、餅食等,但不能為奇數,務必偶數。現金也稱為聘金,分 壹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數的。在買賣婚姻相當盛行時,聘金多少成了婚姻成敗的關鍵。雙方為了避開赤裸裸的討價還價,便把聘金美稱為“茶儀”,使它變為男方對女方父母育女的報答之意。“茶儀”以壹擔茶為單位,雙方通過媒人兩頭奔走, 定下了雙方都滿意的擔數,然後按市價換成現款,爾後才行聘。男方有的早在定親階段就預支了部分“茶儀”,這就是買賣婚姻最為商品化的典型(解放後,這種買賣婚姻已在潮汕地區基本消 失)。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禮,即把聘禮中的餅食部分退還, 並回贈“鴛鴦蕉”、桔、豬心等。鴛鴦蕉即兩個並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諧音“吉”,象征大吉;豬心(壹半留在女方) 象征同心。雙方這時還要用對方禮物中的餅食鄭重其事地分贈給親朋鄰裏,報告結婚喜期。親朋鄰裏也要回贈禮物表示祝賀。
請期。行聘禮後,就要選擇結婚的日期,並轉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麽時候剪裁結婚禮服,什麽時候“挽面”(開臉,即 用線絞去臉上的汗毛),什麽時辰沐浴,什麽時辰迎娶等。請期 所請的時辰大多在黑夜裏,潮俗保持黑夜迎親的婚俗,實是遠古 的遺風。在古時候,婚禮總是以昏為期,因此迎親壹定要在黃昏之後,甚至深夜。因此,《釋名》給婚姻下定義說:“婚,昏時成禮也;姻,女因媒也。”《白虎通義·嫁娶篇》也說:“婚姻者,何謂也?昏時行禮,故謂之婚。”
粵東的饒平姑娘,每當她們到了適婚年齡,為了祈求得到壹個如意的夫婿,元宵夜裏她們總是成群結隊地跑到菜園裏,坐在芥菜上(芥菜,潮俗稱大菜)虔誠地禱告:“坐大菜,將來嫁個好兒婿。”如果是兒女年齡大了,而婚事又遲遲不就,做父母的當然心裏焦急。於是,他們往往向別人家要來壹條捆縛煙葉的草繩,帶回家門口念念有詞地說:“阿奴個姻星浮了。”
饒平人當男方給女方送去了聘金、聘禮之後,女方應該回贈壹塊割而未斷的豬肉,美名曰“鴛鴦肉”,以示“血肉相連”。新娘於出嫁前的沐浴、更衣更有壹番講究:浴盆中須放入石榴等十二種植物的花或葉,浴畢,讓新娘坐在浴盆裏吃下兩顆熟雞蛋,以祈婚後產育順利。而且,新娘穿的衣服裏裏外外都不能縫上袋子,意在不把父母的幸運帶走。
二、迎親
迎親,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儀式,也是婚禮中最主要的程序。 迎親有兩種:壹種是新郎迎親,另壹種是男方請“好命人”代迎。新郎迎 娶之前,新娘要“分錢米”,即把壹大堆混有錢幣的大米,均分給家中兄 弟姐妹,表示把財富分給大家。沐浴時,要用仙草、石榴花沐浴。浴畢則 站在壹只預先準備好的竹葫(大笸籮)裏,由男方派來的“好命人”替她 穿上結婚禮服。打扮好之後,向長輩壹壹告別,由未婚的弟弟送至門口, 再由“好命人”攙扶上轎。這時,新娘往往放聲大哭,這叫“哭嫁”。壹 方面是為遠別父母親而哭,另壹方面據說只有流淚,才能使娘家富裕。新 娘走後,家人要即刻關閉大門,以期今後不會因夫家發生意外或夫妻鬧翻而離異回轉娘家。
新娘的嫁妝過去壹般是衣服木箱之類。過去隆重的陪嫁,就是“全廳面”。“全廳面”即新娘到夫家後,臥室、堂廳上面所必需的壹切物品,如 炕床、圓桌、鼓椅、成對交椅、皮箱、五桶(飯桶、碗桶、腳桶、腰桶、馬桶)、梳妝臺、金銀首飾等。還要用紅口袋裝上谷種,用整根竹苗當扁 擔挑著,隨著新娘帶到夫家。替新娘挑隨嫁物品到夫家的人叫“青郎”。
彩轎來到夫家門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腳踢轎,卷轎簾,拔下新娘頭上的如意,往新娘額上作勢欲紮。踢轎、紮如意,意在給新娘下馬威:今後壹切須如夫意。這是夫權的暗示(有趣的是新娘臨睡前要“使勁”踩新郎壹腳,作為對紮如意的報復)。接著新娘在伴娘攙扶下跨過門 檻底下壹堆燃著的“火煙”。新娘進門之後,要在婆家請來的“青娘母”陪伴下,與新郎吃“合房圓”,進洞房,上廳堂給長輩、平輩端茶行禮等。 這時,青娘母應在旁誦祝頌歌辭。例如:
新郎踢轎門歌
姜葉紅,就請娘仔過君旁。
今日就是好日子,二人相惜心相同。
“開轎門,跨火煙”歌二首
手牽阿娘跨火煙,夫妻偕老二百春。
金馬上堂玉堂客,五代同堂公抱孫。
火煙踏畢步再移,輕輕邁步入房邊。
夢得明年得貴子,雙雙貴子讀書詩。
新娘舉步踏火煙,早得麒麟是男孫。
夫唱婦隨同心腹,孝順爹娘欲殷勤。
金蓮移步踏火煙,夫妻偕老百年春。
兒孫金馬玉堂客,五代同堂孫抱孫。
進廳歌
火煙踏畢步再移,款款蓮步進廳邊。
金玉滿堂福祿壽,來年定得狀元兒。
進房歌
阿娘玉步進房中,琴瑟和鳴早得男。
夫榮妻貴同偕老,子子孫孫掌朝綱。
佳人進步洞房邊,好像唐朝郭子儀。
七子八婿來慶壽,兒孫個個穿錦衣。
新娘移步進蟾宮,鸞鳳成雙得和鳴。
老君來送麒麟子,代代兒孫做公卿。
婚宴舉行的過程中,新娘照規矩是不能出來坐席的,只能在洞房裏頭, 由婆婆或是小姑送壹點東西進來吃。宴席吃到差不多時,就由婆婆帶新娘出來向親友客人們敬茶,或者敬檳榔。以前,敬茶的時候要嚴格按照輩序, 但現在就簡化了,只需壹桌敬完再敬壹桌。敬茶的時候,婆婆要在旁邊挨 個教給新娘:這個是誰,那個叫什麽。長輩喝下壹杯喜茶,就得回賜壹個 紅包,並說上壹些祝福的話語。
娘家在新娘迎娶當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湯贈與男方,願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給新娘送木耳豬心湯,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親人。 第三天,新娘還要舉行祭祀主宰功名利祿的司命帝君,並舉行“開井”、“舂米豆”、“攪潘缸”等儀式。四個月後,新娘要舉行“歸寧”禮,即回娘家。連續三次,俗稱“頭返厝”、“二返厝”和“三返厝”。頭兩次回娘家,新娘需在娘家吃過了午飯,但未見娘家晚飯炊煙之前就得返回。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幾天,好好傾吐思念父母之情。
饒平的風俗,在新娘的嫁妝中,壹定有針、梳子等。到了夫家後,新娘把針分別送給上門的親戚,表示要和他們切磋手藝,梳子則象征著新娘 做事有如梳頭,有條不紊。
惠來縣葵潭壹帶的姑娘出嫁到夫家後,要把從娘家帶來的兩株連根的草頭香(莎草)配上兩株良蕉(美人蕉,與“良宵”諧音)種在夫家菜園裏,以祈福祿聯綿,千子萬孫。
這裏的姑娘出嫁時還有分贈“姐妹錢”的習俗。“姐妹錢”是由前來 迎娶的新郎分贈給送新娘上路的弟妹們,壹般是4元4角8分。分贈姐妹錢選壹對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離)”之意。
惠來民間婚禮另有特色:新娘將入夫家門時,屋裏人都要回避。新郎在新娘尚未到來時,要用瓦片做成壹個叫做“陰子”的圓筒放在門坎上,裏面裝著百合、甘草等,寓意百年和合、同甘***苦、陰調陽順、福蔭子孫。 然後站在門坎上伸出壹只手按在門框上,讓新娘從新郎腋下鉆過去,跨過門坎及瓦筒。接著,夫家人方可出來相會。
饒平海山鎮,新娘出嫁那天要與兄弟分錢米。由母親在簸箕或竹篩中 放上錢米,用力搖簸,邊搖邊念:“簸圓圓,簸後兒孫大有錢;簸勻勻,明年抱個男外孫。”然後把錢和米按兄弟人數和女兒各分壹份,新娘拿後裝入壹個特別制作的肚兜,將錢米放在夫家的米甕裏。
揭陽民間婚禮,在新娘出嫁當天,新娘的兄弟要先備好禮品到男家, 這禮品有雌雄雞壹對,還有壹瓶化妝油。小舅子到了親家家裏,會受到熱烈款待。
普寧人在回贈男方送來的聘禮中,除糖果外,還送上春草二棵,謂之草頭結發;豬心壹個,謂之同心;五樣種子(稻谷、綠豆、酵母餅、龍眼幹、薯粉丸),謂之五子登科;香蕉若幹,謂之招子成行;甜糖烏豆球,謂之拿給箕裘。另外,有的新娘出嫁前夕,還要邀同輩姐妹吃“厚合”甜菜,並壹起睡在下墊稻草上鋪草席的竈前。為什麽有這習俗呢?傳說以前有壹繼母,虐待前氏女,十分殘酷,即使是姑娘臨嫁日子,也不給她好臉色,反而喝令她在竈前席地而睡。沒想到這姑娘嫁過去後,夫家立即發跡。 因此,人們紛紛仿效,以至相沿成俗。
澄海流傳壹首“出嫁歌”,其詞曰:
正月荊春籮,四娘欲嫁物哩無,
也無剪刀***鞋尺,也無梳仔好梳毛。
急急寄字分大哥,大哥贈伊金被箱,
二哥贈伊金鴛鴦,三哥贈伊金交椅,
四哥做官未返圓;大嫂贈姑頭上釵,
二嫂贈姑腳下鞋,三嫂贈姑龍鳳髻,
四嫂贈姑鬢腳釵;外公外媽贈耳鉤,
內公內媽贈枕頭,同寅姐妹贈雨傘,
雨傘挈起遮娘頭。
這反映了澄海的婚禮習俗:姑娘將要當上新娘時,親朋好友都會紛紛向她送禮,這叫“送花粉”。新娘將嫁妝和親朋所送禮物帶過夫家後,都堆放在新婚床上讓人觀看。嗣後,從嫁妝布料中,找出合適的布料分贈家公、家婆及丈夫的姐妹兄弟,以示禮貌。觀看新娘的人要給新娘“賞面錢”(見面禮)。新娘將這些賞面錢斂在壹起後,送還家公家婆。實際上,家公家婆過目後,壹般分文不取,送回給新娘做私房錢。
新郎在布置新房時,要舉行莊嚴的“安床”儀式。安床之時宴請算命先生擇日,床頭朝向也有個講究。在安床時,要做“四句”以圖吉利。 如:
良辰吉日來安床,東西南北向四方。
月老仙翁童子到,明年公媽來抱孫。
壹盤大桔放落房,新娘進房教新郎。
明年雙生兩貴子,壹個尚書壹侍郎。
大被來牽四角頭,千子萬孫發齊齊。
招財進寶童子到,壽比南山福祿高。
安床完畢,要將壹條“安床大吉”的條聯以及事先請到的神符貼在床 上,然後叫壹個男孩到床上躺壹會,意味著早生貴子。忌床剛安好,女子便坐到床上去。還要祭拜祖先,告訴家中又有人成家立業,並做“四句” 雲:
點起喜燭照萬庭,滿堂光輝大光明;
金龍飛舞真富貴,歡喜鸞鳳***和鳴。
潮陽女子出嫁,也保留著壹些古老習俗,如“吊豬朥”。過去,新郎家前來迎娶的花轎,轎前必須掛壹塊肥豬肉。
傳說此俗始於明代。當時任江西提學的縣城人李陵告假在家,壹日見到鄰居擡著花轎要去娶新娘,李 陵說此日是“羅猴”(民間傳說中兇煞的壹種動物)弄食日,不吉利。但花轎已經出門,鄰居請教李陵有何解救方法,李陵便建議在轎前吊壹塊豬朥。如果遇“羅猴”,豬膀可為食物,新娘便可保平安。鄰人照辦,果然無事。此後,其他人家要娶新娘,也依法在轎前“吊豬朥”,以避煞驅邪, 逐漸形成習俗,沿傳至今。現在雖然沒有花轎;但仍然有人將壹塊肥豬肉掛在載新娘的自行車把上。當新娘艷妝濃抹、將上花轎的時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壹盆清水, 向花轎潑灑,邊潑邊念:“缽水潑上轎,新娘變新樣。”寄寓對出嫁新娘 的祝願。不過,現在潑灑的當然不再是花轎,而是自行車或是摩托車、小轎車了。
海豐陸豐壹帶人家,新娘在出嫁前,要穿上“嫁衣裳”,“嫁衣裳”通常由五件上衣組成(也有三件或七件的)。上面壹件由夫家送來,多為禮服;第二件為苫麻衫,必須反面穿上;第三件為白衫,俗有“死人打扮”之說。穿好出嫁衣裳之後,這才哭辭父母上轎。
另壹習俗是“鏢青”。“青”是用榕樹枝葉做成的,在轎子抵達新郎門口時,由陪轎的“好命人”把從新娘家帶來的“青”鏢上新郎的屋頂, 並念四句雲:
青鏢上去,五男二女。白頭到老,美滿如意。
新郎新娘首次同桌用膳,由“好命人”餵之,各自吃半碗飯後,交換剩余的吃下。合巹時,夫婦坐在床的兩端吃“合房圓”,仍由“好命人”餵之,也在吃壹半之後將剩余的交換著吃。
新房的床頭要放置壹對油上漆的枕頭,暗喻夫妻感情“如膠似膝”。“果事先了解到新人對漆過敏,可改用竹制枕頭,則是取“同心同德”之意(潮語“竹”與“德”同音)。有的眠床的紗櫥頂上還放上壹支竹扁擔,意味夫妻倆將***同肩負新家庭生活擔子。新娘的嫁妝中,過去還必須備有兩雙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趨”之意。
新娘過門後,隔壹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廚,親自做壹碗甜米飯,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後,請他們各嘗壹點。據說,這碗甜飯,糖要從娘家帶來,做飯時還必須將壹口自己的唾液摻進米湯中。當然,唾液摻米湯得悄悄進行,吃的人也不必多問。這壹習俗意味著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飯,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處,生活和睦。
新婚三夭內,新娘子與公婆應避免相見。第四天壹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井汲水。汲水前先將壹小撮紅糖和壹小撮由娘家帶來的泥土投入井中。這是為使新娘此後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鄰裏和諧相處。
三、鬧洞房
無論是哪壹個地區,婚禮的最高潮是“鬧洞房”。潮汕也如此,無論老少、貴賤、貧富、相識或不相識,只要說聲“看新娘”,“青娘母”就會馬上掀開門簾,讓新娘到門口給客人敬茶、敬擯榔,並贈送上繡祥禽瑞 獸、四時佳果的各式香包。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閨房裏刺繡的,人們要從這些刺繡工藝品的手藝高低、數量多寡來品評新娘的靈巧與笨拙、勤勞與懶惰。
潮汕鬧洞房之習俗中,最有特色的要算“做四句”。“四句”即“四句”順口溜。妳如果想壹睹新娘的芳容,必須說出吉祥如意的“四句”, 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如果有人說了不三不四的活,那麽青娘就不讓新娘放扇露面,只是客氣地敬煙、敬茶,請他再作佳句。也有壹些生性詼諧 的鬧客,運用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的手法,把個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 像“新娘面似桃花紅,在家上會交錯(cag4)人。”這“交錯人”三字, 潮俗有兩個含義:壹是能聯系人,團結人,屬褒義;壹是與人搞不正當關系,屬貶義,當青娘聽到這種歧義句時,立即警惕起來,準備作四句回擊,忽又聽唱道:“所錯同寅好姐妹,學文學武學針工。”於是,喜娘便笑臉相迎,敬茶敬煙。又有的唱:“新娘娶進來,十年生九個。”這兩句對於重視子嗣的潮汕人來說是吉祥的,沒有想到調皮的鬧洞房者接下去卻唱道:“五個抽鴉片,四個賭紙牌。”這就大煞風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