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石灣公仔(曹操)石灣公仔,即石灣藝術陶瓷,產於“中國陶瓷名鎮”——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的石灣鎮,是在日用陶高度發展,商業流通活躍繁榮的基礎上產生的。它的藝術創作植根於民間,每件作品充滿著渾厚、粗獷、質樸、率真的審美情趣。石灣公仔上釉別具壹格,釉色渾厚斑斕,造型生動傳神。在技法上,塑造人物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現人體肌膚,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溫情和人性”的藝術效果。自明代以來,“石灣公仔”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兼收並蓄、善仿善創的發展進程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陶藝史上的壹朵奇葩。
目錄
石灣公仔的歷史
石灣公仔的藝術特點1、石灣公仔的民族性
2、石灣公仔的地方性
3、石灣公仔的人文性
4、石灣陶瓷的創作特色
石灣公仔藝術的現代走向1、創作題材的多樣性
2、表現手法的兼容性
3、從實用轉向觀賞
4、不斷開發新品種
石灣公仔與中華陶
石灣公仔的投資石灣公仔的歷史
石灣公仔的藝術特點 1、石灣公仔的民族性
2、石灣公仔的地方性
3、石灣公仔的人文性
4、石灣陶瓷的創作特色
石灣公仔藝術的現代走向 1、創作題材的多樣性
2、表現手法的兼容性
3、從實用轉向觀賞
4、不斷開發新品種
石灣公仔與中華陶
石灣公仔的投資
展開 編輯本段石灣公仔的歷史
石灣公仔--廣東省佛山市石灣出產的陶瓷工藝品
陶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領域舉足輕重的壹部分,可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青花瓷、唐三彩等名陶早已享譽海外,蜚聲國際,而“石灣公仔” 以“石灣公仔”為代表的石灣陶藝品卻是中國民間陶瓷藝術的壹朵奇葩,早在明清時期就享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 石灣藝術陶器其產生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數百年來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被稱之為“石灣公仔”。唐宋時期,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石灣公仔就開始遠銷日本、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地;明代以後石灣公仔的生產進入鼎盛期,產品種類繁多,逐步分支為人物、動物陶塑、器皿造型、園林陶藝及微塑五大類,成為獨具嶺南特色的工藝品。歷經千百年的傳承和錘煉,石灣陶藝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深受國內外人士喜愛和贊賞。2006年“石灣公仔”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石灣制陶歷史悠久,陶瓷產業十分發達。據石灣 “河宕貝丘遺址”的考古證明,五千多年前就有當地居民開始制陶。經過唐宋時期的發展,石灣陶瓷生產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方圓幾公裏的小鎮有陶瓷107座,陶瓷行業從業人數達6萬多人,《明詩綜》有載:“石灣瓦,甲天下”,概括反映了當時石灣陶瓷生產的地位。清代,石灣出產大量各式日用陶瓷品的生產和風格獨特的陶塑瓦脊、園林用品、藝術人物以及花鳥蟲魚等美術陶瓷,其陶瓷產品不僅暢銷嶺南,而且還經“海上絲綢之路”遠銷至東南亞各國。南風古竈更是五百年薪火不斷,堪稱制陶界的奇跡,先後被列為佛山市、廣東省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載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1] “妙手匠心巧出神,泥沙水火見奇珍。藝精品美石灣瓦,名甲四方天下聞。”這是描述佛山石灣公仔的詩句。可以看出,佛山的石灣公仔早已名揚四海,那生動傳神的造型,那流光溢彩的風情,讓人深深地沈湎於泥土與水火所凝聚而成的藝術之中。 廣東省陶瓷藝術大師封偉民,是土生土長的石灣人,也是石灣壹位較有代表性的新壹代陶藝家。他自小對繪畫藝術已經相當有天分,最初從事陶瓷壁畫創作,後來全身投入創作陶瓷。畫畫最難的就是掌握手部的描繪,但封偉民可以很自然的把手部勾畫出來,從他的畫作之中,大家可以看到他鮮明的個人風格,而他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人物為主,畫作及陶塑的作品可說是壹脈相承,人物的神態刻畫入微,造型方面加入了西方的元素,跟傳統的陶塑作品有很大的分別,在他的作品“負重”中,他大膽使用粗泥,讓作品更有質感和力度感,有西洋雕塑和油畫的味道。他的很多作品還參考了國畫、漫畫,甚至剪紙的技術,讓陶瓷作品更具現代感。廣東省陶瓷藝術大師封偉民介紹說: “比如說國畫、書法、油畫的色彩和剪紙那種很樸素的味道,融合在我的陶瓷之中,希望通過這種手法,在石灣傳統占主導地位的領域中,走出壹條新的路。” 封偉民特別鐘情於創作古代的人物,在“馬超”這件作品中,他把衣紋刻畫得特別有質感,善於利用點、線、面這些構圖。塑造的人物,神態活靈活現,肌肉方面加入了適度的誇張。每當有新構思,他都會翻閱大量資料,然後以速寫的方法,將人物的特點記下來,再根據草圖創作,有別於傳統做手稿的方式,他希望能夠將石灣陶塑的傳統技藝跟現代的審美觀結合,將石灣這種小型陶塑作品,體現大雕塑的感覺。 封偉民曾經在美術學院進修過,所以他的作品可以說是美術概念跟傳統陶瓷藝術的結合。封偉民說,這就是他的個人風格。 “其實也不算是前衛,只不過比傳統那些先行壹步,比如造型方面和塑造的手法,人物的衣紋的處理,跟傳統拉開了距離,融合了自己壹種陶塑意念在其中,這是個人風格的形成過程中的壹種。” 封偉民和壹班誌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四方藝林”。壹有機會他們會聚在壹起互相交流。封偉民的朋友,都是對書畫有興趣的藝術工作者,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領域,但都很熱心創作。封偉民說,除了交流切磋之外,他們都希望各取所長,通過觀摩來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 “其實我們互相欣賞,在佛山這個環境裏面,是很適合藝術創作的,因為裏面有很濃厚的文化積澱,其中很多很有才華的藝術家在佛山,我剛好也是在佛山土生土長的人,所以互相能交流和欣賞,互相啟發,比如書法,中國字體很講究形體,油畫很講究色彩,花鳥畫講究構圖,山水畫講究氣魄,其實每壹樣都可以在陶瓷呈現出來。” 石灣陶塑藝術以微雕最能體現作者的手藝,由於作品屬於精細的陶塑作品,再由每壹件小組件結合而成,所以每壹個工序都要做得很仔細。封偉民的太太霍秀蘭也是陶藝家,主要是創作微塑作品。封偉民說,太太在自己的創作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因為她著重於微雕技巧的探索,而我有壹些題材,比如說壹個大的造型方面有啟發,在壹個很小的微雕裏面,想做出壹種大的氣勢,其實到了實際塑造的時候,主要是她做出來的。”
編輯本段石灣公仔的藝術特點
1、石灣公仔的民族性
西方的陶藝多借助裸露人體的每條肌肉來表達感情,石灣陶藝則秉承中國藝術的傳統特征依靠線紋的飛動,借衣紋折疊、線條流動去表達人物的情感,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2、石灣公仔的地方性
人物塑造的身形和衣褶具有飄逸流暢的特點。釉料方面石灣公仔采用的是壹次燒成的顏色釉,以不可重現的無窮變化而形成石灣藝術陶鮮明的特色。施釉上石灣公仔不在人物的臉、手部上釉,以泥胎的產色使肌理表現更加真實,同時由於石灣公仔所使用的泥料較粗且含砂,就需要上壹層較厚的釉來掩蓋,從而使產品的藝術風格顯得特別古樸厚重。
3、石灣公仔的人文性
由於石灣公仔是民窯生產,制作方式不受約束,構思上不拘壹格,題材廣泛,具有濃厚的鄉土生活氣息,它以老石灣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現,更貼近普通民眾的生活,具有較強的人文性。
4、石灣陶瓷的創作特色
由於石灣公仔在手法上充分吸收了國畫寫意筆法的精髓,強調概括和誇張。重神似,具有造型生動傳神,釉彩渾厚樸實的特點。其陶塑題材,既有源於現實生活的,又有取材於神話傳統的表現形式,有寫實和誇張的不同手法,陶質運用上有素胎和上釉兩大類型,是極具地方特色的藝術品種。
編輯本段石灣公仔藝術的現代走向
石灣公仔歷經千年的錘煉,發展成為了中國陶瓷百花園中的壹朵奇葩,歷數百年仍深受人們喜愛,個中原因,首先得益於石灣藝人們的銳意創新、主動對市場的把握,以及在實踐中不斷磨練與進步的高超技藝。另壹方面,石灣地處珠江三角洲的腹地,自古以來就經濟發達,且毗鄰重要的進出口港口廣州,不僅交通運輸方便,而且利於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所有這些都成為了刺激石灣藝術陶瓷不斷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石灣藝術陶瓷在傳統的自然主義和寫實風格為主的基礎上,融合了抽象藝術、中國畫技法、雕塑技法、壁畫和浮雕技法等元素,使作品增添了新的活力。其藝術走向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創作題材的多樣性
除傳統題材得以恢復和發展外,當代有些陶藝家還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嘗試。在微塑方面,近年來還出現了壹種新的題材--以細小昆蟲為主題的微型陶塑作品。
2、表現手法的兼容性
在中青年壹代的石灣陶藝家中,除了勇於在題材上創新外,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包括塑造技法和材料上,也多有嘗試,屢出佳品。在塑造技法上,除繼續沿用傳統的手法外,還融合了繪畫、雕塑、壁畫、浮雕等其它藝術門類的表現語言,使作品更具表現力。傳統的石灣公仔使用植物灰釉和礦物釉,呈色較暗。多用仿哥釉、仿鈞窯變釉或仿鈞紅釉作人物的衣服。在此基礎上,現代的石灣公仔人物衣服還增加了淡紅、醬黃、淡黃、草綠、淡青等釉色。並且根據題材的需要,適當地引入了化學顏料,使釉面呈色更為亮麗。
3、從實用轉向觀賞
石灣陶藝中有壹些在歷史上是屬於實用的品種,如花窗、影壁、花脊等。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意識形態的進步,導致建築形式與風格的變化,從而使這些產品日益走向式微。其中的花脊在清末民初即已為了適應市場,從群塑轉向單件塑品,並逐漸發展成為石灣公仔的主流品種。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收藏熱的不斷升溫,使用量已極少的花窗、影壁等產品又重新有了壹定的產量,而且在形式上為了適應收藏的需要而改成了較微型的作法。
4、不斷開發新品種
石灣美術陶瓷廠經過反復研制和試驗,終於成功研制出了仿磚雕陶藝作品,使這項幾乎瀕臨滅絕的民間工藝又多了壹條發展之路。磚雕是在燒好的青磚上進行雕刻的工藝,是清代珠江三角洲壹帶建築上常見的裝飾工藝。其題材與石灣陶塑大致相同,以花鳥、動物、戲劇故事等為主。青磚的生產成本較高,而且質地硬而脆,極容易出廢品,因而制作成本較高。加上經歷了民國期間建築風格的變革,至“文革”時期破“四舊”的浩劫,使這項工藝已幾乎失傳。近幾年來雖有個別手工藝人恢復了這項工藝,但生產數量極為有限。而石灣陶藝仿磚雕作品改先燒後雕為先塑後燒,作品可大可小,大件的作品還可以分割成若幹小件,待燒好後拼裝合成,極為靈活方便。它的出現,以低成本、出品速度快、高產質優等優勢,為磚雕這門工藝增添了異彩。
編輯本段石灣公仔與中華陶
窯變釉作品《世博鴻運當頭》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地不斷有新的陶瓷生產基地崛起,石灣過去發展的許多優勢已不明顯。有資料顯示,石灣陶瓷行業經過了20世紀90年代的高速發展之後,石灣的陶瓷原料中心的地位已不明顯,特別是近距離的廉價的優質黑泥和低溫瓷。 面對這種現狀,“中華陶”意識到,要想生存發展,要想讓“石灣公仔”這壹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工藝煥發新的生機,就是必要進行改革,把現代社會的流行時尚元素融合到石灣公仔這壹傳統工藝品裏,使其更符合當今社會的大眾審美觀和品位,更能迎合現在年輕人的口味。“中華陶”攜手眾多陶藝美術大師,將石灣公仔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大家面前! “巧奪天工憑妙手,石灣該是美陶灣”——著名詩人郭沫若曾用這樣的詩句來形容石灣陶藝;相信經過“中華陶”融合傳統工藝和現代元素打造全新“石灣公仔”必將把石灣陶藝推向壹個新的高度,引領全新的時尚潮流。
編輯本段石灣公仔的投資
石灣公仔多以人物形象為主,人物雕塑是石灣陶藝中最常見、產量最大的品種。除了各種歷史、神話傳說和小說戲劇人物,還有漁樵耕讀等生活的題材,這使得石灣陶成為人們樂於收藏的藝術品種。 各種人物造型,背後總有壹些廣為流傳的故事。在欣賞、把玩這些石灣公仔的時候,無形中也增添了收藏的樂趣。 此外,鳥獸魚蟲也是石灣公仔中較常見的品種,題材分現實和傳說兩大類,比如說現實生活存在的馬、牛、羊等,傳說裏的龍、鳳、饕餮、麒麟等,這些都極富傳統文化氣息。 雖然石灣公仔的歷史悠久,但是上百年、幾百年前的老物件很難找。1952年,廣州市文化局在石灣設立了廣州人民美術社石灣工場,先後由壹些著名石灣陶塑藝人主持,安排人員師從名家學藝。1957年又成立了石灣陶器研究所,專門對石灣陶的釉色、原料、窯爐等進行研究。同時又將分散的陶業作坊聯合起來成立了石灣美術陶瓷廠,後又將該廠與廣州人民美術社石灣工場、個體聯營的工藝社合並成為國營石灣美術陶瓷廠並發展至今。在十年“文革”期間,由於受到當時政治形勢的影響,許多傳統題材都被定為“四舊”而不能生產。出現了大量的工農兵形象,如“鐵人王進喜”、“移山造田”等,這些幾十年前生產的石灣公仔如今也有了很高的收藏價值。 收藏圈有觀點認為,石灣窯屬於地方藝術品種,難以走出嶺南地區。所以,近幾年拍賣市場出現的石灣公仔為數不多。但是,極具地方特色的藝術精品總會逐漸引起人們的關註。近幾年北京大型拍賣行,像嘉德、保利等也開始出現石灣窯拍品。2008年12月在中國保利拍賣行廣州分行舉行的陶藝珍品拍賣會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松堅的《龍之尊者》(原作)原本估價18萬元,最後竟拍出100萬元高價。在香港上環的壹家拍賣行裏看到壹套水滸108將的石灣公仔,估價不低。在廣州等壹些城市的拍賣行,也有不少舊石灣窯器物的交易。 普通的藏家財力有限,難以在官窯、名家書畫等高檔古玩藝術品上有所建樹,把目光轉移到壹些歷史底蘊深厚,而暫時不為廣大收藏人士追捧的種類,更能收到精品。石灣公仔的收藏是“內藏玄機”,真實的石灣公仔收藏市場是表面上看起來“非主流”,有些冷清,可實際上不少國內或境外的精明收藏者則在暗中進行收藏。不過,舊時石灣公仔精品存世不多,藏友也不能因為發現了新的收藏渠道,而在不懂行的情況下盲目收藏。此外,陶瓷作品分為原作、限量品、精品、普通品,藏友們對此要搞清楚概念。 原作只有壹件,從創作到制作完成都由工藝師全程負責。限量品則是在原作的基礎上,以模具復制出來,再由工藝師把關,數量壹般在幾十或是百來件左右。現在不少石灣公仔還配有證書,如果上面沒有註明數量多少,就只能算是精品。精品是由於市場供不應求,工藝師授權後,用流水線註漿倒模生產的工藝品。原作、限量品都有作者的親筆簽名、印章和收藏證書等“身份證明”,其收藏價值自然也不壹樣。比如說,壹件精品標價才幾千元,而原作往往則是數萬元。 此外,藏友們著手收藏石灣公仔,還要註意題材的選擇,然後是考慮作者名氣。現代的石灣公仔,創新的題材是升值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