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我國 地方戲曲 發展較好的地區之壹,具有久遠的戲曲歷史。在河北戲曲文化中,有很多戲曲被人們熟知,並且得到觀眾的喜愛。那麽,妳了解河北的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嗎?接下來,就和我壹起去了解吧。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中國梆子聲腔的壹個重要支脈,形成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0),清光緒初年進入興盛時期。
河北梆子在劇種方面不僅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現實生活;在舞臺藝術上,無論是音樂、表演以及舞臺美術方面,都有極大的變化和明顯的提高,從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剛勁、華麗、委婉的特點,流行於河北、天津、北京以及山東、河南、山西部分地區,成為中國北方影響較大的傳統戲曲劇種之壹。
評劇
評劇,是流傳於中國北方的壹個戲曲劇種,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壹,位列中國五大戲曲劇種。曾有觀點認為是中國第二大劇種。清末在河北灤縣壹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
20世紀20年代左右流行於東北地區,出現了壹批女演員。20世紀30年代以後,評劇表演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了李金順、劉翠霞、白玉霜、喜彩蓮、愛蓮君等流派。1950年以後,以《小女婿》、《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出現新鳳霞、小白玉霜、魏榮元等著名演員。現在評劇仍在華北、東北壹帶流行。
絲弦
弦,中國民間戲曲種類,分為南方絲弦和北方絲弦,北方絲弦又名弦索腔、弦子腔,流行於河北省中南部,是全國稀有漢族戲曲之壹。劇種起源於明末,其聲腔為元、明流行於燕趙的小令。絲弦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曾遭禁演,1840年鴉片戰爭後在民間日漸發展,並形成了東、西、南、北、中五路流派,流行於石家莊地區壹帶的為中路絲弦。
南方絲弦主要指常德絲弦,常德絲弦是流行於湖南常德沅江、澧水壹帶的漢族地方曲種。明末清初,江浙壹帶的民歌和時調小曲傳入常德後,經與當地民間音樂相結合,不斷演變、發展而成。
平調
平調是中國的漢族地方戲曲劇種之壹,屬於河北省的地方劇種之壹,發源於冀南武安縣壹帶。“平調”也稱“武安平調”、“平調劇”。平調是十二律中最低的調子。流行於冀南、豫北和晉東南廣大地區,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平調的產生,據傳始於明末清初,由武安藝人以河南懷調、山西上黨梆子為基調,並在發展過程中吸收河北梆子的唱腔藝術,結合武安民間音樂、舞蹈演變而來。逐步形成了壹種獨特的地方劇種。平調的唱腔屬梆子腔系板腔體,五聲“徴”調式。
落子
落子,是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漢族民間舞蹈之壹,屬於秧歌類。它流傳於滄州地區,尤以滄縣、南皮縣為盛,據查已有壹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冬季農閑時排練,正月十五前後演出,以示人們辭舊迎新,慶祝豐收的喜悅心情。內容多是表現男女愛情和人民生活的。唐山落子發展成為現在的評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