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戲曲面臨的最大危機是什麽?

戲曲面臨的最大危機是什麽?

戲曲面臨著危機,這是不容回避的事實。有研究者認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戲曲面臨的危機可謂是內憂外患,已被認為是“全面的、深層次的、整體的行業危機”。這種危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國辦戲曲劇團數量的銳減;二是戲曲演出場次快速下降,觀眾人次銳減;三是劇目生產能力急遽下降;四是人才斷層嚴重,戲曲劇種消失。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壹份統計資料表明,20世紀60年代初,全國尚有367個戲曲劇種,其中包括50多個新產生的劇種,而目前,全國尚在演出的劇種僅存二百多個,有的上演率還極低。

/960a304e251f95ca5f91b87ec2177f3e6609529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造成戲曲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原因有三個。

1、戲曲的表演形式與觀眾的審美習慣改變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

在農耕時代,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人們最重要的文化活動就是看戲。那時候生活節奏慢,人們有時間在劇院靜下心來欣賞戲劇表演。在鄉村,逢年過節或者農閑的時候,稍微富裕壹點的地方,就搭戲臺,請戲班子來唱戲。因為經常看戲聽戲,很多文盲都會哼壹些戲曲唱段。到了工業經濟時代,隨著廣播電視的普及,加之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習慣於看節奏快的電影或電視劇,包括相聲、小品等,對戲劇的興趣逐漸減弱,以致完全消失。因為戲劇的節奏太慢,人物的語言表達、心理活動很多都是通過唱來實現的,壹段唱詞唱完需要好長時間,觀眾很不習慣,難以接受。還有,劇中人物的壹舉壹動,壹招壹式,都有講究,很多是程式化的,也花時間,觀眾也沒有耐心。久而久之,相當壹部分觀眾與戲劇漸行漸遠。唱戲是給人看的,沒有觀眾了,或者說觀眾少了,戲曲的危機就出現了。劇作家魏明倫認為:“世界戲劇時代已經不是莎士比亞的輝煌時代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成了以鬥室文娛和居室文娛為主,以廣場文娛為輔的時代。”所以,“‘臺上振興,臺下冷清’是普遍的現象。”

/35a85edf8db1cb133c3e16dbd654564e93584ba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2、戲曲創作不能與時俱進,觀眾認可度低

很多劇種都有自己的保留劇目,不管到哪裏都是那幾出戲,戲的內容非常陳舊,觀眾不喜歡看。有的劇團也搞創作,創作的題材要麽古代要麽現代。因為古代離當下比較遙遠,很多人對歷史題材的戲劇不感興趣。如果寫當代題材,那些搞創作的又不願意深入生活,閉門造車,創作出來的作品缺乏生活,不接地氣,喪失了對百姓的親和力,愈來愈不親民,觀眾不認同,當然就不喜歡看了。這是壹個方面,另壹方面,創作出的戲劇人物高大上,人物被符號化、概念化了,與人民群眾真實的生活有很大距離。有人認為,現在的戲曲創作和表演,基本以文人戲劇的架構操縱民間戲曲的形式,不倫不類,民間智慧、民間情趣消亡了,民間庸俗倒還存在,誰看了都不舒服。

3、戲曲人才越來越少,各種類型的戲曲劇團生存與發展舉步維艱

戲曲人才匱乏在所有的劇團都存在。主要原因還是戲曲觀眾少,劇團經濟效益差,招不到優秀人才,也留不住優秀人才。有些本來是劇團的名角、頂梁柱的,因經濟等其他原因跨界去當主持人,當歌手,當影視演員。人才流失嚴重,劇團的生存與發展就更加艱難。有記者2014年對河北省戲曲人才狀況進行過調查。調查表明,2014年,河北省市縣兩級院團在崗人數3881人,其中,50周歲以上726人,35-49周歲1501人,20周歲以下僅141人。記者發現,很多院團正在成為“夕陽紅”團,像廊坊市評劇團,演職員平均年齡55歲;石家莊市青年評劇團在崗在編演職員中50歲以上占比近60%;唐山市演藝集團所轄5個團,在崗在編人員僅剩180余人且年齡老化。

培養戲曲人才的學校也同樣存在人才匱乏問題。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曾組織有關京劇藝術家、教育家赴京津滬冀魯等地,對京劇中專及戲曲專業教育現狀進行專題調研發現,目前戲曲教育有“三缺”的現象,即缺少技藝頂尖全面的藝術人才,缺少大師級的老師,缺少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即便學校培養了戲曲人才,學生畢業後到劇團工作的很少,很多都改行做其他工作去了。

/d62a6059252dd42a002b2b63083b5bb5c8eab8d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以上三方面的問題是導致戲曲危機的重要因素。關於戲曲怎樣走出危機,不少有識之士進行過探討,他們呼籲政府重視,加大投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這些見解無疑是正確的。但是,戲曲要走出困境,擺脫危機,關鍵是要自身改革,特別是表演形式要進行脫胎換骨式的改革,不要擔心改了之後不倫不類,把傳統丟了。必須明白,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今天所有的劇種同樣是發展變化而來的。比如黃梅戲、評劇等,都來自窮人乞討時的歌唱。在進行戲曲改革的同時,要采取措施培養觀眾,讓觀眾適應並喜歡改革後的戲曲,有了觀眾,戲曲的振興就有希望。

戲曲危機不等於戲曲走入了絕路,只要創新思維,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戲曲就能走出困境,再創輝煌!

  • 上一篇:德勝門中醫院皮膚科如何?
  • 下一篇:如何在BIOS 設置裏面啟用USB功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