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十二月,黃巢起義軍攻克洛陽,輕易拿下潼關並逼近長安。僖宗君臣束手無策,相對哭泣,宰相盧攜因畏懼而自殺。田令孜率五百神策軍匆忙帶領僖宗和少數宗室親王逃離京城, 先逃往漢中,後又逃到四川成都。繼玄宗之後,唐僖宗成為又壹位避難逃往四川的大唐皇帝。
那時唐僖宗住在成都青羊觀,由於這道觀成了臨時的皇宮,“觀”便改稱為“宮”,從此這座道教廟宇有了“青羊宮”的美名。僖宗皇帝貪玩好吃,在這落難之地也忘不了他的宮廷美食,要廚師給他做宮廷餡餅,但當日逃難緊迫,未來得及將禦廚帶來,禦膳房都是成都本地的廚師。
這些成都廚師雖然廚藝高超,然而不熟悉北方的宮廷餡餅,但他們不是等閑之輩,壹起想出壹個辦法:將合好的面搟成很薄的面皮,切成小方塊,將肉餡包起來,但作為皇帝的禦膳,面皮的包法應很講究的。
其中壹個廚師發現皇上抄著手(兩手在前交叉)觀看寺外風景,姿勢很美,提出面皮對折成菱形,兩角向前抄包的包裹法,得到大家贊同。於是做出這形狀特殊的“餡餅”。
當這種“餡餅”煮熟進呈僖宗皇帝時,皇帝生氣地問:“這是啥餡餅?孤從未見過!”那個乖巧的廚師說:“這是創新的成都餡餅,我們看見皇上抄手觀景,便學皇上抄手法包餡,所以這個專為皇上做的特殊餡餅就叫‘龍抄手’”。
僖宗皇帝壹聽高興起來,便舉箸嘗了第壹個“龍抄手”,覺得爽滑鮮香,味道好極了。於是龍吞虎咽地將奉上的龍抄手壹掃而光,而且吩咐以後天天都要吃這“龍抄手”。?
擴展資料
抄手,北方多稱為餛飩(亦作混沌),山東有的地方稱馉饳,廣東則稱之為雲吞。餛飩原是民間用來祭祀的食品。
龍抄手是中國大陸四川成都市的壹家以制作抄手(餛飩)知名的飲食店。
該店制作的抄手,皮極薄,呈半透明狀,很受歡迎。1960年代後,龍抄手遷至成都春熙路南段6-8號,不僅經營各種品種的抄手,而且增添了各種成都小吃等,發展成大型的小吃餐館,吸引了不少遊客。
龍抄手的創辦者是張光武,他於1941年在成都悅來場創辦此店。取名“龍”字是因為張光武在籌建該店時借用了“濃花茶園”的“濃”字的諧音。
1995年,龍抄手被中華人民***和國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
百度百科--龍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