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壹大重要的理論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既相區別、又有聯系。“轉變發展方式”包括“三個轉變”:壹個轉變是需求結構的調整,即將經濟增長由過去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轉變為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以實現經濟長期、均衡、持續的增長。壹個轉變是供給結構的調整,即將經濟增長由最近幾年主要靠第二產業帶動,向第壹、二、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壹個轉變是將經濟增長由過分依靠物資資源消耗,轉變到主要依靠技術進步、改善管理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方向上來。這實際上就是過去講的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它是改善生產要素的質量,優化生產要素的組合,通過集約化方式來促進經濟增長。可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比“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內涵更為豐富,既包含了九五計劃關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基本思想,又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思想進行了新的拓展。
客觀地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本意是要“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而如果僅僅是技術進步、改善管理和勞動者素質提高,顯然還不能更為實質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因為技術進步、改善管理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主要著力點在微觀層面(企業)。事實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還需要找到宏觀層面的著力點,而“十七大”找到了,這就是整個經濟的需求結構的調整和供給結構的調整。只有將技術進步、改善管理和勞動者素質提高,與需求結構和供給結構的調整結合起來,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加快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在傳統制造業更是這樣。因為我國傳統制造業的粗放增長,除了前文提到的幾個原因之外,還有需求和供給方面的結構性障礙。
在需求方面,與其他行業相似,傳統制造業過去也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的增長,如果轉變為消費、投資、出口三者協調拉動,並借助合理的政策將社會對傳統制造業產品的消費引導到適當的品種和技術含量,才會從需求的角度拉動傳統制造企業註重技術創新與進步。在供給方面,過去傳統制造業所占市場份額較大,將經濟增長由最近幾年主要靠第二產業(含傳統制造業)帶動向第壹、二、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傳統制造業的市場空間相對變小了,那它就得依靠創新謀生存、謀增長。可見,從轉變發展方式的廣泛內涵去思考傳統制造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問題,更有助於“推、拉”傳統制造業轉變增長方式。因此,未來我們更多地應在“轉變發展方式”中“轉變傳統制造業的增長方式”。
第三,在“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過程中“轉變增長方式”。傳統制造業屬於工業,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所謂新型工業化道路,壹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二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三是節能降耗與環保;四是同時加強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我國傳統制造業的粗放增長根深蒂固,也必須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轉變增長方式。
壹是要用高新技術(包括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在企業層面,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的產品設計、材料性能、工藝過程、技術裝備、生產控制、質量監測、企業管理等等,以提升企業的制造能力和整體競爭力。在產業層面,政府應對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進行系統規劃,引導改造進程。特別是,壹些傳統制造業內部各亞類之間存在緊密的價值鏈、供應鏈關系,如果改造進程安排不協調,就可能影響改造的整體進程、效果和效率。
二是要用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提升傳統制造企業的管理水平。本文研究的14個傳統制造業總體管理水平偏低,這既表現在企業制度上,又表現在現代管理方法和計算機手段的采用上。因此,如能加快使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的管理工作,壹方面,這將有助於提升傳統制造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另壹方面,企業要實施信息化管理之前必須對業務流程、企業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等進行規範與提升,這更有助於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三是傳統制造業要在節能降耗與環保方面做大文章、做好文章。在中國當今制造業生產過程中的能耗物耗與環境汙染總量中,傳統制造業的“貢獻”占了主要部分。在傳統制造業中,僅鋼鐵工業,2004年耗能即占全國能耗總量的15%,耗新水占工業耗新水總量的14%,占用運力占全社會貨運量的6%,工業粉塵年排放量占工業粉塵排放量的14%。2005年,石化工業排放的工業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分別占全國工業“三廢”排放總量的16%、7%和5%。如將整個傳統制造業這些方面的情況加總,則其在中國能耗物耗與環境汙染總量中所占的比例更大。因此,應將節能降耗減汙視為傳統制造業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內容和要求。
四是要結合傳統制造業的高新技術改造,調整傳統制造業的產業結構,結合發展現代服務業,改善相關基礎設施。我國傳統制造業長期粗放增長,內在結構缺陷也是壹個原因。例如,亞類產業之間價值鏈、供應鏈缺少優化設計,很少引入環境無害和清潔生產方式,同類企業的產業組織落後,產業集中度不高等等。故在對傳統制造業進行高新技術改造時,也應結合改造而調整亞類行業內部結構。另外,傳統制造企業的生產性服務普遍內化、效率不高,而現在國際上的企業生產性服務普遍專業化、外部化,甚至采取外包方式,故對傳統制造業進行改造,也應關註對企業服務性業務的剝離、專業化和整合提升。還有,多數傳統制造企業建廠時間較長,基礎設施陳舊落後,要整體提升傳統制造業的效率與效益,也應關註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