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制出現在《周禮》,針對貴族。但是禮不下庶人,老百姓不用遵守。唐宋貴族還是分餐,有其時的畫作、筆記等可以參考。餐具廚具的發展變化(筷子、薄鐵鍋),油料產量增加,導致食物結構的變化,炒菜大量出現,筷子的普及,元清飲食文化的沖擊,都是逐步走向合餐的原因。宋朝酒席不是合餐制,可以參考洛陽水席,是上壹道菜再平分到個人餐具裏,合餐制的出現是因為蒙元時期受胡人的習俗影響,後世明清也繼承了這種吃法。自古以來,分餐制只有貴族才能享受,平民壹直都是合餐制。
以鴻門宴和三國演義來說明中國最早是分餐的,這樣是沒有依據的,也不太妥。首先這些人都是當時社會的上層人物,要知道歷史上我們國家從來都是等級森嚴,禮儀制度又嚴格,在這些限制下,上層人物在各個方面都是分的特別清楚的,所以他們的分餐行為我覺得並不能反映早先的人是分餐的。分餐制規矩會更多些,南北朝以前的漢貴族分餐制,壹人壹個小桌子規矩可壹點也不少,依舊是長者先動筷子,然後吃的時候還要用大袖子擋住嘴巴,不能讓別人看到咀嚼的樣子。古人不光有分餐,還重視“食不言,寢不語。”吃飯時不要講話,更註意不能吧嗒嘴吃飯。
現在中國的飲食習慣是優化分餐制的結果,國外的分餐制是比較初級的,已經被中國人拋棄的舊制度。而且他們的所謂分餐制更多是用在中國食堂、賣快餐的地方。食堂分餐並不是因為不認識,而是因為無法***餐,因為收費沒法收。出去吃酒席,即使不認識,也都不分餐。我覺得支不支持分餐還有壹點就是要看是否能接受餐飲價格的上升,食客動壹動嘴說分餐,對於商家來說就是成本的上升,最終還是要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和之前為了避免浪費推行半份壹樣,如果很多人都無法接受半份不半價(因為半份的成本與分量不成正比),更別說所謂的分餐了。
我們的家常飲食不適合像西方(以及圖中古代)各種菜壹人壹碟的那種模式,否則為什麽食堂、快餐分餐並沒有任何人覺得不適應呢。至於使用公筷,菜少人少還好,壹旦數量多起來是壹個很麻煩的事情。而且既然已經到了同桌吃飯的份上,想必從其它途徑的接觸也不比吃飯少。我覺得公筷這種形式是可行的,如果說像西方的那種分餐,難度太大,也不符合國情。我覺得西方能分餐的壹點原因是因為西餐可以量化,比如說漢堡、肉丸意大利面,這種分餐形式不僅不會破壞美感,而且可以看到分量,而如果我們中餐像那樣,比如說紅燒魚這種,分餐以後不僅沒有美感,而且直接分成幾份,怕是會讓人懷疑缺斤少兩。
我不認為古代平民百姓在家時分桌或分餐的,我們現在的習慣總得有源流。而且傳統餐桌禮儀是考慮衛生的,不提倡私筷攪動公盤,不提倡直接取食,筷子碰到就要取走,吃飯不說話等等習俗。現在中國家庭想要改成分餐制,看似簡單,實則很難。如果中國人都吃米,那分餐制很簡單,關鍵是北方都是晚餐喝粥,吃饅頭,壹家人就簡單炒兩個菜,壹口菜壹口饅頭,怎麽分。據我所知,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基本都是這樣吃。中餐烹飪復雜,分餐會加重洗碗的責任。酒席上壹桌二十個菜,采用分餐制那自己面前的盤得多大壹個。而且我國菜系多,比如粵菜重煲湯,煲湯分餐制得占不小體積。有些菜系還重蘸料,比如川湘菜辣椒蘸水等等,要多出很多碗。家裏吃飯的人多的話,桌子擺得下那麽多碗嗎。
我覺得分餐制並不好,人體之間是需要壹些細菌交流的,因為人體的很多細菌是各種維生素的制造者,父母輩出給孩童的細菌大部分是有益於人體的,如果完全斷絕會導致小兒發育不良。現代的益生菌制劑就是補充人體有益細菌的,所以因為壹個幽門螺桿菌就要進行分餐制是不合邏輯的。很多人覺得分餐制比合餐制更健康,但新冠證明了,西方分餐制並不能阻擋病菌。中國人吃飯***用壹個盤子不衛生,那麽學歐美人吃漢堡薯條用手直接拿,就很幹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