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除夕、臘八節。
1、春節。
習俗: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壹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遊神賽會、年例、押舟、祈福、廟會、遊鑼鼓、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
2、元宵節。
習俗: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壹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3、清明節。
習俗:習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壹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在祖先祭祀儀式中慎終追遠,在踏青郊遊中享受春天樂趣,文化傳承與身心調適是清明禮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4、端午節。
習俗:吃粽子:節慶飲食端午食粽,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來久遠,花樣繁多。“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壹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5、七夕節。
習俗: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訪閨中密友、拜祭織女、祈禱姻緣、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七夕習俗。古時候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會在這個晚上,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6、中秋節。
習俗:中秋夜,月圓桂香,舊俗人們把它看作大團圓的象征,人們會備上各種瓜果和熟食品特別是月餅,邊吃月餅等邊在庭院賞月。“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7、重陽節。
習俗: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8、冬至節。
習俗:很多地區在冬至這壹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現在仍有壹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家家戶戶都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9、除夕。
習俗:除夕主要有貼年紅、年夜飯、壓歲錢、辭歲、守歲等習俗。除夕,全家人在壹起吃“團圓飯”,有壹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歲火起源於古代驅邪的需要。除夕守歲,除了歲火外還有“燃燈照歲”的習俗,即大年夜遍燃燈燭。
10、臘八節。
習俗:臘八節主要習俗是“喝臘八粥”,泡臘八醋。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壹千年。“臘八”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才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傳說在臘月初八,釋迦牟尼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因此,臘八節又稱“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