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我國刑法中構成犯罪的四要件

我國刑法中構成犯罪的四要件

我國刑法中構成犯罪的四要件是指:四要件說認為,犯罪構成的***同要件應為犯罪客體、客觀方面、主體、主觀方面。

四要件說是傳統的犯罪構成理論模式。從蘇聯學習過來的。是典型的社會主義法系的產物。但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這壹犯罪構成理論模式。

雖然存在陳舊、機械等不能令人滿意之處,但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已經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具有壹定的生命力。

1、說明某種犯罪危害了什麽樣利益的要件,在刑法學中稱之為犯罪客體。犯罪總是侵害了壹定利益的。

故意殺人罪侵害了人的生命權,故意傷害罪侵害了人的健康權,盜竊罪侵害了公私財物所有權,等等,諸如此類。

犯罪所侵害的利益實質都是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因此,犯罪客體就是犯罪行為所侵害的而為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

在刑法中,不侵害任何社會關系的犯罪是不存在的,因此,犯罪客體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要件。

2、說明犯罪是在什麽樣的客觀條件下,用什麽樣的行為,使客體受到什麽樣危害的要件,在刑法學中稱之為犯罪的客觀方面。

犯罪客觀方面首先是指行為人實施了危害行為,沒有危害行為,就沒有構成犯罪的前提。其次,是指危害行為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結果。

不管具體的犯罪行為表現形式如何復雜或具體的危害結果表現形式如何,他們都是犯罪構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3、說明犯罪是由什麽樣的人所實施的要件,在刑法學上稱之為犯罪主體。在司法實踐中,各種具體犯罪的主體情況盡管千差萬別。

但作為自然人犯罪,其***同之處都必須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單位犯罪,也應具備壹定的主體資格。

4、說明犯罪主體實施犯罪時主觀心理狀態的要件,刑法學上稱之為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主觀方面包括兩種形式,即故意和過失。

每種犯罪都必須具有壹定形式的主觀要件,行為人的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於故意和過失,則不構成犯罪。

擴展資料:

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源自前蘇聯,但該理論已經被中國化,已經是體現中國特色的刑法理論,不可再視之為“他山之石”,而是與中國現實和傳統高度吻合的理論體系。

不可輕言“棄之”,應當在“漸進式,全面借鑒、系統分析和自主創新”這三大原則的基礎上,完善我國的犯罪構成理論。

指出,三階層構成要件理論建立在康德事實與價值二分的哲學思想之上,而四要件的犯罪構成理論卻源自黑格爾對立統壹的辯證法,後來蘇聯刑法學者以馬克思唯物辯證法為基礎。

對之又進行了進壹步的發展,最終才形成了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和犯罪主觀方面這壹穩定的結構形式。

哲學基礎不同,導致了兩套判斷犯罪成立的理論體系在整體構建上的重大差異。從兩套理論體系構建的哲學基礎看,四要件的犯罪構成理論更符合我國的主流思想。

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與我國“天人合壹”的整體思維模式更相符。司法實踐中,人權保障重任的實現,根本之處不在於到底使用了三階層還是四要件理論,而在於理性司法制度的構建上。

犯罪構成三要素說:

三要素說認為,壹個行為要構成犯罪,除了行為符合構成要件並屬於違法之外,行為人還必須負有責任,也即是說壹個行為要構成犯罪必須符合三個遞進式組合的條件。

1、犯罪構成該當性。

犯罪構成該當性也稱構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構成要件的實現,即所發生的事實與刑法條文規定的內容要相壹致。具體來說該當性中包括了行為主體、危害行為、犯罪對象、危害結果、因果關系幾個要素。

2、違法性。

違法性要求犯罪行為不僅是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而且實質上是法律所不允許的行為,即必須是違法的行為。違法性的判斷標準在於是否有違法阻卻事由。

違法阻卻事由是排除具有該當性的行為的違法性的事由。違法性阻卻事由壹般包括正當防衛、緊急避險、法令行為、被害人承諾等。

3、有責性。

有責性指能夠就滿足該當性和違法性條件的行為對行為人進行非難和譴責。是否具有有責性應該從行為人的刑事責任能力、犯罪故意或者過失等方面考察。此外,有責性還有兩種阻卻事由,壹是違法性認識,二是缺乏期待可能性。

百度百科-犯罪構成要件

  • 上一篇:感恩勵誌教育活動總結
  • 下一篇:如何加強形勢與政策的教學工作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