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業銀行發展過程的問題及其對策
摘要
通過對銀行業的改革問題,提出了“城市商業銀行”這1銀行熱點。並通過對城市商業銀行的前身及現狀的描述,引出了城市商業銀行存在的問題及其面臨的挑戰。城市商業銀行,作為銀行業的新成員,其向前發展的阻力與動力也是***存的。所以,城商行的改革勢在必行,也可謂“背水1戰”。城商行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城市壁壘,境內外挑戰,急需整編,不良資產,改革問題。本文針對城商行的上述問題進行了分析,更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幾個對策方案:市場定位,盈利突圍,案件防範,人才戰略。
關鍵詞:城市商業銀行 城市壁壘 不良資產 對策
前言
銀行改革出現新思路—重點突破城市商業銀行。作為中國銀行業的第3梯隊的城市行業銀行,帶動監管層的兩個工作重點——4大行和農信社的全面、深入的改革。而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已經從簡單的競爭階段進入到競爭和合作的階段,並且逐步發展為競爭合作發展的階段。在外資合作夥伴的選擇中,城市商業銀行顯然被寄予了厚望。
從監管領域裏的工作來講,中國有句俗話叫‘家有3件事,先從緊處來’,那就是抓兩頭,帶中間。眾多被監管的金融機構,1定要搞好國有投資商業銀行的改革工作,1定要努力抓好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試點工作和相應的改革工作,來帶動所有的金融機構沿著現代化金融企業的道路上邁進,來實現金融穩定、金融發達的目標。中小商業銀行無疑屬於中間地帶。
相比4大國有和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立足地方、立足中小企業、立足市民”正符合了地方經濟與地方金融良性互動的發展之路。
作為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創新的產物,城市商業銀行開業時帶進了大量的原城市信用社的高風險資產。再加上1些行希望以擴大資產規模掩蓋資產質量差的狀況,醞釀了新的風險。銀監會高層在全國城市商業銀行第4次工作會議上表示,“總體上看,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問題仍然嚴重。”
各地方商業銀行由於受制於地方利益,到目前還沒有強強聯合,股權運作幾乎無法實現。所以,監管部門放開這個領域,讓包括外國資本在內的其他資本方參股近來。然而,並不是所有城商行都有機會引入外資,這就使良莠不齊的城商行的實力格局發生突變,他們所面臨的變革將更全面,更為市場化。
本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擬對城市商業銀行發展中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期給相關部門的決策提供借鑒。
第1章 城市商業銀行的評介
第1節 城商行的前身及演變
城市商業銀行是中國銀行業的重要組成和特殊群體,其前身是20世紀80年代設立的城市信用社,資本來源以集體經濟和個體工商戶為主。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20世紀90年代,全國各地的城市信用社發展到了5000多家。 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央以城市信用社為基礎,組建城市商業銀行,目前***有112家。各地在組建城市商業銀行的時候,當地政府都入股25%到30%,但其余75%到70%的股份是1些企業的,特別是非公企業,以及個人的。
城市商業銀行是由城市企業,居民和地方財政***同出資,屬於地方性股份生業銀行,它的發展經歷了4個階段:第1階段從1979年到1988年,是明芽階段,各地的信用社紛紛建立起來;第2階段從1989年到1991年,是信用社的發展階段;第3階段從1992年到1995年,城市信用社基本上新成獨立的行業體系雛形;第4階段,從1995年到現在,城市信用社足見為城市合作銀行,1998年改稱城市商業銀行。
第2節 現狀:銀行體系中的新成員,並有望成為生力軍
由於上海、北京、南京等地的城市商業銀行以其特色經營與出色業績,在市場上大顯身手,令行內刮目。加之,坊間傳說紛紜的聯合重組之類傳聞使城市商業銀行成為業界熾熱的話題。日前,銀監會出臺的《城市商業銀行監管與發展綱要》,更將其再次推向媒體的聚光燈下。
從1995年全國第1家城市商業銀行在深圳開業以來,城市商業銀行便以其快速的擴張能力在市場上搶占了1席之地。至今,全國***有112家城市商業銀行,營業網點5162個,合計資產總額14552.38億元,占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市場份額的27.7%,占全國商業銀行市場份額的6.27%。
經過近9年的發展,城市商業銀行不僅有效地化解了組建初期的金融風險,而且確保了112個中心城市的經濟、金融和社會穩定。城市商業銀行堅持“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城市居民”的市場定位和改革、發展的方針,在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自己的市場空間也得到了進1步擴展,市場份額逐年增加,市場信譽逐步提高,為我國銀行業的改革與開放做出了成功的嘗試,積累了寶貴經驗。城市商業銀行在化解風險中生存,在風險控制的實踐中壯大,在改革創新中發展,可以說,城市商業銀行已經成為我國銀行體系中的1支生力軍。
雖然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已取得了矚目的成果,正處於新的發展階段,但是,隨著我國銀行業改革開放的推進,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城市商業銀行個體小、資金少、地域性強等弱勢凸現,生存壓力進1步加大。所以,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城市商業銀行要按照“全面提高宏觀意識,全面了解金融形勢,全面樹立風險觀念,全面掌握監管知識”的要求,全面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和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認真分析目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采取相應措施,不斷完善管理體制和經營體制,拓展發展空間,實現跨區域發展。
第3節 城商行的特點、準確定位及業務特性
1、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特點
(1)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緣於非國有企業的發展
1979年經濟改革以來,中國的鄉鎮企業和私營企業發展迅速,但是國有銀行的主要對象是國有企業。鄉鎮企業和私營企業在國有銀行的開戶,轉帳及借貸有很多困難,這為城市信用合作社提供了很好的商業機會以非國有的中小企業為融資對象的城市信用社與非國有企業的發展是緊密項鏈的。而城市商業銀行的前身城市信用社。
(2)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是地方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地方性是其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最具特色的地方。其主表現在:股本結構的地方性,營業機構布局的地方性,業務活動的地方性,服務對象的地方性。
(3)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服務於中小企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
中小企業已經成為進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因此,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是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必要條件,城商行應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而誕生。同時,城市商業銀行是由地方政府,地方企事業單位和城市居民入股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所以其生存與發展與地方政治,社會,經濟狀況已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4) 小而全,獨立性強
在功能上,城商行的分支機構1般是多功能儲蓄所,具有存,貸,匯1條龍的服務;在結算上,城商行可以辦理省轄往來,自行進行資金劃撥結算;在作業手段上,、隨業務量的增大。作業手段開始得到更新,加快了電子化進程。其是單獨集股而成的經濟實體,服務區域僅限於1個城市的市區,因此,各地區的城商行彼此間沒有隸屬關系,獨立性相當大。
2、城商行的準確定位
城市商業銀行是在中國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基本上都由原來各地市的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成,是中央金融主管部門整肅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風險的產物。由於其經營範圍受區域性限制,決定了其業務經營受到狹小的地域限制,因此,目前城市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主要表現在:立足地方經濟、立足中小企業、立足城市居民。其區域性與地方性特征10分明顯。
3、城商行的業務特性
決策鏈短、業務創新靈活是城市商業銀行的特性之1。城市商業銀行是1級法人,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決策性的工作在行內就可以完成,免去了大銀行繁復的報批程序。因此,也表現出城市商業銀行的靈活、多變,快速適應市場的優勢。
此外,城市商行業務經營存在地域上、客戶關系上、專業領域上的相對優勢,由此形成放貸業務相對集中於若幹特定類型和風險特征的信貸資產。由於銀行貸款的發放通常是在維系原有客戶關系和維持原有業務品種的基礎上進1步擴大市場份額,實施貸款組合充分分散化的策略存在許多現實障礙。比如:拓展新類型貸款客戶的營銷成本問題,經營地域的基礎經濟環境,信貸業務營銷隊伍和管理專業人員的經驗、素質等。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逐漸成熟,大、中企業傾向於直接融資,對銀行貸款的依賴逐漸減少。其次,利率市場化和商業銀行服務收費管制的放松促使銀行中間業務收入迅速增長。再次,隨著消費在GDP中的比重逐漸增加,個人銀行業務尤其是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獲得高速增長。同時,為了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轉變,各種金融創新不斷凸現,個人理財服務成為新焦點。
第3章 剖析城市商業銀行存在的問題
城市商業銀行存在諸多問題,總的來說可以歸納為兩大類:1、外部體制問題:城商行的城市壁壘,城商行面對境內外的挑戰,城商行的災備能力與案件防範能力低。2、內部經營管理問題:城商行急需整編,城商行經營管理上的資產問題,城商行的內部機制問題。
第1節 城市商業銀行的城市壁壘
如果1家銀行僅被允許在同1城市開展業務,它所面對的風險從整體上來講將是既定的。假如該地區的金融風險較高,該銀行迫於生存也只好“硬著頭皮走向虎山”,特別是入世5年後,對外資銀行的1切限制都將取消,那時捆綁在國內銀行身上的諸多限制,都將成為其致命的弱點,盡管到目前為止央行尚未就此做出結論,但城市商業銀行走出“城市壁壘”的呼聲早已傳遍大江南北。
1、3大阻力扼住城商行咽喉
城市商業銀行跨區經營的阻力主要來自3個方面:央行、地方政府和其他商業銀行。最大的阻力來自央行。
(1) 分析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中國的城市商業銀行是央行改制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風險的產物,同時它還承擔了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特別是支持中小企業的重擔。因此,其更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的行政主導,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市場運作。
其直接後果是:城市商業銀行人員素質低、經營管理水平不高、風險高度集中。出於對風險和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考慮,央行因此在城市商業銀行跨區經營問題上1直比較謹慎,並明文規定:城市商業銀行不允許跨區經營,只能在所在城市開展業務。
(2) 地方政府的阻力也不容忽視。正如以上分析,在城市商業銀行組建時期,地方政府是主要參與者,往往持有城市商業銀行較大比例的股份。在計劃經濟體制的殘存影響下,有些城市商業銀行甚至演變為地方政府的“小金庫”。1些本應由地方財政承擔的投資被轉嫁給城市商業銀行。此外,近幾年來城市商業銀行有了很大發展,地方政府每年分得的紅利也是1筆不小的收入——1旦允許城市商業銀行跨區經營,地方政府的控制權勢必削弱,其利益將第1個受到損害。顯然,地方政府不願“肥水流入外人田”。
(3)其他商業銀行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央行的決策。在1些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眼中,城市商業銀行往往屬於“另類”。在他們看來,城商行的人員素質低、經營水平差,因此1般不願與之開展業務。
但是,經過近幾年發展,城市商業銀行的規模已日益壯大。特別是作為“老大哥”的上海銀行,其資產規模和經營水平即使相比於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毫不遜色。如果允許城市商業銀行跨區經營,勢必與其他商業銀行展開競爭。當然,這是國有銀行乃至於股份制商業銀行所不願看到的。
特別是,在中國金融市場尚不完善、金融監管尚不健全的情況下,不同類型的商業銀行享有不同的待遇。如果允許城市商業銀行跨區經營,就意味著其既享有較寬松的監管標準和其他政策支持,又享有與股份制商業銀行同等的權利。這種“不平等的地位”是其他商業銀行所不能接受的。
2、地域桎梏埋下金融風險
出於對風險的考慮,央行限制城市商業銀行經營範圍的做法或許無可厚非。但由於經營範圍受到限制而帶給城市商業銀行的諸多弊端卻是不容忽視的。
(1) 地域限制不利於城市商業銀行分散風險。
如果1家銀行僅被允許在同1城市開展業務,它所面對的風險從整體上來講將是既定的。假如該地區的金融風險較高,該銀行迫於生存也只好“硬著頭皮走向虎山”。從銀行的主要客戶——企業的角度來講,跨地域經營早已司空見慣。城市商業銀行想全面了解該企業的信用情況非常困難,因為目前中國尚未建立起全國性的征信系統,而城市商業銀行又不能在異地開展業務。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上,城市商業銀行因地域限制而處於信息劣勢,只能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向企業發放貸款。風險可想而知。
(2) 地域限制不利於城市商業銀行化解不良資產。
由於歷史原因,城市商業銀行追討的抵貸資產,有很多是借款人在外地投資的資產或債權,地域分布廣泛。而城市商業銀行作為地方性銀行,對外地情況不熟,追討和管理這些資產就存在很大困難,且成本較高。如果遇到地方保護或債務人阻撓,處置的難度就更大。而對於那些在外地且無法轉移的固定資產,只能采取低價拍賣或委托管理的方式,這往往會使城市商業銀行面臨巨大損失。
(3) 地域限制不利於創造公平競爭的金融環境。
入世以來,中國逐漸放松了對金融業的管制,外資銀行在國內經營的業務範圍限制和地域範圍限制日益淡化,金融壟斷格局已被打破。根據入世時間表,入世5年後,對外資銀行的1切限制都將取消。
在對外開放,給予外資銀行國民待遇的同時,理應對內開放,放松對城市商業銀行的諸多限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創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