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方豬種豐富多樣,是壹個巨大的基因庫。根據其起源、自然地理條件、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外形和生態特點,可分為華北型、華南型、華中型、江海型、西南型和高原型六大類型。
華北型的典型豬種為民豬(東北民豬),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以中型豬多見。外貌特征:頭中等大,面直長,耳大下垂。體軀扁平,背腰狹窄,臀部傾斜,四肢粗壯;全身被毛黑色,毛密而長,豬鬃較多,冬季密生絨毛。生產性能:民豬初情期為4~5月齡,初產母豬每胎仔數約12.2頭,活仔數約10.56頭,經產母豬分別為15.55頭,13.59頭,母豬在-15℃條件下可正常產仔和哺育仔豬;20~90kg生長期日增重458kg,體重90kg屠宰時,瘦肉率46.13%,肉質優良;在雜交繁育方案中主要用作母本,與大白、長白、蘇白、巴克夏豬雜交,日增重分別為560、517、499、466g。與長白雜交,產仔數的優勢率為-14.77%。
圖8 東北民豬華南型的典型豬種為兩廣小花豬。外貌特征:體型較小,背腰寬廣凹下,腹大拖地。生產性能:性成熟較早,公豬2~3月齡開始爬跨配種,利用年限為4年;母豬4~5月齡開始第壹次發情,6~7月齡開始配種,初產母豬平均產仔數8.2頭,經產母豬可達12.5頭;15~90kg體重階段的肥育豬平均日增重399g,體重75kg屠宰時,屠宰率為67.6%;在雜交繁育方案中,壹般作為母本,與大白、長白、巴克夏豬雜交,進行三元雜交可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長雜種豬的日增重比 兩廣小花豬提高35.5%,飼料利用率提高36.2%。
華中型的典型豬種為寧鄉豬,它有獅子頭、福子頭和閹雞頭之分。黑白花豬,耳小、下垂;四肢粗短,多臥系;背凹腹垂;尾尖,尾帚扁平。生產性能:母豬130日齡初次發情,164~177日齡可以初配,斷奶後5~7天產後發情,母豬利用年限在8年以上,經產母豬每窩產仔10.12頭;肥育豬10.5~80.5kg體重時,平均日增重368g;75~80kg屠宰適宜75kg屠宰時,屠宰率為70.19%;以寧鄉豬為母本,與中約克夏和長白豬雜交,日增重分別為438g和434g,雜種豬瘦肉率分別為47.98%和49.70%。
圖9 兩廣小花豬
圖10 通城豬江海型豬的典型品種有太湖豬,包括二花臉、梅山豬、米豬、沙烏頭豬等。太湖豬體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四肢、鼻均為白色,腹部紫紅,頭大額寬,額部和後驅皺褶深密,耳大下垂,形如烤煙葉。四肢粗壯、腹大下垂、臀部稍高、乳頭8~9對,最多12.5對。生產性能:
①繁殖性能:太湖豬高產性能蜚聲世界,尤以二花臉、梅山豬最高。初產平均12頭,經產母豬平均16頭以上,最高記錄產過42頭,太湖豬性成熟早,公豬4~5月齡精子的品質即達成年豬水平。母豬兩月齡即出現發情。據報道75日齡母豬即可受胎產下正常仔豬。太湖豬護仔性強,泌乳力高,起臥謹慎,能減少仔豬被壓。仔豬哺育率及育成率較高。
②遺傳性能及雜交優勢:太湖豬遺傳性能較穩定,與瘦肉型豬種結合雜交優勢強。最宜作雜交母體。目前太湖豬常用作長太母本(長白公豬與太湖母豬雜交的第壹代母豬)開展三元雜交。實踐證明,在雜交過程中,杜長太或約長太等三元雜交組合類型保持了親本產仔數多、瘦肉率高、生長速度快等特點。
③肉質特性:太湖豬早熟易肥,胴體瘦肉率38.8%~45%,肌肉pH為6.55±0.2肉色評分接近3分。肌蛋白含量23.5±2.0%,氨基酸含量中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絲氨酸、蛋氨酸及蘇氨酸比其他品種高,肌間脂肪含量為1.37±0.28%,肌肉大理石紋評分3分占75%,2分占25%。
④飼養管理特點:太湖豬雖然耐粗飼、耐低營養水平日糧,但因其高繁殖力特點,在培育種豬、後備豬及仔豬時,要盡量滿足妊娠母豬及哺乳母豬的營養需要。另外,太湖豬因不良環境刺激會產生應激反應,應搞好環境衛生和防疫工作,並作好記錄。
圖11 梅山豬西南型豬分布於雲貴高原、四川、湘鄂西等境內,典型品種為榮昌豬。該品種多數兩眼四周、頭部、尾根和體軀出現黑斑,其他部位為白色;耳中等大小,下垂,額面有旋毛;背微凹,腹大而深。產仔數8~10頭,經產母豬10.2頭,屠宰率70%左右,脂肪較多。
圖12 榮昌豬高原型豬的典型品種為藏豬,分布於青藏高原,氣候幹燥寒冷,養豬以放牧為主。主要特征是:頭狹長,耳小豎立,形似野豬,毛多為全黑,少數有黑白花和紅毛。產仔數為5~6頭,生長慢,抗逆性強。
圖13 藏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