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之鄉
濰坊,古稱“濰縣”,又名“鳶都”,位於山東半島的中部,山東省下轄地級市,與青島、日照、淄博、煙臺、臨沂等地相鄰。地扼山東內陸腹地通往半島地區的咽喉,膠濟鐵路橫貫市境東西,是半島城市群地理中心。
山東濰坊是中國著名的風箏之鄉。濰坊是風箏文化的發祥地,為國際風箏聯合會組織總部所在地,也是國際風箏會慶典活動的固定舉辦地點。它以二百只紅爐,三千銅鐵匠,九千繡花機,十萬織布機聞名遐邇,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城市,清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
濰坊風箏形式
1、串式風箏
串式風箏是制作工藝極為復雜、極具觀賞價值的中國傳統風箏。此類風箏是把數只相同或不同的風箏用線串起來做成的,因此被稱為串式風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濰坊龍頭蜈蚣風箏。
2、板子風箏
板子風箏,又叫“板式風箏”、“拍子風箏”,是壹種運用廣泛、十分普遍的中國傳統風箏。此類風箏升力片邊緣都有骨架支撐,形成板狀的結構,因此被稱為板式風箏。板式風箏尤其適合進行工藝美術的創作,因而題材廣泛,從花鳥蟲魚到人物故事都可體現,最典型的有八角形八卦板式風箏(如濰坊工美博物館所存的《八仙過海》),老濰縣的板式蟬風箏等。
3、軟翅風箏
是我國最為常見,普及度最高的傳統風箏。此類風箏的升力片由壹根主翅條和翅形的蒙面組成,因兩翼下部無硬性結構,”隨形剪就,而沒有‘骨’”,被稱為軟翅風箏。軟翅風箏放飛時,風從兩翅蒙面的下方逸出,形成上升的力,故而有較好的起飛性能。
4、硬翅風箏
又叫“元寶翅風箏”,是我國最具特色、最典型的傳統風箏。此類風箏式樣多變,骨架結構因題材內容多有不同,但兩側都設有獨特的升力片——由兩根向後彎曲的竹條、膀線和上覆蒙面紙組成,形成結構穩定的通風道(風兜),其形如翅,因而被稱為硬翅風箏。沙燕風箏和濰坊城派的工筆人物風箏是硬翅風箏中的翹楚。
5、立體風箏
立體風箏是壹種中國傳統風箏,也叫筒子類風箏、桶形風箏,骨架通常為折疊結構,外面覆上蒙面,具有較為明顯的壹個或多個形似圓柱體或長方體的立體結構。傳統的濰坊城派立體風箏多以宮燈、花瓶為題材,采用工筆畫的手法繪出蒙面,十分精致。
6、動態風箏
廣義上,能通過“風葉輪”、風箏骨架的受力變化,借助風力“動”起來的風箏,都可以稱之為“動態風箏”。老濰縣的城派風箏藝人創新和發展了“風箏碰”,將“動態風箏”的設計融入到其他類別的風箏當中,對“動態”風箏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