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結婚戒指是什麽樣的?——埃及、希臘和羅馬的結婚戒指
最先使用戒指來代表永恒的是埃及法老。因為圓圈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而且是埃及人所崇拜的太陽和月亮的形狀。埃及人還認為,戒指中間的開放空間代表著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埃及的銜尾蛇 (oor-uh-boor-ros) 戒指描繪了壹幅蛇正在吞噬自己尾巴的畫面,代表著事物的永恒循環。銜尾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符號之壹,在希臘語中意為“吞尾者”。
結婚戒指
戒指是誰發明的?結婚戴戒指的習俗起源於哪壹年?哪個國家?
這枚現代銜尾蛇戒指以蛇為造型,蛇眼鑲有藍寶石,蛇尾則鑲有鉆石。由 1stDibs 友情提供。
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時,給愛人戴戒指以示忠心的傳統便傳到了希臘。許多這些戒指都展現了愛神厄洛斯或丘比特的形象。羅馬人征服希臘後,沿襲了戒指傳統,開始在結婚儀式上使用鐵戒指和銅戒指。有時鐵戒指刻有鑰匙圖案,象征著妻子對家用物品的控制權。但到公元二世紀時,大多數戒指都為金戒指。
結婚戒指
這枚古羅馬金鑰匙戒指可以追溯到四世紀。希臘銘文 Πουλχρη (Poulchrīs) 意為“美人環”,用以贊美接收者傾國傾城的美貌。
從公元三、四世紀開始,黃金戒指的款式變得更加奢華,彰顯出贈禮者的富有。那時很流行 Fede 戒指,這種戒指以兩只相握的右手為造型,代表著友誼、伴侶關系和婚約。這種設計的戒指用黃金打造,通常使用條紋瑪瑙、紅石髓、柘榴石或紫水晶等寶石進行凹雕。再往後,羅馬人開始制造個性化的戒指,將自己的肖像雕刻在戒指上。
結婚戒指
三世紀羅馬的黃金 Fede 戒指。
古埃及人認為,左手無名指中有壹條直接通向心臟的“愛情之脈”(vena amoris),因此將戒指戴在這根手指上。羅馬人也接受了這種想法,將結婚戒指戴在無名指上。盡管解剖學證明了這壹想法並不正確,但將戒指佩戴在無名指上的傳統壹直延續到了今天。
結婚戒指是如何演變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結婚戒指
自中世紀起,人們開始在結婚戒指上鑲嵌珍貴的寶石。中世紀的歐洲人用紅寶石代表激情,用藍寶石代表天堂,用鉆石代表堅定不移。
結婚戒指
中世紀晚期的鉆石和紅寶石戒指。
羅馬 Fede 戒指和肖像戒指在中世紀的歐洲都很流行。大約在十七世紀,Fede 圖案開始刻在雙環戒指(兩個或三個戒圈相扣的戒指)上。訂婚期間,壹對戀人每人戴壹個戒圈。在結婚典禮上,新郎將自己的戒圈戴在新娘手指上,雙環結婚戒指組成壹個整體。戒指組合後呈現兩只右手緊緊相扣的造型。
大約在十七世紀,Fede 戒指的圖案演變成克拉達戒指 (Claddagh ring) 圖案 — 雙手捧著壹顆心。克拉達圖案的雙環戒指通常還有第三個中心戒圈,展示雙手握住的寶石。在文藝復興時期和伊麗莎白時代,愛語戒指 (Poesy ring) 流行起來。這種戒指的戒圈內側或外側刻有愛語。
美洲殖民地的清教徒認為珠寶輕浮庸俗。因此,清教徒丈夫不送妻子戒指,而是送頂針。新娘用頂針為新家縫制好衣服和其他織物後,便可鋸下頂針的頂端,制作戒指。
結婚戒指
這款古老的克拉達結婚戒指在鉆石王冠下鑲了壹顆玫瑰式切磨的心形大鉆石,琺瑯工藝雕刻的兩只手捧著這顆心形鉆石。戒指上刻有銘文“Dudley and Katherine united 26 March 1706”(達德利和凱瑟琳於 1706 年 3 月 26 日結婚)。由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友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