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圖案語言是樸素、單純、富有生趣的”(2)。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民間剪紙圖案,是中國傳統圖案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創作者不僅在長期改造自然和生產勞動中尋找簡練的形象語言,而且從中國象形文字以及巖畫、石刻、彩陶、玉飾、銅器、編織等多種工藝美術中吸取營養,集眾家之長、補自身不足,將剪紙圖案裝扮的惹人喜愛,給人以美的感受和啟迪。我們可以從出土的南北朝《幾何紋團花》、《對馬》、《對猴》、《對蝶》及唐朝的人勝剪紙,清代的人物剪紙和現代流行在民間的窗花、轉花、角花、窗雲子、頂棚花、炕圍花、燈籠花、吊簾、桌裙、門箋等諸多剪紙中看到“民間剪紙圖案的裝飾紋樣有:幾何紋、蟬紋、蠶紋、龜紋、鳥紋、象紋、貝紋、狩獵紋、龍紋、鳳紋、虎紋、兔紋、牛紋、馬紋、星光紋、月牙紋、雲幾紋、雁形紋、角形紋、蝌蚪紋、蝦節紋、蘿蔔紋、桃形紋、杏核紋、柳葉紋、竹節紋、葵籽紋、瓜籽紋、麥穗紋、韭葉紋、扇形紋、鑷形紋、梭形紋、鋸齒紋、螺旋紋、曲線紋、卵形紋、菊花紋、梅花紋、貫錢紋、雲鉤子、磚包城、富貴不斷頭、三道子富貴、蛇盤九顆蛋、狗牙牙、椒刺刺、米點點等等”(3),各種幾何紋樣的巧妙排比組合和宇宙間萬物形象,經洗練概括後組成的剪紙裝飾紋樣,這足以說明中國民族民間剪紙圖案的語言是樸素、單純而富有生趣的。“吾國先賢多主書畫同源,因謂書畫兩者,同開始於倉頡”(4)。我們翻閱文字史,可見早期“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單字,既是字,又是畫。是文字,也是很美很動人的圖案。這種傳統造型手法,壹直在中國圖案造型上占有壹個普遍重要的位置,我們看到民族民間的剪紙、挑花的圖案,不也是這樣生動可愛嗎?”(5)。“中國文字既反映客觀的真實,又巧妙地把事物的特征用簡練的筆劃刻劃出來。區別了事物的各種類別。這壹種誇張特征的技巧,壹直在中國圖案中流傳下來,成為祖國的藝術財富。它不是自然主義的純客觀的、瑣碎的描寫,也不是離開對象生活特征,作主觀片面的誇大”(6)。而是人們在勞動生活中,細心觀察、深刻體驗後,高度、準確概括客觀事物的晶體結果。如幾個特定形象的幾種不同的獸類:“鹿、馬、虎、象、豬、牛、羊。鹿,誇張它的角和善跑易驚的形象。馬,有長臉和鬣毛,尾下垂,馬蹄和鹿蹄大有區別。虎,誇張了它的大口和善動的尾巴。象,有個長鼻,頭頸比馬、鹿粗些,笨重些,小尾巴上畫壹點小毛,特征更顯著了。豬,肥身、小尾、有耳、背弓起,形象逼真,小尾又和鹿有區別。它們的***同點是用側面來表現,由於要使形象清晰,減去了兩條腿。這種使用合理的減法,亦是壹種傳統手法。牛、羊,古代圖案家為它們畫了壹個頭像,特征也非常清楚,不放過每壹個細部。牛角向上而彎,羊角向下而直,羊角也有曲的彎的,但又與牛不同”(7)。因此,這就需要我們當今從事剪紙藝術的創研者,必須認真學習,深入了解,掌握中國早期的文字、圖案和中國古今傳統剪紙圖案的形象語言,即民間剪紙獨有的裝飾紋樣。只有學懂了傳統書畫,即傳統文字和圖案的語言運用,才能從傳統的象形文字和剪紙圖案中吸取精華,增強自身剪紙藝術素質的修養。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壹,我們的祖先曾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這是我們祖先的驕傲,也是他們應該為世界所作出的貢獻。當代的炎黃子孫分享了祖先們的光榮,但似乎不應該成為我們永遠據為驕傲的資本”(8)。我想作為壹個當代從事剪紙藝術的創作者,“我們應該承認,我們祖先早在數千年前,能夠根據當時的思想認識觀,在遠古生活環境中創作出各種圖騰符號式的剪紙圖樣,那確實是壹種文明高尚的剪紙藝術品,此類作品在當時無可非議,是真正的民族民間藝術精華”(9)。但是,“在今天中國剪紙藝術已經發展了數千年,當代有些自身不投入創研實踐的“專家”,還壹味舉著原始人思想支配下所作的剪紙圖樣,優劣不分的大力宣揚。我認為,這是錯誤的”(10)。“就象我們的祖先對‘天圓地方’的傳統認識壹樣,當時並不認為是無知,因為人們所看到的天是圓的,地是方的”(11)。現在來講,人所***知,地球不是方的。在現代尖端科學技術促使藝術創作、欣賞和研究發生革命性變化的今天,我們應該堅信:“人的認識,主要地依賴於物質的生產活動,逐漸地了解自然的現象、自然的性質、自然的規律、人和自然的關系;而且經過生產活動,也在各種不同程度上逐漸地認識了人和人的壹定的相互關系。壹切這些知識,離開生產活動是不能得到的”(12)。那麽,我們作為壹個真正有出息的剪紙藝術工作者,就應該毫無條件地,將自身忠實地投入到現實生活和現代剪紙技藝的探索實踐中去。“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是壹步又壹步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因此,人們的認識,不論對於自然界方面,對於社會方面,也都是壹步又壹步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即由淺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13)。我認為:“作為當代屬於民族民間上層建築意識的剪紙藝術,不得不對自己的歷史使命,社會職能、藝術價值提出新的與時代相適應的要求,並形成新的審美創作觀念”(14)。因為“現代科技的發展,沖破了民族、地區文化藝術上的形式格局,人類真正的結合體現了自然與社會進化的進步原則,歷史潮流奔向人類生活更美好的未來,勢不可擋”(15)。所以,“今天在中國作為意象審美形態的剪紙藝術,強調發展中保持民族化,只能是繼承發揚全民族的優良傳統,漢民族加多民族審美意識的溶匯消化與吸收部分國外外來健康審美觀念相結合,綜合形成:‘三溶壹體’(即保持傳統、註重全民族、吸收國外精華)的具有多種廣博文化知識與時代潮流和地方特色相壹致的新的高度審美創作觀念”(16)。列夫·托爾斯泰指出:“只有傳達出人們沒有體驗過的新的感情的藝術作品才是真正的藝術作品”(17)。毛澤東指出:“人類的社會生活雖是文學藝術的唯壹源泉,雖是較之後者有不可比擬的生動豐富的內容,但是人民還是不滿足於前者而要求後者,這是為什麽呢?因為雖然兩者都是美,但是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18)。
我認為,美是檢驗藝術作品成功的最高標準。追求集中完美的藝術享受,是人民群眾的***同願望。我對剪紙藝術圖案的創作,經過三十多年的苦心認真探索,得出了壹個基本結論:我國古今剪紙藝術的創作過程,從表面現象看起來,它是變化多端的。但是,就其實質來講,從作者留心觀察、體驗生活入手,經過藝術的構思安排,最後用得意忘象、追求神似(19)的剪紙形象,表現自己思想感情的規律是壹致的。創作剪圖的具體步驟也是***同的:壹、對物象進行簡化概括,改變其比例;二、將改變後的物象進行自然連接;三、對物象結構添加必要的紋飾,強化作品的藝術效果;四、形象之間相互套嵌,使作品內涵豐富、寓意深刻。羅丹指出:“藝術是智慧的喜悅,在良知照耀下看清世界,而又重視這個世界的智慧的喜悅”(20)。我們只有將壹顆誠心和壹雙慧眼,投入到現實生活的深處,觀察、認識、理解大千世界的美好事物,在熟練掌握剪紙藝術創作語言的基礎上,才能創作出適應時代發展而高於現實生活的實用審美作品,給今天人民的生活帶來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啟迪,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