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如何發揮新媒體平臺優勢進行文化

如何發揮新媒體平臺優勢進行文化

借助新媒體平臺有效傳播傳統文化。許多新媒體平臺自身既是具備通信功能的重要通訊技術平臺,同時還是兼具跨媒體傳播功能性和可移動性的媒體平臺。通過類似如手機、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渠道傳播傳統文化,是當前出現的壹種文化趨勢。第壹,數字報刊形式實現“點對點”。手機報作為新興的數字報紙,利用手機的彩信功能,將傳統報刊的權威性與移動媒體的便捷性有效結合,是傳統文化借助新媒體傳播的主要形式之壹。第二,碎片化的媒介體驗開辟獨特路徑。無論是近年來興起的微信,還是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微博,在發送信息的同時推送圖片、音頻、視頻等,都是具備碎片化的文本特質。毫無疑問,這種碎片化的文本已經被廣大受眾所接受,並且與傳統文化融合在壹起後,會產生壹種獨特效果。比如,元宵、端午、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前後,運營商和相關部門均會通過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內涵及蘊含的民族精神,並形成線上線下的廣泛互動。第三,娛樂化的手段實現對傳統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近年來,人們已經開始探索采用遊戲、音樂等形式傳播傳統文化。有的遊戲註重將傳統文化資源移植入遊戲場景畫面和人物形象、道具裝飾等方面,有的遊戲甚至直接套用中國古典經典文化中的盤古開天地、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等神話故事資源。此外,具有濃郁傳統文化氣息的音樂鈴聲的推送,也為當今中國的城市文化中刮來壹陣清新的傳統文化之風。

“微傳播”形式是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的力量之源。“微傳播”堪稱整個新媒體傳播的力量之源,其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微傳播”是指以網帖、博客、手機短信、彩信、飛信、QQ、MSN、戶外顯示屏以及後來興起的微博、微信等為媒介的信息傳播方式;狹義的“微傳播”則專指以微博為媒介的信息傳播方式。“微傳播”之“微”,在於使社會上的每壹個微小個體都可以自由地發出“微聲音”。這些“微聲音”可以是壹段話,可以是壹張圖片,也可以是壹段音頻或視頻,甚至只是壹個表情符號……它們通過手機等“微介質”傳播出去。人們通過按鍵操作、鼠標點擊等簡單的“微動作”就能完成選擇、評價、投票等功能,從而獲得壹種“微體驗”。這種“微體驗”既不同於傳統媒體的線性傳播,也不同於網絡媒體的網狀傳播,而是壹種裂變傳播。這種傳播形態的傳播速度之迅捷、傳播密度之深密、傳播方式之便利,遠非以往的媒介所能比擬的。這種信息傳播形態所帶來的影響,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每壹個角落,尤其是在傳統文化的傳播活動中顯現出強大的威力。

利用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要註意興利避害。對於新媒體的崛起,許多人懷有強烈的憂患感——擔憂對微博、微信的過度熱衷,反而造成個人與現實社會隔離;擔憂微閱讀的流行,造成深度閱讀的缺失;擔憂微電影良莠不齊,傳遞負面價值觀……在憂患者眼中,新媒體的表情上總傳遞著負面情緒。樂觀者每天活在天堂,悲觀者每天活在地獄,他們看待世界的角度迥然不同。如果負面情緒的蔓延,締造出無數的悲觀者,那無疑將是新媒體的最大憂患。於是,許多人開始唱衰新媒體——“微博末日”、“微電影走向末路”、“微閱讀失去青睞”等說法壹度甚囂塵上,甚至有極端者將對新媒體的喜好定位為“惡習”,欲除之而後快。其實,如何興利除害,我們應該用壹分為二的辯證眼光去看。2011年,大學生劉嘯宇用200元錢拍攝的壹段片長僅為6分鐘的“微視頻”——《天堂午餐》,在短短壹個月時間裏,竟達到了400萬次的網絡點擊量。可見,新媒體可以成為傳遞“正能量”的主流渠道。為新媒體解除憂患,我們每個人都應從自身做起,積極傳播“正能量”。生活原本就是細微瑣碎的,新媒體卻可以在細微瑣碎中提煉出無限妙趣。當我們以積極的心態去引導,新媒體就可以傳遞出無限“正能量”,使人們得以“微笑著生活”。

正如狄更斯所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新媒體的成熟期還遠沒有到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新媒體運用還將日益壯大,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與之親密接觸。如何在滿足個體自由的同時,規避新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仍是對這個時代的壹大考驗。

  • 上一篇:如何加強酒店經營成本管理
  • 下一篇:扒羊肉怎麽做好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